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聚了孔子对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等问题的观点,它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尽管《论语》的篇幅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算大,但在经典古籍中已经算大部头  相似文献   

2.
谈新形势下和谐企业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从我国西周时代的和谐观念起,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构思,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并将"仁"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也谈到"和谐",他主张"公正即和谐"。十六世纪起,欧洲一些思想家展示了对未来和谐  相似文献   

3.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罗梦 《领导文萃》2015,(2):134-135
《孔子家语》是否为伪书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随着地下文献的出土,《孔子家语》并非伪作已成定论。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孔子家语》所记均可信·本文从《孔子家语》中的“子路负米侍亲”和“楚王得萍而食”出发,结合《论语》、《史记》等文献,考察《孔子家语》所记并非都可信。  相似文献   

5.
孔子 (公元前 5 5 1-前 4 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他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而且经他编辑《诗经》 ,订正《礼》、《乐》 ,推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思想方面 ,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杰出的音乐家。孔子有很深的音乐修养。《史记·孔子世家》就记载孔子刻意寻求音乐的深刻内涵 ,追求准确掌握音乐形象的故事。孔子从师襄子处学习《文王操》 ,练了十日 ,不再向前推进。师襄子对他说 :“可以增加曲目了。”孔子说 :“我多次温习此曲 ,尚未领会此曲的意思。”一段时日后 ,师襄子又说 :“你…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14,(11):66-67
正据说现在通行的,是什么都"秀"一把。古人不如此。《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了一个两位先哲当面交流心得的故事,其中就有这句和"秀"相反的名言,两位先哲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和老子。据说孔子到周王朝所在地,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学问。孔子先畅谈了一通,老子接着说:"你说的这些,说的人跟他们的骨头一样,都早已腐朽,只有他们曾说过的话还在。"他很实际,教给孔子两个重要的生活原则。一个是:"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意思是,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坐专车,干大事;如果生不逢时,就把自己深藏起来,随大流。  相似文献   

7.
吴安琪 《经营管理者》2011,(4X):312-312
儒家是以奉行"仁"与"礼"为主的学派,儒家思想则是中国影响很大的流派,主要代表任务有孔子,孟子等,孔子与孟子的法律思想以及他们的治国方略,在今天都给我们很大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美芬 《领导文萃》2010,(10):43-44
<正>从内地民众对《阿凡达》的热捧,我们不仅再次看到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威力,也看到了中美软实力的差距。《孔子》使命,输出中国软实力《阿凡达》1月2日起在内地正式上映,与1月22日紧接着上场的《孔子》,被视为是中西文化软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9.
《论语》体现了孔子独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围绕“教”与“学”之说展开,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跨文化的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以及译者自身的教育文化价值倾向,孔子的教育思想进入西方文化语境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变异。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论语》英译本中孔子教育思想的变异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异特点、成因及其效果。研究发现,《论语》翻译中孔子教育思想的变异主要体现在对原本中教育术语、文化负载词的多维度解读与翻译上;《论语》文本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译者由于所参照的注疏本的不同,再加上个人不同的教育文化价值倾向造成了译本中变异现象的出现;经过其他文化的“过滤”,原文中孔子丰富的教育文化思想或被简化或缩小其意指范围,有时甚至被直接遮蔽。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立足当代进行理论创新,也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批判继承.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其人本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特有性格和心理的形成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继承孔子的人本思想,需要基于当代社会人的发展的现状和要求,对其进行重新审视. 一、孔子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贵人——肯定人的价值 远古时代的人类,由于生产力和思维能力的低下,常常受到各种自然力的压迫,于是他们将各种自然力幻化为神,并对其顶礼膜拜,以求得神助.这种思想直到殷商时期依然流行.《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但到了春秋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的价值被发现,出现了重人轻神的思潮.郑国的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左传·昭公十八年》),要求人们重人道、轻天道.史嚣认为听于民则国家兴旺,听于神则国家灭亡,神要依人而行.他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正是在这种重人轻神思潮的推动下,孔子提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的思想.贵,即有价值.这就是说,人是天地万物中最有价值者.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提高和肯定,也是对神的淫威的轻视.  相似文献   

