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于近现代教育理论有着重大的贡献。目前,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在关心对受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研究蔡元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更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我国教育的育人方式正呈现出由“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演变的趋势,劳动教育又是撬动“五育融合”之力的关键凝结点,然而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关于认知、实施及管理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为推进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质发展,需把握内涵要求、明确实施要求,从理念架构、机制构建以及保障支撑深化劳动教育,最大限度保证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化与精准化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3.
培养时代新人是党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确定的战略任务,探析其基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培育路径,必须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的要求,不断增强系统思维。系统认识上,要综合我国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思想演进脉络、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人的实践生成意蕴、中国共产党为未来“育新人”的不懈追求的多维视角,系统形成时代新人核心素养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实践探索上,要按照时代新人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分科知识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问题聚焦、教育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的融合逻辑、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过程分析,明晰时代新人核心素养“五育融合”培育的建设理路。路径建构上,系统集成激发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的协同育人效能,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复合教育主体观念;尊重学生主体价值,激发学生内在成长成才动力;因势而新优化环境,强化数据赋能育人作用,建立健全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确立的教育宗旨与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不仅有形式上的区别,而且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后面是二者的教育价值观所导致的不同教育追求:五育并举以完善人性,塑造完全人格为价值取向,其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民初教育宗旨以社会现实为价值取向,突出教育的社会救亡工具价值和社会急务。民初教育宗旨确立的教育是一种片面教育,但这种片面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片面。当今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完全有理由站在"人"的发展的角度去充分考虑、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问题,在这方面,民初的教育宗旨能给我们一定的借鉴,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也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五育并举是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个方面。文章通过分析得出该教育思想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模型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各类学生社团等五个层面,再通过团中央颁布的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准进行验证,构建出高职院校共青团"五育并举"工作模式,包括"团干部培育、素质拓展教育、基层团支部培育、学生社团培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等五个方面,该模式成功应用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中并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从辩证法的视角看,五育融合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矛盾分析方法、适度原则和系统论思想;从大历史观的视角看,百年来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的话语体系演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不断同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也在其中逐步发展并完善;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提供了五育融合的基本立场,新时代应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深入实施中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中,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及杨贤江等有识之士通过学习、借鉴西方教育思想,改造、更新传统教育,提出的“三育”、“四育”、“五育”及“新五育”教育宗旨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逐步深入的认识,深刻地反映了近代教育价值取向及精神层面的嬗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也能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钟向阳 《成才与就业》2022,(S1):112-113
近年来,如何指导中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是生涯导师比较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生涯导师可以将“五育并举”融入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全程指导,引导中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明白地了解专业和职业,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涯规划和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剖析人的素质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对于探究教育和环境对素质发展的影响并从中选择促进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大有裨益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德智体美劳等五育整合的过程 ,五育整合是促进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校“五育”融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历史主体。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应注重师生关系在育人上的“先在性”力量,以对象性交往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动力,相互经由历史传统、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文化经验、时代精神、价值理想的探讨来追求真善美;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综合性”,以现实社会作为课程组织实施的“试金石”和“实验室”,让学生的知识、观念、价值和思想亲近社会现实处境,使其在理论知识的武装下去思考、探索和解决真实的人类发展问题;注重教学过程的“全场性”,以生活世界作为教学实践的场域环境,让教学在“双重双向”对象化“互见”中,引出、更新和拓展师生的知识结构;注重管理评价的“时间性”,以个性表现作为衡量质量发展的尺度,使教育教学置身于与既定“事实世界”相对的多元广阔和复杂矛盾的“现实世界”中,促进学生在自由的学习中将时间转化为身心潜能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靓 《成才与就业》2022,(S1):142-144
2018年3月,上海市教委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涯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和开展生涯规划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上海市第一中学聚焦学生终身发展,确定了学校生涯教育总目标:基于学生的成长愿望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为自己成长负责的意识、增强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坚毅抗逆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德智体美劳与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德智体美劳的各个领域,构建有机的融合机制,形成立德树人的新格局,既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之需,也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教育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和创新路径。文章阐述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形成的历史和内涵,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论证了构建二者融合格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人格的情理交融、全面发展、知行合一。最后提出了构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机制:立德主体多元化、增智渠道多样化、强体方式日常化、美育途径创新化、劳动活动实践化,分别使党史学习教育"做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动起来""热起来"。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提倡的健全人格教育观,建基于他对“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二分的世界观及其“舍己为群”的人生观。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在于涵养人的“实体观念”,以“超轶”于“现象世界”。这就需要科学与美术教育并重,通过“五育并举”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独特性与差异性,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OBE理念,协同育人的校本课程开发,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锚定教学目标,突出“五育并举”,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共创与融通,真正做到“标”“减”“融”“活”“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本研究结合当下大学生群体提及次数较多且与价值观相关的10个网络流行语,从知晓度、认可度和使用度三个层面,在“五育并举”视域下探究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新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立足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和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要坚持“四个服务”和“五育并举”,不断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引领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内涵建设,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打造研究生教育优势特色;构建“七个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严格教育标准,优化评价体系,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95年9月,现有31个教学班,80名教职工。办学11年来,学校坚持贯彻两全方针,着眼于素质教育,形成了以“素质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格局,现已成为连江县教育教学和课改的实验基地、县美术和英语教科研基地。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假日文明小队”、“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首批‘五无’学校”、福州市绿化先进单位”“、福州市暑期工作先进单位”等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原国家教育部总督柳斌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并亲笔题词“走五育并举道路,…  相似文献   

18.
“德”—“育”生态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无力感是现代德育面临的困境,这一困境根源于“德”—“育”生态的危机,德育模式必须与一定的道德精神相适应,这种适应不是个别要素的适应,而是教育生态的适应。“德”—“育”生态是在教育学意义上决定德育效力的重要概念。现代中国德育必须确立“德”—“育”生态的理念,并致力于“德”—“育”生态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新的“德”—“育”生态的建构是走出转型时期德育危机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怡心、养心、健心的重大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是以心育为前提的。我校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协调一致地进行。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继续将“以心育心”作为学校发展目标,力求创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如果忽视了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那么我们培养的小学生就犹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失去了风帆,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法很多,有讲故事、讲道理、说服等等,但我却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从“点”育起,才能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