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并延续至今的一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所形成的"体制锁定",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它使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制度变迁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上陷入了一种低效率的状态.因此,努力突破当前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所造成的"体制锁定",实现良性的制度变迁,是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迟发展地区,其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步伐。当前,能否顺利实现制度变迁,建立起既能容纳和促进社会现代化变迁,同时又切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制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路径的全面、深入认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开展以“要素澄清、结构适切、功能明确”为关键表征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动因。当前,以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社会语言教育在内容、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从明晰教育目的、拓展教育面向、重塑教育生态三方面改进实践,以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切民生发展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旅游发展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和社会心理变化带来的影响、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变化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实现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社会心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项目制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方式推动民族地区县域的现代化进程,涉及民族地区如何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公共政策的一般过程提出多维项目制的定义,并把项目制分为纵向财政项目制、府际横向项目制、招商引资项目制和文化活动项目制四种类型。文化活动项目制的运作逻辑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而非事本主义,其功能具有外溢性。在贵州省榕江县,文化活动项目制借助民族文化找到一条突破县域发展困境的特色路径,并使各类项目制在相互补充、促进和融通中形成一个功能一致的系统,搭建起县域现代化的机会结构,为民族地区县域突破发展困境、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发展进步之迅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民族地区走进现代化的进程也是艰难的,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使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从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以文化观念的变革为轴心,推动经济文化的整体变革与发展。所谓经济文化的整体变革与发展,是指一个地区在人类新的科技革命条件下,以新的社会现实生产力系统构造为手段,以生产力发展为动力直接推动社…  相似文献   

8.
两种裕固语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战龙 《甘肃民族研究》2009,(3):101-105,100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与保护人口较少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加速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与弘扬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文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关于民族节日现代化演变的研究不甚枚举,文化变迁理论被广泛运用.本文旨在对文化变迁视域下的民族节日进行研究,打破对节日现代特征深描的惯例,而将研究重心放到刀杆节成型过程中,通过追朔、推演,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角把握民族节日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迁理论与民族节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关于民族节日现代化演变的研究不甚枚举,文化变迁理论被广泛运用。本文旨在对文化变迁视域下的民族节日进行研究,打破对节日现代特征深描的惯例,而将研究重心放到刀杆节成型过程中,通过追朔、推演,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角把握民族节日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西部民族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建设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社会进程。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研究,指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随着藏族的发展、变迁而产生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在文化的流变中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构建有生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发挥全新的社会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成明  崔莉 《民族学刊》2022,13(11):9-17, 142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和保持健康发展在整个中国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有着特殊地位,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业中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重要性。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视角展开论述,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平等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前提,互补共生、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内核,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社会机制,绿水青山、美丽家园的生态屏障,这些相互联系的层面共同决定着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民族地区与国家、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均是局部与整体的有机关系,民族地区健康发展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为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以跨越式发展为路径的西藏现代化进程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对西藏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西藏民族文化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失调现象,如何使西藏传统民族文化更好地调适于这一变迁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文章认为,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调适基础在于保护文化,精髓在于文化自觉,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新。只有高度重视西藏民族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地处边陲 ,经济落后 ,工业化程度低 ;加上观念滞后、生态脆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现代化进程步履迟缓 ,但又显得格外迫切。面对西部民族地区还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这一现实 ,加快工业发展 ,进行技术创新就成了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将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物权的激励功能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要进行技术创新 ,就需要完善的物权制度 ;充分发挥物权的激励功能 ,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二题杨健吾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新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文化热”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而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其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与汉民族有诸多差异,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欠发达民族地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数字赋能公益慈善事业,能有效化解弱势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使商业行为和企业家更多地担负起公益责任,使民间公益有效融入社会治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欠发达民族地区公益慈善事业现代化有利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带来稳定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网络的演变是透视社会关系变迁的重要窗口。基于对桂西北仫佬族地区家族、村落、市场三重圈层关系的考察,发现社会流动、现代文明以及媒介技术加剧了“原生”社会网络的式微与重塑,由亲缘、地缘构成的关系网络和互助体系日趋松弛,呈现出时空延续、非地域化、市场化等特征。在民族地区迈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需要重塑仫佬族新社会网络的“根”与“魂”,将“原生”社会网络的重塑与新社会网络的构建并行并重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人口与发展问题始终是民族人口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现代化,本质上正是研究少数民族人口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少数民族人口现代化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丰富人口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人口现代化的视角对裕固族人口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对正确评价裕固族人口现状,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逐步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