11.
欧敏 《管理与财富》2009,(3):101-101,100
本文分析老子和孔子对"水"的阐述,来比较他们二者在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上的异同.老子的思想侧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内心管理,孔子的思想则注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行为管理.虽然他们的管理思想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对人的内心管理还是行为管理,实质上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全华相 《经营管理者》2013,(28):348-348
"为政以德"是孔子关于"官德"修养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论文根据孔子关于"为政以德"思想,分别从自修、用贤、施仁、刑辅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既挖掘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丰富内涵,又结合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瑶  姝琳 《经营管理者》2013,(26):126-126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继承者创立和发展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蕴涵的丰富管理学思想,值得后人去思考和借鉴特别是其中体现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对当前社会管理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旨在对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简单论述,探讨其体现出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理解互联网思维是掌握"互联网+"精髓的钥匙。这两年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书出版了很多,其中《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本。该书作者陈禹安认为,无论是互联网的世界,还是正在被互联网颠覆并将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传统世界,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并非天外来仙,它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扎在人性上、扎在传统上。该书从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未来、风险与机遇、谜局与真相、创新之痛、2.0时代的营销导向变化、顾客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5.
曾在《领导科学论坛》(1999年第3期)发表《孔子的人本思想一瞥》一文,从重“人”与重“仁”两个角度评述了孔子的思想,今犹觉未尽,再从重“任”与重“忍”两个视角加以补充,可视为续。  相似文献   

16.
木棉 《决策》2013,(6):70-71
梳理外国政要们引用过的名句,不难发现以孔子等"领衔主演"的先秦典籍出现的频率较高,《论语》、《道德经》、《易经》都是政要们引经据典的"富矿"。国家元首出访,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在适当的场合做一场演讲。而在这个演讲的过程中,引经据典的事儿可不少。拿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的俄罗斯之行来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他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  相似文献   

17.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刚刚上映。电影未映,舆论已先声夺人,其  相似文献   

18.
王令 《领导科学》2012,(23):43-45
任人唯贤,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用人路线.任人唯贤,也是我国优秀的用人文化传统,与任人唯亲相对,常被作为正当、正确的用人方式来提倡.然而,任人唯贤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有其历史局限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避免任人唯贤思想的历史局限,必须完成其现代转型,使任人唯贤路线的贯彻更具有可操作性,使"贤"自身的内涵与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一、任人唯贤思想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任人唯贤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中的"任官惟贤材",意思是只任用贤良的人做官.不同的时代对"贤"的认知是不同的.何为"贤"?大体来讲,包括德、才两个方面.时代不同,德、才的关系地位也不同,主要有以德为先、以才为先、德才兼备之说.《通典》中提出敦德厉行,"以德为先,才艺为末".明太祖朱元璋说过,"举贤才,必须德行为本,文艺次之"(《明太祖实录》).这些都是以德为先思想的代表.曹操多次下令求贤,他强调,不管门第出身,哪怕被门阀土族说成"不仁不孝"、负"污辱之名"(《举贤勿操品行令》)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的真本领,都一律加以选用.他是以才为先、不计德行选人用人的典型代表.但曹操处于乱世,情况比较特殊,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  相似文献   

19.
李飞 《领导之友》2014,(12):28-29
正包容力是指领导干部心胸的开阔度以及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容纳能力。对下属的包容力是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和影响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因素。一、提升领导干部对下属包容力的重要意义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包容思想和包容精神。《尚书》中有"必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重视管理阶层的包容  相似文献   

20.
真实的孔子     
叶匡政 《领导文萃》2010,(10):103-107
<正>由于电影《孔子》巨大的宣传声势,很多人对了解真实的孔子有了兴趣。事实上,因为年代久远,今天我们已无法还原一个完全真实的孔子。关于孔子生平言行的记录,除《论语》和《左传》外,散见于《孟子》、《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中。第一个为孔子写出完整传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