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2—2014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2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对其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发展趋势,县级市的表现比地级市好,由于没有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强有效率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上还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2)各城市都面临投入过多和产出不足的问题,优化的方式是缩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并提高产出效率;(3)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正相关,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负相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和是否地级市等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4)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δ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PCA‐SFA模型,运用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测度安徽省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2003—2011年间安徽省城市新区建设土地平均利用效率为0.9139,说明土地整体利用效率较高;从城市新区建设土地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来看,2003—2007年间提升速度较快,而2009—2011较为平缓。在PCA‐SFA模型中加入环境因素后,安徽省城市新区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小于不考虑环境因素时的测度值,说明各城市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说明安徽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方法:本文基于DEA模型、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利用山东17地市2004—2013年的投入面板数据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山东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较高,但非最优。土地利用总体处于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状况,规模效率在综合效率变化中起主要作用;Malmquist指数显示山东土地利用动态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成为制约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依靠的是技术进步指数的改善。对策建议: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以及强化规模经济和技术效率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海西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对海西城市群以及区域内20个城市2003-2012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超效率DEA评价结果显示,海西城市群整体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没有达到DEA有效。区域内广东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优势;浙江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次之;福建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全区的平均水平;江西省除鹰潭市外,其余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排名均靠后。Malmquist指数计算结果表明,2003-2012年,海西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改善的趋势,且土地利用效率的改善基本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为此,区域内城市应努力在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实现突破,以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旅游驱动型城市张家界为案例地,构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Super-SBM模型、耦合协调模型、HP滤波法和Tobit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与旅游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总体趋势、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空间城镇化增速最大,其次分别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旅游效率整体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整体优于综合效率,是影响旅游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新型城镇化与旅游效率复合巨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经历了低速发展、调整优化和共生发展等3个阶段;新型城镇化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交通条件、政府调控和科技创新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城镇建设以营造绿色和谐的旅游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以强化旅游的辐射带动效应,把握优势要素以助力旅游城镇的深度融合等,以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12个城市群(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驱动效应。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2013—2019年我国12个城市群(圈)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在空间维度上表现出自东向西走向的“递减式”空间演化规律;整体而言,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及溢出效应。分区域而言,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作用,呈现出自东向西愈来愈强的现实特征,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仅在东部凸显。为此,在推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来加快土地利用模式转型,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探寻区域一体化驱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差异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已成为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推动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与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等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市场一体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在2004年到2018年这一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值有了显著提高,但绿色发展效率不平衡发展的空间格局较为突出;(2)采用地理距离矩阵、经济矩阵以及地理距离和经济嵌套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确存在显著正向空间交互效应,即当长三角城市群内相邻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上升时,受影响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也跟随上升;(3)从空间异质性来看,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空间连片特征,上海、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温州、宁波以及合肥等城市,其中大多数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大的系数。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都市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与效益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港、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大都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务析与比较分析方法,剖析后工业化大都市和工业化大都市的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产出效率和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旨在揭示产业用地演变的阶段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后工业化大都市与工业化大都市在产业用地规模、结构、产出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当遵循大都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互动演进规律,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用地规模与结构,着力提升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9.
精准识别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理,对于我国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8年全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借助GMM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主要呈W型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整体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特征;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溢出示范效应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技术创新效应表现为“遵循成本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要素替代效应表现为要素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溢出示范效应则表现为外资技术的“减量效应”大于“提质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之间的耦合协调情况深刻影响人地之间的关系。从长三角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变化入手,运用脱钩分析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与该地区城市人口的耦合状况。研究发现:(1)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年增长率存在时空差异;(2)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总体上耦合协调情况较差。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政府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规划;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调节人地矛盾,控制人口的流入和流出。  相似文献   

11.
完善长三角高铁网络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2001—2020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周期协同性视角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多期DID模型与分位数回归结合,就高铁开通运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整体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分区域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具有明显的内部差异;高铁建设运营能显著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分位数差异,高铁开通对低一体化水平城市发展的推动效应显著强于高一体化水平城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结构不断变化.两城一体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形式.选择郑州市、开封市的快速一体化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04年、2008年和2010年三个年份的TM影像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建设用地的扩展模式,并探索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土地利用变动加快,且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加.(2)中心城市先期带动,副中心城市后期推进,次中心节点连接,形成两端差异和分期主导的格局,总体符合“点—轴”模式.在更小的尺度上,形成了紧凑型圈层模式、低密度蔓延模式和轴向带状扩展模式等三种类型.(3)建设用地扩展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等分别起着基础性、指向性、决定性和控制性的作用,但政策规划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分析长三角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可为推动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文章基于201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地区卫生支出效率,运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支出效率较高但各地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规模效率较低、技术进步下降成为制约支出效率的关键。人均GDP、城镇化率与支出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人口密度、医疗卫生支出占比、财政分权与支出效率显著负相关,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在校学生数对支出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站在创新驱动改革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城市群在转变经济驱动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7—2017年创新活动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其创新效率溢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空间外溢效应显著,其中研发创新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经济价值转化起到抑制作用,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研发创新起到促进作用;两阶段效率间存在价值链外溢效应,其中经济转化阶段对研发创新阶段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为0.188,研发创新阶段对经济转化阶段效率值为0.071。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构建邻接矩阵,利用莫兰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自相关性;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多集聚在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相似的城市之间,还伴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正向影响;政府制度安排和城市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提升其运输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城市交流合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给我国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针对性建议,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卫生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非导向超效率SBM(Super?SBM)模型测度医疗资源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建设对我国医疗资源服务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效率分解的形式,考察互联网建设对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建设整体上提升了我国医疗资源服务效率,这是因为互联网建设整体上对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效应超过其对规模效率的抑制效应,但各项具体指标会产生差异性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在加速互联网整体建设的同时,需要考察各项建设指标的具体影响,及时对各项指标的投资建设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生产活动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是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长三角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在能源碳排放约束下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各要素松弛变量及开发潜力。各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的内部异质性较大;碳排放、土地、固定资产、劳动力等要素的开发潜力较大。因此,上海市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工业用地结构调整要以减少能源碳排放量为重点,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科学、有序地调整工业用地结构,逐步逼近“双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与Tobi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长三角城市群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效率在样本期内不太稳定,不同城市效率差异显著。第二,纯技术效率是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效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三,居民收入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与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制度变迁与综合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长三角城市群人力资本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建设用地结构变动特点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揭示了陕西省近十年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围绕着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变化的诸多因素,利用统计学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定量判断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建设用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19年14个小麦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小麦生产效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14个小麦主产省份农业产业集聚与小麦生产效率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小麦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区域的小麦生产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区域的小麦生产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自然灾害、政府干预程度、外开放度对小麦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村城镇化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对小麦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提出应当注重宏观平衡发展、协调效率均衡化发展;加快生产要素配置建设、激发小麦支撑因素生产潜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并且从人力资本、人口规模、自然灾害、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方面促进小麦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