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郭霓 《生存》2020,(14):0082-0083
人文素养是指对社会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而美术学科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绘画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将美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精神品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2.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是由其真诚的科学信仰、鲜明的民族品格、端正的人生态度、崇高的价值追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辐射出蓬勃的文化张力和旺盛的思想活力。这些"张力"和"活力"必然表现为壮美人格的引导价值、精神家园的呼唤价值、人生智慧的启蒙价值和生命力量的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包括自然、理想或主义)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视为终极价值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的一种精神活动。信仰属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范畴。信仰是灵魂,信仰是生命。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我同意一个学者的说法:具有政治信仰的人,是骨干分子;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是稳定分子;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会成为暴徒。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一个人没有信仰,他就没有  相似文献   

4.
《孔学堂》2017,(3)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开展需要厘清常与变两个面向。常的面向包含天道信仰与伦理责任。天道信仰兼具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维度,是中国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价值性理解。伦理责任则是中国人对于人生在世所应担当的道德责任的理解。变的面向包含了对于民主与科学的重新审视。它们虽然不是传统儒学所擅长,但可以在儒家的根本精神与圆善旨向的基础上被儒学体系所容纳接受。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的框架中,除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理想信念的引导、正确荣辱观的要求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而弘扬时代精神是由人、为了人而提出并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体现人民的主体性,才能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志愿精神内涵的特质及其志愿精神的现实化,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内涵。因此,充分发扬志愿精神,将志愿精神转化为志愿者行动的现实,体现了人民主体性原则,就是为了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得到最大限度的社会认同,并深植于最广大人民的心中。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实现国民认同的量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社会信仰的质的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养和锻炼的过程,如何处理好贡献与索取、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科学价值与道德价值的辩证关系,是人们在对待人生价值观上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本文在充分阐明其辩证关系的同时,人们必须注重对崇高价值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创业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选取相关代表性案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以先进创新创业事迹的价值创造活动为引导,与学生的自身发展做深入结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该课程润物无声般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价值分类反映的是价值主体需要类别和价值客体所能提供需要的某种或多种属性。科学的分类应明确价值内容与价值表现形式的关系,厘清价值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与价值分类的边界;研究真善美对价值分类的影响。根据主客体需要关系来界定价值本质与内涵,在当前的德育学科建设中,价值分类应主要基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两个角度:从价值主体角度进行分类,体现了价值主体构成的多样性与价值需要的丰富性,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价值主体提供理论依据。从价值客体的角度进行分类,人作为社会的价值客体,体现的是他的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体现的是自我的价值。人与社会、他人和自身的独特价值类型,体现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符合我国教育特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往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与人的“价值生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格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规定,被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和研究。哲学的人格研究关注的是社会历史中现实人的“价值自我”,即人的自然生命经过社会“类化”后所形成的“价值生命”的实现,哲学人格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确证与人之为人根本性质的历史获得。文章正是在论述这一主旨基础上,揭示了人格范畴的价值蕴涵,并为人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10):30-3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即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求得民族解放和人民利益至上及对国家美好前途为核心价值。探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与生命教育缺失并存.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教育并引导大学生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教育活动.由于我国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乏生死观教育,学校教育产品化,加之互联网的普及淡薄了现实人际交往,个体差异加大导致内心孤独感增加,致使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迷失.基于此,构建以人为本、关怀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着眼于生存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挫折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感,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消费伦理研究普遍从消费者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消费者只要能够认清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借鉴我国传统的和西方的消费思想,就能形成自身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通过主体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就能达到消费伦理的改善.伦理是主体和客体间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关系的生成在于主体和客体间的契合,规范的效力取决于主体对规范价值的认同和对规范的实现能力.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者主体性消弱和客体主体化.因此,消费伦理研究不仅要研究消费者主体,还要研究造成消费者主体性消弱和客体主体化的非消费者主体因素,即研究如何通过消费引导机制使消费者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何通过消费生成机制使消费者拥有规范能力,如何通过消费保障机制促进消费者在消费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将材料物理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汇入思想层面的引导.该文针对材料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炼出许多蕴含在物理化学知识中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元素,将这些范例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科研精神,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情怀因素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彭舸珺 《社科纵横》2005,20(4):212-213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的教育"受益于现代性启蒙.自现代性发端,教育就开始了文化价值的现代性转向,迈向了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启蒙运动所确立的"理性"、"主体性",经过康德、黑格尔的强化,"人"的主宰力量空前地获得了推崇,教育现代化也确立了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为原则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开始脱离社会政治和世俗功利主义的束缚,转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价值.人的主体存在成为教育聚集的重心."人的教育"的提出,捍卫的是人的哲学价值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尊严和主体的独立性.然而,"人的教育"在高扬"人性"、"主体性"旗帜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哲学的诟病:远离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片面地追求个体自由、心灵信仰和精神世界的完美,走向一种纯粹的精神生活.反映到教育生活中,其实就是"精神"与"现实"两种哲学视野的对立,"科学"与"人文"两种教育价值的分歧.这种对立与分歧,如果不予澄清,就会影响到"人的教育"在价值判断上失去理性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7.
人的价值的弘扬和提高是近代以来人类追求不懈的目标,是国家、社会和人自身跨入现代化门槛的条件和标志。市场经济则被证明是迄今为止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经济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然而,在赞扬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的正面促进效应时,我们对它的负面抑制效应保持清醒和警惕也是非常必要的。 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于人之为人 的内在根据和意义 关于人的价值,目前理论界争议颇多。我们从整体上赞同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可分为工具性价值和本体性价值。工具性价值是人作为客体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和人被分成主客体后客体自我对主体自我的价值。这是人的外在的、相对的、形而下的价值。本体性价值是指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和意义。它是内在的、绝对的、形而上的主体人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根本内涵,是工具性价值的依托。我们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使用“人的价值”的概念。就此而论,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人的独立和自由、尊严和个性、主体性及生命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科学构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相适应的教育机制,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德法约束机制。通过社会教育机制的建立,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5):173-178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具有独特价值,缘于"基础"课与生命价值教育在教学目标上的相似性,在教学内容上的关联性,以及在教学方式上相得益彰的转换性。在"基础"课中实施生命价值教育的基本路径为:从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尊重生命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捍卫生命价值的角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法律观。在"基础"课中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宜选用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中遵循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及认知性和践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郭梅清 《生存》2020,(7):0198-0199
德乃人之根本。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的人生导师,对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工作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文章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