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异的三月街: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大节日。湖南省桑植县白族"三月街"虽然保存有传统"三月街"商贸与娱乐的因素,但已演化变异成以祭祀游神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桑植"三月街"的变异实际上与桑植白族的历史紧密相联,是其历史记忆的现实反映。变异的"三月街"虽然没有完整传承白族的正统文化,但其包含的历史记忆所导致的民族认同,使其升华为确认该民族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2.
源自古代中国文化的土地神观念,虽经历了各种演变,但至今仍是华人社会传统宗教系统的主要成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伯公、拿督公等崇拜,就是土地神观念的文化延续与区域性变革,分析这种延续和变革,可以把握当地华人和非华人本土传统间之宗教观念上的互动关系。而要明白现今东南亚华人的土地与圣迹的神祗之信仰,其分析须置于华人社会土地神观念的发展脉络之中。忽略了这个历史脉络的分析,可能会引致误导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张小倩 《世界民族》2020,(2):109-116
本文通过追溯邦加岛华侨华人的历史,分析其文化认同的变化,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评估邦加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现状。本文认为,历史以来,邦加岛华侨华人始终保持较为强烈的华人文化认同。虽然经历过苏哈托时期的文化强制,但是邦加华人的文化认同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而2000年以后,印尼华人社会通过华人社团和华文教育所掀起的华人文化复兴浪潮并没有在邦加华人社会有明显的表现。与爪哇岛或其他华人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相比,当前邦加岛的华人文化认同更多的是靠身份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基于马来西亚历史—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作者认为,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相似文献   

5.
一 众所周知,东南亚华人的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当地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华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有哪些作用?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受资料所限,本文只涉及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试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社团与华人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社团是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早期华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独立后,面对政府政策对马来民族的偏袒,华人社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华人文化的发展权益,保护并发展华人文化。本文试图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华人社团对华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与《国家文化备忘录》马来西亚独立后,政府实行的国家政策逐渐呈现偏袒马来人的种族主义色彩。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文化政策三原则:土…  相似文献   

7.
正4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文化艺术节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新建的白族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富有当地白族特色的文化盛会,让藏在武陵山脉腹地的这个白族乡村热闹非凡。"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为何能在远离云南大理千里之外的张家界芙蓉桥乡继续盛行呢?不禁令走访的我们产生了好奇。张家界既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绝世美景,让人神往;又有"芙蓉白族来路远,苍山脚下有家园"  相似文献   

8.
泰国华人社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相比 ,泰国华人被当地民族同化的程度是最高的 ,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各方面都已完全融入泰国主流社会 ,以至于很难分清谁是泰人 ,谁是华人。前几年有一些泰国华人学者甚至提出这样的观点 ,即泰国已经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华人社会。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 ,尽管泰国华人已经完全融入泰国主流社会 ,但是 ,华人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质 ,就泰国大多数华人而言 ,他们仍然是华人。当然 ,泰国华人对本身的称呼也不同 ,有人主张称“泰国华人” ,有人主张称“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不能离开菲律宾社会,因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不能不受到菲律宾社会的制约.此外,菲律宾华人社会是中华民族向海外发展形成的,菲律宾华人的社会组织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东南沿海的闽粤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根据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的原则和性质,将这种组织分为依照中国文化组建的社会组织、适应移居地社会创建的社会组织以及半官方的社会组织三大类,并指出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加强菲律宾华人族群内部的联系和整合、协调菲律宾华人族群与居住国社会的联系、促进菲律宾华人族群与中国的联系、加强海外华人之间的联系网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袁丁 《世界民族》2000,(3):45-52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移民国家。各国移民来此定居时 ,带来了本国和本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 ,使当地各种宗教信仰杂陈 ,构成一副多元文化图景。本文试图从 1980年以来有关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的调查入手 ,分析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变迁。一新加坡虽然只是一个有 30 0多万人口、6 17.5平方公里的小国 ,但是由于历史上大量移民的缘故 ,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 ,除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等世界性宗教外 ,还有道教、锡克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宗教。但就华人而言 ,其宗教信仰主要…  相似文献   

11.
悉尼的唐人街,面积虽然没有纽约、旧金山的唐人街大,但它精致、美观,颇有中国特色。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壮大,它成了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旅游和购物区。悉尼的唐人街位于悉尼市的南部。据说早期它只是“德信街”上的一个小角落。如今已涵盖悉尼市两条主要大街——德信街、海街以及莎瑟街、汤玛士街、阿尔梯姆路、格芡本街和乔治街等五大街道主要部分。 悉尼唐人街位置非常优越。它的东面接近市政厅,而市政厅又连接着悉尼最豪华的商业中心——维多利亚女王大厦;西面是悉尼娱乐中心和悉尼展览中心。娱乐中心常年好戏连台,热闹的国际性体…  相似文献   

