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派出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进行西征,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与红二军团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红二、六军团的行动得到中央的及时指示,特别是遵义会议后,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央对红二、六军团的正确领导,使红二、六军团胜利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2.
1936年3月23日,由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来到宣威的虎头山,进行了一次战斗。在战斗中,红二军团三百余位指战员壮烈牺牲。图为1979年落成的虎头山战斗纪念碑。1936年3月23日,由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来到宣威的虎头山,进行了一次战斗。 在战斗中,红二军团三百余位指战员壮烈牺牲。图为1979年落成的虎头山战斗纪念碑。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3.
早在中央红军铁流滚滚北上前几月,红七、六军团即已分途北上西征,实际上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探述两个军团的派遣、行动意图及战略作用,对于研究长征这个大的课题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究竟有多少?许多同志认为只有康克清、邓颖超、贺子珍等三十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通常人们所说的参加长征的三十名女红军,只包括了参加一方面军进行长征的女红军,而未包括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据《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一书记载,参加二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至少有18名。她们是:李贞、戚元德、阵宗英、蹇先任、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确定的几点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放鸣 《中州学刊》2005,(4):179-181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贵州东北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木黄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引下,又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正> 《西北史地》1984年第三期所载拙作《红二方面军属部长征经过青海初探》,对红二方面军经过青海的行程路线、时间、目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文依据张子意的《长征日记》,着重指出了红二方面军进入青海的目的是筹粮,至今看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文章认为红军长征进入青海的只是二方面军“属部”(即红六军、三  相似文献   

8.
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红二、六军团建立起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革命处于低潮,红军突围长征的生死关头发展起来的一块新苏区。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在长江南岸与川陕根据地相呼应,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敌人的侧后方威胁其反动统治,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本文根据史实,论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准备时期、初创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直至战略转移放弃这块苏区的两年多的历史过程。一、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9.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根据地内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及薄弱的地方武装力量,“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显得迫切需要。“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不仅对打击封建反动势力、维护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队伍、策应红军长征,以及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密切党群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军队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2月25日,我们在《广西党史研究通讯》第六期发表了题为《红军长征在通道尚未改变战略进军方向》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对红军长征在通道是否放弃和二、六军团会合的打算,向贵州前进是否“改向”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拟对“通道转兵”这一提法,进一步谈谈我们的看法。在长征途中,1934年12月18日,经过毛泽东同志的努力说服和一系列工作,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了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传统的说法是1935年1月6日至8日召开的。根据我们最近查对有关材料,觉得这个说法仍须探讨。 (1)1月5日24时,一军团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指出:“一军团缺二师拟于明(六)日通过湄潭向遵义前进”,“并拟于八号与二师会攻遵义城。”① (2)红一军团保卫部秘书童小鹏同志长征日记记载:“7日,我军已占领贵州的中心城市——遵义,黔敌—溜烟的逃了。”②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得以改变进军路线跳出敌人的合击圈以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一是因为毛泽东同志不顾个人进退得失在长征初期为军事大转移出谋献策;二是湘江战役前后毛泽东多次提出甩开敌人的重兵合击,放弃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师的原定计划;三是毛泽东以战略上的远见卓识影响了党和红军高级领导人,在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等关键决策会议上坚持正确的军事路线,以党和红军集体领导的力量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为红军走出困境和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1933年到1936年,红三军,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红色政权对组织、发动群众支援红军产生了一定作用,同时对于贵州民众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红六军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活动在湘、鄂、赣、川、滇、黔广大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一九三四年七月下旬,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向湘南挺进,从而掀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当时,中央任命肖克同志为红六军团的军团长,任命原湘赣军区司令员王震同志为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七师师长和政委分别由肖克和王震同志兼任;第十八师师长、政委、参谋长分别由龙云、甘泗琪、谭家述诸同志担任。同时,决定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为中央代表,随军长征。相继组成了红六军团最高指挥机关——军政委员会。任弼时同志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王震、张子意为委员。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举行的黎平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和二、六军团会合的打算,改向黔北建立川黔边根据地。这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大的事件,成为我军改变战略进军方向的开始。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个战略转变是在通道决定的。有的党史研究文章就误把李德在《中国纪事1932—1939年》一文中所说的“飞行会议”①(以下简称飞行会议)当作通  相似文献   

16.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和军委总部、红一、三、五、八军团曾在于都地域进行了集结或休整。本文就中央机关和红一、三、五、八军团长征前夕在于都的集结情况作一叙述。一、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的形势一九三四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疯狂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们以“堡垒政策”向中央苏区的中心腹地步步推进。八、九月间,敌东路军和北路军开始向中央苏区的腹地逼近,石城、汀州、兴国、宁都等地已处于敌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在南线和西线,敌南路军  相似文献   

18.
红三军团(在洪湖区是红二军团)因“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从1930年下半年到1934年初丧失了根据地,到处游击,1934年5月到达黔东后,由于纠正了“左”倾路线的作法,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德江、沿河、印江、松桃四县和四川酉阳、秀山的部分地区在内的,面积东西宽六、七十里,南北长百多里,人口十多万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本文拟研究正确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对干黔东特区的建立和发展,红六军团西征,二、六军团开展湘西攻势,牵制敌人并为中央主力红军突破敌人封锁、开始长征创造条件等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工农红军实行伟大战略转移的长征中,地处偏远的甘肃,竟成了全国唯一的四路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更兼红一方面军组成的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红西路军渡过黄河西进,鏖战戈壁,喋血沙场.红军的足迹几乎印满甘肃全境,历时三个年头,累计约五百七十多天,其间大事迭起,不胜指数.本文拟就西方野战军、红二、四方面军和红西路军在甘肃期间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作些粗陋的述论与探索,不当之处,谨请亲历者、史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鉴识订正.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