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彦文同志《按劳分配的根据不是“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以下简称《周文》)一文,读后不无启发,但该文断然否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及其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不敢苟同。这里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周彦文同志和经济学界各位前辈。一《周文》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容,也是按劳分配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存在旧式分工的差别,”产品不够丰富,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个人消费品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因此,“阐述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用不着去寻找另外的,并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个人所有权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按劳分配的基础没有得到说明 在“按劳分配”的讨论中,我们以为,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至今还未得到科学解释,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究竟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或者说,它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以完善生产关系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重新思考和认识。这里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一、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现实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对劳动力管理特征是高度的集中和统一。这种体制既抑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又泯灭了企业对劳动力使用的具体选择。从理论上考察,形成这种体制的根据是“社会劳动力论”。而“社会劳动力论”的起源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分析和设想。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后,劳动力就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4.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仅仅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的重要结论,而且是整个《资本论》,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现将《资本论》的一些论述完整也呈现出来,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得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只在是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他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有制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过程。 首先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特点是“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具有“私有权”。“生产者是自己劳动条件的所有者,靠自己的劳动使自己变富。”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至于劳动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还是作为消费资料供自己享用,完全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但是要占有别人的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产品。这是通行的是商品所有权规律。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学界讨论过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问题。①现在,这个问题又提了出来。这两次讨论都与国民经济大调整有关,并非偶然。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又不能不在许多方面涉及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问题。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刮了一场“共产风”,不但共了生产资料“产”,而且也共了劳动力“产”。“共产风”  相似文献   

6.
改革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必须要求有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是否是商品一直是个疑虑重重的问题,似乎它与按劳分配是冰炭不能同炉。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必须面对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这个问题。一、只有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完善,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并没有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社会科学》发表了我的一篇《公商品经济简论》。这里我想继续对公商品经济再讲一些看法,供理论界讨论。 1、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商品经济,集体所有制(含合作社所有制)商品经济,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商品经济,以及有外商投资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商品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商品经济,是公商品经济。它们占居绝对统治地位,因而,决定了我国现在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由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所以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一种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其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存在商品生产?劳动力是否也存在一个所有制问题?它与商品生产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还有争论。本文试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空前广泛、热烈。有些同志把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有些同志用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来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还有些同志以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为理由,得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结论。笔者对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论点,不欲苟同,持不同的观点。这并非是出自于某种感情,而是对这种观点的科学性的疑义。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也是商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其实质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对此我们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有历史前提的,即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和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如果我们把这种前提硬性地搬进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结论,这是极其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看了孙浩同志的《试论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力个人所有权问题》(刊《人文杂志》1981年第四期,下称孙文)后,对他前两部分所持观点我是同意的。孙文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问题,只能隶属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对劳动力所有权问题的考察不能离开现实的生产过程,“只有那参加到生产过程中并现实地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才具备生产关系的特征,才是我们要把握的东西”,这些见解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使我颇受教益。但遗憾的是孙浩同志的理论是不彻底的,没有坚持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对所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个人所有制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个人所有制与公共所有制的关系进行粗略地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个人所有制发展的阶段性 同社会生产力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相适应,个人所有制也从不发达的阶段向发达阶段演进。 (一)不发达的个人所有制 所谓不发达的个人所有制有两个方面含义。其一、个人所有制建立在不发达的小生产基础之上。小生产方式下的社会生产,由各自孤立、分散、排斥协作的封闭生产单元构成。此时,社会生产力从系统论角度看,还是一个互不相干但可以简单叠加的生产力系统。系统中的每一单元,个人——劳动者与其全  相似文献   

14.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劳动力所有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组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进行了讨论。劳动力是否存在所有制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和物质生产资料一样,人身条件的劳动力既然是生产条件之一,就也会发生所有、占有等问题。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人身条件与物质条件是不同的:前者有意识、有生命,而后者则没有。在研究所有制问题时应该考虑到这种不同,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有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劳动力私有制或劳动力个人所有制问题,自一九六二年以来,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当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已经从按劳分配的原因发展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包括劳动力所有制问题。通过互相探讨,把问题搞清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中,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被提到学术讨论的日程上来了。讨论中有主张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成部分个人所有制的,有主张劳动力公有制或国有制的,更有认为劳动力所有制理论是很难成立的,本文拟对劳动力所有制以及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提出初步探讨的意见,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因此,正确揭示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的内在联系和结合形式,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前,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实质上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马克思所倡导的是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笔者就《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消灭私有制”,直至《资本论》第三卷“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答案,浅谈笔者的认识,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