12.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华人父母共同秉承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华人移民来说,教育是实现向上流动较为公平和有效的途径.子女的教育成功往往能保证其事业有成、生活富足,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的向上流动.中国新移民如何应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挑战,除了受到华人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价值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移居国的制度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约束,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移民政策、社会和种族歧视,以及教育制度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国新移民拥有国际移民"超高端筛选"所具备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以及移民所独有的跨国资源,而这些都是帮助其有效应对上述教育挑战的主要策略与资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的边缘化及涵化进程中的结构仪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考察仪式因素对美国社会中华裔美国人涵化和边缘化进程的影响。它描述和比较了唐人街老华人的“单元民族特征文化”和新华人的“二元民族特征文化”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了结构仪式理论以分析华裔美国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象征性仪式活动。我们将华裔美国人的新生代社会分成不同的层面 ,重点考虑影响华人个体行为的各种结构方面、文化方面和全球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解释华裔美国人中各种新型组织结构的存在和他们的二元民族文化特征。华人中有以双重特性或二元化文化为其生活之常规者 ,因而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中 ,特别是正式的组织活动和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中 ,按照不同的仪式行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华侨、华人的研究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众多领域,涌现了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其中,韩方明博士在其论著《华人与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以马来西亚为例阐释了“华人三重性”即中华性、本地性、国际性的基本内涵。他提出的“华人三重性”理论使笔者深受启发。他指出:“华人三重性是对海外华人本质特征的一个理论表述……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国家华人问题的共性和个性。”①而目前学术界多侧重对同一地域不同国家的华人进行比较研究,尚未有人将“华人三重…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人社团与当地华人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文化融入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欲对华人社会进行人类学研究,先从他们的社团入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华人的社团组织受到学者的重视。但用什么观点、从什么角度去进行研究,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学者从血缘、地缘、业缘等方面进行探讨;有些人又使用“分层结构”的模式加以研究。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华人思想意识转变、社会地位提高、融入主流文化程度增强的情况下,如果用上述观点和角度去进行研究,就难以揭示华人社团的实质,也难以解释华人在…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博物馆与相关之文化遗产是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海外,华侨华人博物馆之收藏展现了海外华人的移民历史、创业经历、生产生计、宗教活动、文化传承以及与侨乡的关系。博物馆收集的族谱、侨批、信件以及相关文物都是研究华人移民史、文化适应、地方化进程以及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家乡之关系的宝贵资料。本文聚焦于博物馆、华人文化遗产与华侨华人研究,进而探讨博物馆的表述性质及其政治与象征意义,华侨华人博物馆、文物收集与文化产业之发展,以及华侨华人博物馆在中国与海外华人联系、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文中讨论了一些作者对华侨博物馆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其主要民族有三个 ,即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据 1993年统计 ,在全国 2 87.38万人口中 ,华人有 2 2 2 .86万人 ,占 77.5 % ;马来人有 40 .76万人 ,占 14 .2 % ;印度人有 2 0 .41万人 ,占 7.1% ;其他民族共有 3 .35万人 ,占 1.2 %。在该国 ,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长期聚族而居并保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民族差异性较大 ,易于产生纠纷和磨擦。另外 ,华人虽然居多数 ,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亦较高 ,但却被马来人视为外来民。马来人在新加坡虽然是少数民族 ,但从整个马来半岛看它却是当地一个最大…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华族的民族母语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人经过世代繁衍生息 ,逐步融合于当地社会。但各国、各地华人的融合程度、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保留程度、对本民族的认同程度等是大不相同的 ,马来西亚华人形成了较成熟的华族。本文认为 :一个民族的语文是这个民族世代创造的结晶 ,它反映着该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个民族要想存在下去 ,只有从整体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持而言 ,民族母语教育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9.
峇峇娘惹又可称为帕拉纳坎,是东南亚的土生华人族群,这个族群的根源是中华文化,但是他们无论是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还是文化和身份认同上,都已经形成了自有的独特文化。东南亚的土生华人族群已经和中国大陆的根源文化产生了差异,因此,绝对不能简单地以中华民族进行归类,也不能简单地以中国人进行称呼。本文在于对峇峇娘惹等土生华人族群的来源和文化习俗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与东盟诸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对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 ,认为 ,历史上华人家族企业的结构大致分为我者 /家族、氏族 /帮会和祖先 /异力三个层面 ,它给华人企业带来过发展繁荣。但这种由传统式家族认同所衍化出的企业管理上的封建家长式的弊病 ,表现在企业内部之应有的民主机制 ,企业结构缺少相应的整合力 ,企业领导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以及用传统“家 /佳”代替现代“人 /能”认同等。对此 ,文章提出华人企业除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外 ,在企业文化认同上也要有所调整 ,从“家族化企业”向“企业化家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