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过去的和部分现在的领导学"师爷",往往以是否最大化决策的现时利益作为评价领导决策的根本标准。尽管他们也经常要求决策者权衡利弊得失,但目光焦点不是在"弊"与"失",而是在"利"与"得"——重在能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至于成本和风险,往往被掩盖和忽  相似文献   

2.
一课改以前,大家"教教材",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语文教材编排了系统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点的"知识",教师按部就班实施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形成似乎总是"两张皮",揉捏不到一块儿。  相似文献   

3.
唐金秀 《科学咨询》2009,(14):53-53
一 课改以前,大家"教教材",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语文教材编排了系统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点的"知识",教师按部就班实施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形成似乎总是"两张皮",揉捏不到一块儿.  相似文献   

4.
垂拱而治是治国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中国古代爆发过很多次农民起义,证明以前的社会还没发展到垂拱而治的程度。客观上,那时候统治者的思想理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不具备垂拱而治的条件。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病症在哪里?明清之际,中国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就是探讨封建体制、郡县制度的弊端所在。所谓"封建之失,其专在下",便是指西周赋予封国之主权过大,最终形成指挥失  相似文献   

5.
正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组织部门要当好"伯乐",善识"千里马",尊重干部成长规律,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在赛场"上考验才干,在实干比拼中磨炼意志,因事择人,用人治事,事业需要什么人就配什么人,岗位需要什么人就用什么人,班子缺什么人就补什么人,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新华社以"中国经济应警惕虚胖,沾沾自喜无益改革发展"为题,指出我国经济虽在多项指标上实现"赶英超美",但实际上仍有众多问题不可忽视。其实,不仅是经济工作要防范"虚胖",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虚胖"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虚胖"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一是"精神虚胖"。有的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流于形式,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内心却对共产主义半信半疑。有的精神萎靡、贪图物质享受;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封建迷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文化力"?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河北省委原副书记高占祥在其所著《文化力》一书中有这样鲜明的提法: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之力称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  相似文献   

8.
正"山头主义"的实质是以宗派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小团伙、小圈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产物,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封建化的表现,并且具有共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拉帮结派。孔子曾说,"君子不党""朋比为奸""结党营私",表明了孔子对小圈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士大夫阶级处在上升阶段时.同样明白人民群众不可战胜这一道理。他们把自己与群众看作是舟与水的关系。常常以“水可载舟,又可疆舟”的道理自励.从而把人民当作实现他们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可见精细化自古有之,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农业上讲"精耕细作",生活上讲"精打细算",军事上讲"精兵简政",企业管理讲究"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汪中求先生在总结企业管理的成败基础之上,写出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揭开了管理精细化的序幕,管理走上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他们以"精益"相号召,切实改进了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达到"零缺陷"、"准时化"、"零库存"的目标。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使日本很快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第1期起,《领导之友》杂志推出了成系列"卷首语",每篇题目都以"常"字开头,第1期至第8期依次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有敬畏之意》《常读有益之书》《常洗心中之尘》《常听逆耳之言》,读后大开心智,深受启迪,获益多多。就一份社科期刊而言,"卷首语"是刊物的一面"旗帜",提倡什么、针砭什么,都会鲜明地亮出来,实际上起着"社论"的作用。选材上,往往是紧紧围绕党  相似文献   

12.
庹震 《领导文萃》2014,(19):91-94
正谈清朝的雍正皇帝,实在是个相当艰难的话题。雍正这个名字,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在野史里,似乎都已很有"知名度",许多人有"许多"的看法。中国两千年封建史,"大雾弥漫"的日子是不少的,其实,许多的历史之谜就藏在这层层大雾之中。可以这么说,雍正不仅自己身处雾中,而他自己还是造雾者。说他身处雾中,是因为雍正的前半生,从1678年出生,到  相似文献   

13.
<正>近来,听到一些"权威人士"惊呼,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正在"急剧动荡",质疑中国"过度自信"与"强势",以致陷入"亚太困局"和"孤独大国的地位",外交上"处处被动"与"无所作为"。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沿着中国周边走一走,看一看到底是宽广的"阳关道",还是风雨交加的"独木桥"。东北亚,除了需要高度警惕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外,并不存在什么"急剧动荡"。日本右翼也许想放把火,但他们既没有能耐,又没有胆量敢把火  相似文献   

14.
<正>以前讨论领导"小圈子"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小圈子"的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上,研究的侧重点是"破圈",这种讨论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破圈"并不意味着领导就不要圈子。西方的领导—成员交换理  相似文献   

15.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12):54-59
一个以上海、江苏、浙江组合而成的"长三角"地区,其占地面积仅是国土面积的2.1%,这个小小地方,不仅创造出了全国22%的GDP数字这一奇迹,也占据着近1/3的外贸出口总额和近1/4的财政收入,而且投入中国的外资也有一半集中于此……迅速崛起的"长三角",成功取代了以前的"珠三角",成为了领跑中国经济的新火车头。然而,当人们乐观地勾勒出"长三角"的经济图谱,并试图让它成为中国其它地区经济发展参考蓝本的时候,却发现火车头的动力已经不足,一些重要的参照数据开始"喘息"——据统计,"长三角"近几年的相关经济指标不仅不能保持原有的发展势头,反而开始出现回落。如今,人们最感关注的是:在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这些"王牌"的支撑下,是什么卡住了"长三角"这条经济巨龙的脖子?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的组织体系在企业中的基本作用是什么?领导干部几乎都能脱口而出:"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可是党组织这一政治核心,究竟对生产经营这个中心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力度又有多大,又怎样起作用?现实中,经常是"核心"和"中心"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往往是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  相似文献   

17.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18.
刘玉昆 《领导文萃》2010,(14):100-103
<正>素有"跑部钱进办"之称的驻京办,是滋生腐败的温床。6个月内都要裁撤驻京办,显示了中央肃清官场腐败的决心。大唐"进奏院"窥伺朝政其实,驻京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西汉时期,各藩王便在京城置有打探宫廷信息的"留邸",唐宋时演变为"进奏院",明清时变身为"会馆",现在则称驻京办。  相似文献   

19.
正舜王禅让"三作"指的是什么呢?据说,舜王传位给大禹时,他向大禹提出了三点要求,被称为"三作",即"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逝了近五千年,但这"三作"的内涵、要求、意义,在今日并未过时。重提"三作",在于它的政治性。著名历史学家南怀瑾在"什么叫政治"的文章中开宗明义地讲,政治就是"正己而后正人",而这里的"三作",可以当成是领导干  相似文献   

20.
王运宝 《决策》2015,(Z1):21-23
县域经济发展犹如一场"竞标赛",又因发展快慢而形成一个"雁阵",但这个队形是否均衡有序?从动力类型上看,谁更具有韧性?县域经济发展犹如一场"竞标赛",又因发展快慢而形成一个"雁阵",不管是宁国、肥西、繁昌等领头雁,还是紧随其后的第二、第三梯队,都在努力振翅,不甘落后,但这个队形是否均衡有序?再从动力类型上看,城市带动型、内生增长型、资源经济型、招商引资型县域,谁更具有韧性?如果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放大到安徽周边和长三角,又会感受到什么?强者越强梳理2001年以来的安徽十强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