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指出其意识流手法契合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心理特征,从而疏离了主流写作传统,达到了一种解放的自由境界,是女性创作的典范;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最早的男性作者笔下的关于女性人物和女性作者写作的探索,乃女性主义批评的源头.同时,伍尔夫战前为妇女投票权的努力及作为"女性合作协会"参与者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2.
《幕间》(Between the Acts,1941)作为弗吉尼亚&#183;伍尔夫的天鹅之歌,体现出作者在生命晚期和战争的特殊年代关于存在与艺术的矛盾的哲学思考。存在是矛盾的,两性冲突与战争的威胁并存,波宅笼罩在死亡阴影中。艺术是矛盾的,露天历史剧的作者兼导演拉特鲁布女士诅咒自己成为观众的奴隶而要去创作没有观众的戏剧。而存在与艺术之间更是互相矛盾,露天历史剧既以戏仿等艺术特权颠覆着父权历史,以狂欢化舞台自嘲人类“饭渣、油渣和碎片”般的现实存在,但同时又成为存在的动力和希望,促使人们从离散走向团结。纵使战争必须发生,存在必然遭受毁灭,艺术仍将永恒。  相似文献   

3.
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传统的叙述模式进行了颠覆,将女性主义思想揉和在新的叙述模式中,并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试验和尝试.其代表小说<到灯塔去>的创作,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语和多重叙事角度等多种叙事形式,体现了女性主义精神和立场,旨在彰显女性身份,发出女性的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4.
威廉&#183;勃特勒&#183;叶芝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虽篇幅不长却意象纷披、内涵丰富,本文试图结合弗洛伊德、荣格及弗莱的理论从心理分析的视角重新解读叶芝的《驶向拜占庭》,以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笔下的女性人物大都对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及幸福的生活抱有美的渴望,然而她们的命运却都注定具有悲剧色彩,面对悲剧她们失望、痛苦、迷茫、挣扎,最终甚至以扭曲的心态结束生命。研究、探讨这些女性悲剧人物的命运,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奥尼尔的悲剧美学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6.
简&#183;奥斯汀和弗吉尼亚&#183;伍尔芙是英国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结合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以及她对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乔治&#183;艾略特的评论,本文从分析伍尔芙在《普通读者》中对于简.奥斯汀的评论入手,试图找出伍尔芙称奥斯汀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的原因。本文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伍尔芙对于女性写小说的深刻见解和认同以及奥斯汀的作品很全面地体现了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7.
《爱在何方》反映了美国50年代前后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二性》是对近代以来的女权主义理论的一个总结。本文从该书作者西蒙&#183;波娃的哲学思想的巨大转变、萨特对她的启示、她对女性的处境和命运的认识、她想唤醒女性意识以及引导男性理解女性等方面对《第二性》的写作动机进行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系同一术语,但在内涵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女性主义文学较之女权主义运动,出现得更早.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强调文学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表达女性对世界和自身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强调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的意识.就文学史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之后的两位作家,简·奥斯丁和夏·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创作目的、女性意识和婚姻价值观三个方面,两位女作家均存在着较大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显示出女性主义意识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众多关于《哈利&#183;波特》的争议与评说显示了《哈利&#183;波特》内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而这种丰富多元性正是主体间性哲学的具体体现。儿童与成人、童话与小说、“复魅”与“祛魅”各个方面的间性表现,为中国当代童话创作中一些时刻困扰着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诸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问题,童话体裁如何适应时代的问题,启蒙与儿童本位的问题,儿童化与成人化等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183;周颂》与《楚辞&#183;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183;总引》在选材取向?结构安排和作者态度几方面都存在着“实”与“虚”的对照。作者乔叟主要取材于客观现实中可见可感的人与物,以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为描写对象,这些材料属于“实”的内容。读者既可以了解逝去的时代,又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及周围众人的影子,极易产生共鸣,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吸引力。同时,原文中所表现出的乐观豪迈精神又是其作者的主观心境,相对较个性化,属于“虚”的因素。作者描绘的人物虽多,但起组织作用的只有两人——“我”和酒店老板。香客是“实”的组件,两位组织者是“虚”的聚合力,“虚”的力量使“实”的组件结为整体。作者乔叟对原文中的人物没有明确的评判,却流露出嘲讽或宽容,其态度也是“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13.
《简&#183;爱》问世一百多年来,主人公简&#183;爱已成为举世公认的自立、自尊、自强的新型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但评论界对于简&#183;爱何以具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却论及不多,本文试以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对简&#183;爱进行剖析,揭示其成长的内在原因和驱动力.主体在追寻缺失的爱中,在对他者的认同中,完成了完整人格的修复和理想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托尼&#183;莫里森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一位美国黑人女性。她身份的含混导致其创作主题的多元,因此她的作品能够吸引不同的读者和评论家,获得广泛的关注。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黑人美学等流派均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无穷的阐释。本文通观其八部小说,评议莫里森创作主题的复杂性和其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即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种族的苦难、自我追寻和文化定位、爱、历史、魔幻与现实的交替等。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五章》臆度@徐大源&&  相似文献   

16.
戴维&#183;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嘲讽了西方学术界,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7.
郑樵《通志&#183;乐略》中所体现的“会通”思想和“编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乐略》中郑樵对《诗经》之乐重新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8.
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比较分析了两部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代表作。《简&#183;爱》和《苏拉》,女性努力挣脱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但在反女主人公的反叛和抗争上,两部作品各自又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新旧《唐书&#183;李邕传》对传主教述互有异同,并有疏谬。对照两传并利用其它文献,可以确定李邕的藉里和生卒年;证明他“补益《文选注》”是讹误;考辨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不是因为他险躁矜狂,而主要由于封建官场倾轧与残酷,他性格主要是刚毅忠烈,英风豪气;补充他与李白、杜甫、崔颢等盛唐文坛巨子的交往事迹,由此表现出的长者风范,以及他诗文书法作品数量及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