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之后,域外国家逐渐重视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价值。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传统殖民强国和海洋强国,英国控制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既是国家海洋战略应有之义,又是其重视海上战略通道历史传统的延续。为了控制海上战略通道,英国加强了与太平洋岛国的互动,主要的战略手段有:加强经贸往来、增加对外援助、强化人文交流、推动外交联系以及组织海洋科考。作为海洋国家,英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参与有助于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同时,对英国来说,为了更好地维护南太平洋地区海上通道的安全,加强区域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海上执法协作机制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形式,其构建呈现出公共性、层次性和作用领域多元性等不同以往的特点.中国正通过参与和构建不同的区域性海上执法协作机制,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未来中国在参与和构建区域性海上执法协作机制过程中,要注重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保障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路径选择上,应积极加强与各类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与周边国家加强执法协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中国海警局应在中国区域性海上执法协作机制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对连云港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连云港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明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连云港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对连云港现有海洋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拥有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基础、海洋环境及海洋科技条件,以及制约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提出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实施"科技兴海"等一系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自20世纪末冷战时代结束以来修正和调整了外交政策和海洋战略.近期马来西亚革新了海洋安全观念,在继续重视海上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要素以外,根据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政策,特别是中国与东盟经济迅速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和对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关切,注入了诸多新的海洋安全元素.马来西亚在其倡导的新海洋安全概念中着重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长、海洋权益主张、能源进口、能源海上运输安全等因素,反映了它对待中国崛起的矛盾心态:希望加强与中国的海上安全合作的同时却又担心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制衡美国的影响力,使马来西亚的安全感削弱.中国应当及时追踪研究马来西亚的海洋政策走向与动态,适时调整与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努力维持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的南海局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和印度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海上合作,对印度洋地区甚至亚太地区海洋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印海上合作主要是出于双方战略需求、防范中国的影响、双方海上共同利益需求和印度“搭便车”的动机。美印海洋战略根本目标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长期来看合作难以持久。美国霸权政策、中美印关系的互动和美印之间其他矛盾都将影响美印海上合作。  相似文献   

6.
海上辽宁建设中海洋意识强化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辽宁的发展战略,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论述海洋意识在海上辽宁以及辽宁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海洋文化的支撑作用,并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辽宁的经济建设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海上非传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空间上的体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海上非传统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发展面临着海上恐怖主义、海上非法活动、公共卫生安全、海洋自然灾害、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明确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针对其突发性、跨国性、复杂性特性,中国应承担好大国责任,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实现共同安全,为新海上丝绸之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为海上强国,近年来在推行其海洋国家战略的建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人海秩序失衡的社会新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日本社会发展形成了海洋战略的社会学新思维方式。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日本海洋战略建构中的社会学研究动向进行了解析,并据此对其研究动因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对日本海洋战略建构中的社会学研究动向的探索,为我国海洋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海域由于海洋污染趋于严重、种养殖疫病频繁暴发、渔业资源显著衰退、海涂资源开发欠当,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恶化相当严峻.文章从陆源污染和海洋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了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从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海洋环境意识、绿色生产技术及资金和成本等方面剖析了其深层次原因.指出,要实现江苏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施"海上苏东"绿色发展战略.文章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培育业等一系列实施"海上苏东"绿色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有关漏洞,竞相抢占各种海洋权益。我国适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全球国际形势大变革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海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国人的海权意识不断觉醒。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浪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确立的重要标志。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无疑拟就了一幅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战略高度的海权观,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的深刻反思,又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2.
宋金"海上之盟"是影响12世纪东北亚格局的重大事件,长期受到众多学者关注,二十世纪以来,学界主要围绕"海上之盟"的背景、缔结原因、内容、过程、评价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重复研究以及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创作后期,奥斯丁意识到了海洋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性,在小说中加入了大量海洋元素,《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其中之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巧妙地表达了对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的洞察和批判。综合奥斯丁的个人家庭背景和经历与小说中关于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描述,可以解读18-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重要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和海洋在大英帝国殖民扩张事业中分别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奥斯丁本人对工业革命和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论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道德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英国19世纪社会文化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勃朗特姐妹等一批女性作家以特有的感性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贵族阶级正逐渐走向没落,却依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反映到道德层面,表现为对"门第观念"和"绅士概念"的推崇;而上升中的中产阶级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两面性,一方面遵从并内化贵族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也试图倡导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道德取向,如对劳动的重视、倡导自控和自助观念以及对体面生活的希望与追求;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注定了他们只能沦为他人思想观念的模仿者、实践者,注定了他们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失语症"患者命运.英国19世纪涌现的众多女性小说家透过现实主义的外衣,展现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道德图景,彰显了共同的道德关怀,为后人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英国儿童海洋小说从18世纪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始,经过19世纪的繁荣,到20世纪《蝇王》的发表,跨越了三个世纪。这些小说一方面凸显了海洋这一意象、反映了海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始终紧扣对少年读者的道德关怀,这正是对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继承,对丰富和发扬这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岛国,海洋在其国家战略中居于特殊地位。受到西方“海洋国家”理论的影响,日本在二战之后逐渐形成其海上安全政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南海争端问题上,日本依据它的海上安全政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以与东盟国家的密切关系为依托,矛头直指中国,充分重视并介入到南海事务当中,同时策应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但在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新时期到来前,就很难列出学术大师的名字来。及至21世纪,我国学术界终于发现和认识到,新的一代学术大师已经出现,王元化就是其中的杰出者。王元化在先秦诸子研究、《文心雕龙》研究、京剧研究、“五四”新文化研究、黑格尔哲学和美学研究、莎士比亚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18.
古风时代希腊海上贸易融资主要有3种形式:自筹资金、代理融资、抵押借贷。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海事贷款成为海上贸易融资的主要手段。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特殊政治经济环境中,海事贷款获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文学观念往往基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探究文学的本质存在,这就形成了西方文论史上两种影响深远的创作模式:侧重于再现客观世界的模仿说和表现作家主观情感世界的创造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分别以镜和灯为喻,实乃是对文学的再现,一种广义的“再现”,因而具备基本相同的镜喻形态,体现传统观念的“镜式本质”特征。20世纪以来,文学的再现性结构遭到诸多学者的批判和解构。解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文本解构策略,呈现出不一样的批评风貌。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活动的主要领域来划分,行政法可基本分为陆域行政法和海域行政法(即海事行政法)。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事行政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事行政法是行政法的子法,是海事法的下位法,是行政法与海事法交叉形成的综合法。目前,中国的海事行政法仍属初创阶段,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立学科体系是海事行政法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