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隐喻的民族性及其认知阐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所以各民族的隐喻方式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了特定的隐喻模式,特定的隐喻又以特定的模式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就是在隐喻性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隐喻的民族性折射出其认知性特点,因而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2.
抑郁认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抑郁形成的原因有众多不同的解释,其中首推抑郁的认知理论。它的形成与发展是许多心理学家对抑郁及其相关的认知方式探讨的结果。开展对抑郁的认知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对我国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认为转喻是在两个相联系的事物中,以一事物名称来指代另一事物名称。从认知理论来看,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其本质是概念的,因此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基于经验基础并受一般的认知原则支配。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力的认知机制,一种在理想化认知模式下高效的认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知对于归因理论与研究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因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四:一是由狭义走向广义;二是归因推理由“内容空泛”走向“内容具体”;三是由规范模型走向归因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与偏倚”;四是由规则或算法走向过程。当前归因研究有三条线索:包括ANO-VA模型的复苏、语言对归因的影响和信息加工与归因关系。在此基础上,社会认知对归因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促进了理论的整合。在社会认知的推动下,归因将成为一个更加广阔的理论框架,用以说明人们如何感知外部环境或构建世界的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中动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以往语言学界对中动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的语言,且探讨的重点是以"受事"为表层主语的典型中动句,很少涉及非典型中动句,并且对"典型中动句"与"非典型中动句"的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正基于此,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结合理想化认知模式,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中动句的分类、生成、中动词的属性进行深入探讨,将典型中动句与非典型中动句的研究统一起来,并且浅述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迪,以期对汉语中动句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即用一种迂回的、温和的、令人愉悦的表达代替那些直接却令人不悦的说法。委婉语的产生与使用是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本文将从认知心理视角用图形-背景理论来阐释英语委婉语委婉效果的产生机制并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英语委婉语的理解过程进行探析,分析人们在现实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英语委婉表达的识别及其理解,探究人类在其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推理能力及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制约的.在语言教育中,学习者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对其认知过程的不断干预下完成的.如果这个过程中片面强调学习者的地位而忽略教师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会妨碍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吸纳和应用.文章就教师对学习者心智过程的影响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尝试对闽南文化特有的歇后语进行语义认知阐释。文章首先梳理了闽南方言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视角,指出当前在闽南歇后语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则从先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入手,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选取九条闽南语特有的歇后语,对其认知动因及意义建构进行深入解析。研究发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闽南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进行整合网络构建,对闽南歇后语的语义认知提供较强的阐释力,同时为闽南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对隐喻和认知语境进行阐述。认知语境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过程,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认知假设,然后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的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柯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互文既是一种语篇存在方式,也蕴藏着一种语篇理解方式,具有认知性。以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分析互文语篇理解的认知机制、认知过程及认知特点,研究发现互文语篇理解的认知机制体现为概念空间整合的运作,其认知过程表征为语篇参与者对互文资源的认知优化的过程,同时具有语境趋同性、语义共识性及主容体互动性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认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认知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其应用范围正日益扩大。综合运用贝克认知疗法与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应当注意延缓其自杀冲动,引导他们识别错误认知,改变错误认知,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转喻和隐喻是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转喻甚至比隐喻更为基本。而在认知语言学中,转喻却没有像隐喻一样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首先讨论转喻的界定,在对转喻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两种译本,探讨了转喻翻译的四种策略:对等翻译、转喻转移、文外尾注和认知归化。研究表明,转喻理论能比较有效地解释转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在人们的语言、生活、思维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概念隐喻的普遍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从而阐释概念隐喻的特性,同时指出目前概念隐喻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与语义在量和距离上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语符(即形式)量越多,语义(即内容)信息量也越多(MORE OF FORMIS MORE OF CONTENT);另一方面,语符间距离越近,语义效果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OF EFFECT)。这是人们把语言形式空间化,并通过空间化隐喻去认识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的结果。语言形式与语义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但转喻回指往往涉及一种没有明确先行项的深层回指。深层回指由语用因素控制,且须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在认知语用框架下,探讨了转喻回指照应机制,指出转喻回指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言者表达的意图为主导,听者的认知推理为导向,在寻求转喻回指的关联性解读过程中建立先行词与回指语之间的语义连通。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与女性的关系可以运用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概念来阐述。自然与女性之隐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隐喻认知结构,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男人对女人的统治都是建立在同一个观念框架之上的,这为构建女性与自然之隐喻关系的新范式,为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和新的社会结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境在话语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话语理解与人的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认知角度探讨人类思维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生理基础等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EFL教学法不仅无法解决EFL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反而因其在两极间的摆动阻碍了语言教学。因此,EFL教学的一种新方法———认知法的出现亦成必然,在EFL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