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沼气池是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生化作用进行厌氧发酵人工制取沼气的严格密封装置,沼气是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沼气池在广西农村深受农民青睐,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积极投资按劳建设沼气池,每年新建沼气池20-30万座,全区欣起了沼气建设的热潮。到200年底止,全区累计已建户用沼气池102万座,约12%的农户建了沼气池。一个小小的沼气池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广西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投资1200-1500元建一个6-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并与卫生厕所和猪(牛)栏相联通,只要经常保持有三头猪或相当于三头猪的粪便作沼气发酵原料,使沼气能正常发酵运行,充分利用好沼气、沼液和沼渣,便可获得获得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2.
年产沼气居全国第一的四川沼气建设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刘小明 《广西统计》2003,(6):36-36,35
生态问题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能源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还可以将种植业和养殖业串连起来,使生物质多次转化、增值,从而建立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低耗能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刘应新 《青海统计》2004,(12):28-28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搞好农村“六小工程”项目的建设,(即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和草场围栏)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脱贫致富。为此互助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早动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根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10个乡镇的6个绝对贫困村和4个低收入贫困村组织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日,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使农村土地得到合理、有序和科学利用,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开展新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将许多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将利用不当的居民点  相似文献   

7.
最新资讯     
《四川统计》2008,(8):3-3
上半年新增就业640万人;国资委将开展央企信息化水平首次评价;保监会设立稽查局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争取在出口收汇核查的同时实现同步核销;我国对东北亚五国直接投资累计近40亿美元;保险公司董事薪酬情况须报告;我国投入105亿元国债资金发展农村沼气;奥运后煤电油将择机调价;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方方面面去改善和加强,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突出的方面,显得更为迫切。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脆弱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物质条件。一段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曾出现过吃老本、忽视已建设施的维护、新增投入又严重不足的现象。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逐步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基础差、欠帐多、需求大,农村基础设施还普遍脆弱。水利设施病险严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又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具体的阐述了建设新农村的有关政策措施,为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在青海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自然条件严酷,农牧民收入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牧民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等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使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繁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中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D函数。选取农村地区的贷款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村GDP作为指标.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进行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罗蓉  唐代盛 《四川省情》2007,(5):45-45,44
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农村,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不仅包括城市化和新型工业现代化,更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即生产的社会化、农业的工业化、农村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归根到底是城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商品流通渠道的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流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减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7,(1):44-4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引起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期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从乡村建设规划抓起,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做起,遂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收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为此,青海省调查总队对全省17个县(市)、70个村、35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有八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述了农村居民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关系,设定了农村经济增长与信贷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农村居民信贷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检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信贷的实证模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人才是能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当前,金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素质低、专业人才少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通过"抓、选、培、引、聚、激"等措施,加速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小康建设,成绩喜人小康建设是统揽整个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太原币委、币政府按照“依托城市,建设农村,服务城币,富裕农民”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基本思路,“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全币上下奋力拼搏,使太原市农村小康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截至1997年,全币累计有66、的县(币、区)、62.65%的乡(镇)、61%的村、80.67%的农业人口达到了小康标准。太原市多数农民由温饱跨入小康,全币农村基本上从温饱型跨进了小康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农村小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目标进程及差距…  相似文献   

17.
乡镇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宏观经济的基础。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反映、是小康社会建设进度的反映、是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反映,目前咸阳市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对此,我们利用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资料进行简要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加快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镇工业的崛起,我市农村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全面启动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城镇成为农村工业的聚集基地和社区内金融、信息、文化、服务中心,综合功能明显增强。1996年以来,我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进入了量态扩张和质态提高并重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5年末常住人口为9248万,居全国第二位;山东也是一个农业大省,2005年农业增加值为1927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又是一个农民大省,2005年农村居民为5086万.占总人口的55%。由于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所以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特别繁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了科学评价我省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山东全省和17个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估。从监测的结果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0.1%,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走了一半;恩格尔系数降到39.8%,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地监测和评价山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发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2005年全省及17个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并联合发布监测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