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切实搞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直接选举,是村民委员会的最大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直接民主的伟大实验和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就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村民按期直接选举村委会,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领导班子。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规范选举程序和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良虎 《理论界》2004,(1):1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的政治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引起了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和思考。此法何以有如此魅力,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呢?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村组法》规定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用法律形式将四大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这种基层民主形…  相似文献   

3.
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不仅有助于改善基层政治生态,而且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票制"直接选举村党支部成员、"公推直选"村党支部成员和乡党委领导班子、直接选举党代表及社区党组织的试点和推广,党内直接选举成为党内基层民主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党内直接选举,应将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在统筹谋划、继续试点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好发扬民主、扩大民意基础与上级党组织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之间的关系,实现党组织意图和党员群众意图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其中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在完善候选人提名、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和完善党内选举程序等方面取得进展,以此来保障党内民主得以实现,使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马俊军 《理论界》2011,(1):27-32
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实践已有30年的历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竞争性的加剧,选举中的贿选之风也越刮越烈,有人据此否定村民委员会直选的民主模式,所以对贿选现象需要做理性的分析。治理贿选既需要开发新的制度资源,更要用好已有的制度资源,以防止制度过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限于县乡两级,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单独进行以来,各地都不同程烫度的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人民代表大会的机制不到位;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如何增强选民的参与意识;如何大力增强代表"工作"和"活动"的意识等.只有通过县乡直接选举,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选举素质和民主意识,才能为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应当体现民主性,但若要求其完全通过选举产生,就既不符合法理,也无现实可操作性。选举委员会与人大对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的要求有别,前者需要参与民主,后者基于选举民主。选举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所体现的民主只能是参与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对选举委员会而言,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其所追求的首要价值。我国《选举法》应当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普通选民,地方性法规中应当细化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产生程序,可以借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由各方推选产生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方式推及到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温和性、务实性与渐进性的民主化战略选择。实施党内选举战略管理,扩大高层差额选举范围和比例,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完善党内选举程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和层次,厉行弹劾罢免制度,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基层民主不仅包括群众自治组织民主,还包括基层政权民主。本文以村民自治为背景,以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建设为研究目标,阐述了村民自治民主发展对乡镇政权民主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村民自治为借鉴,对乡镇政权民主建设方案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并对乡镇政权民主建设的效应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政治文化成为分析乡村直接选举的重要视阈,许多学者立足于中国乡村直接选举的丰富实践,对村民选举的行动策略进行了政治文化的深入解析,以探求选举行为背后的内在导向因素。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农村直接选举中政治文化基础的研究、宗族文化与选举行为关系探讨、传统政治文化的导向作用审视、不同政治心理之间冲突对选举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丰硕,为乡村民主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以更为系统的理论视角来审视之,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调研区域有限、范围较小,所获结论缺乏深度解释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以来,以村民直接选举与自治为核心的中国农村政治改革与发展,使农村研究成为跨越学术的公共性话题和国内外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处于学术公共意义上的"显学"地位。这一时期的中国研究几近进入一个言必称乡村民主的"草根时代",也涌现了一大批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然而,在世纪交替之际,  相似文献   

12.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规范是扩大和实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的重要政治资源。这三大政治资源在20余年来的中国村民自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亦存在不足。对这些政治资源加以进一步的合理整合 ,是解决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法律演进、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村民自治经历了由“大民主”向“制度民主”演进的阶段,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法律在完成重大修订后,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参与范围,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但基层民主建设毕竟是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中国村民自治之路仍存在村民参与内在动力不足、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等问题,需要在主体定位、宏观政策、民主程序、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形成路径合力,以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是我国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优选之路,作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起点和重要建设内容的村民自治也应该遵循渐进式的发展道路。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渐进式村民自治仍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如村民民主意识和能力缺乏、政府过多干预村民自治、农村社会自治组织不能为村民自治提供发展的社会基础等等问题。要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就应当逐渐地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政府逐渐放权以扩大村民自治的空间,培育农村社会自治组织以巩固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的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组织法>)的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6.
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关系着农村的团结、稳定和发展。第四届村委会换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首次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标志着村民自治正在向深层次推进.如何认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村委会直选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当今中国扩大基层民主、促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村民自治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保证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贾彬 《社会科学》2000,(3):15-19
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称为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1998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新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扬州各县(市、区)全面进行了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按新的组织法为首次,按届次则为第五届)。全市155个乡(镇)2201个村,250万村民参加了选举活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0163人,其中主任2104人,副主任1411人,村委会委员6648人。这次选…  相似文献   

20.
为调动中国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本文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村民自治以及村民委员会的特点,研究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遇到的制约因素,展望今后农村自治的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