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旋 《领导之友》2013,(5):24-25
2013年3月,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在三个星期内旋风般到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回国后又匆匆南下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回顾习近平的行程,可以用三个关键词体现出其外交风格与特点:务实、梦想、形象。务实之旅众所周知,一国新任领导人的首次出访地能体现出对方的重要性与双方的亲密关系,而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即选择俄罗斯与非洲三国是有其深刻的外交用意的。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3.
3月28日,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外16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今年的博鳌论坛年会,规模超过往届. “博鳌外交季”的核心议题,是共同利益与合作发展. 当天,《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在北京发布.这一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宏大畅想有了纲领性文件,将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少军  乔良 《领导文萃》2010,(24):127-135
<正>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即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国际体系就像"蜘蛛网",每个国家网在其中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周鑫宇 《领导文萃》2013,(17):48-50
在大学里教书,对国际关系总能获得最新鲜的视角。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女学生关注"丽媛style",进而有滋有味地研究起"夫人外交";而男学生则经常争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问题:"中国会和俄罗斯结盟吗?"他们在网上读到一些材料,一些学者认为强国必盟,中国是时候考虑建立自己的盟友体系,而俄罗斯正是中国结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3,(37):M0001-M0001
习近平国家主席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时,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会见了非洲联盟委员会(下文称非盟)主席德拉米尼·祖马。习近平承诺,未来3年中国将出资600亿美元支持非洲发展。中非合作的大手笔令人赞叹,而身为非盟首位女主席的德拉米尼,也引起了中国人的浓厚兴趣。从曼德拉开始,德拉米尼就在南非历任总统的内阁中工作,积累的经验横跨医疗卫生、外交和内政事务,并有可能进军下届  相似文献   

8.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密集发布,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宏观经济的"弱复苏"特征尤为突出,经济回升将不会进入"瞬间翻红、急速拉升、很快过热"的旧轨道,而是一种温和的震荡回升。"中国梦"、"繁荣"、"朝气",成为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嘉宾热议高频词。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博鳌论坛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处于发展上升期,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  相似文献   

9.
资讯     
《决策与信息》2006,(7):78-80
中国和平发展将给周边国家带来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的讲话中说,世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将首先给周边国家特别是本组织成员国带来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核心提示:习近平外交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外交为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服务,服从于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2013年是中国外交成果辉煌的一年,也是开拓进取的一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调整。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时代,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的迅猛崛起,导致世界力量强弱对比的改变,必然会引发国际上各种各样的强烈反应。与之相应,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条件发生重大  相似文献   

11.
聂骠  胡勇 《领导科学》2023,(1):122-127
习近平关于中印关系的系统和深刻论述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中印关系和如何发展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的问题,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对印外交工作的科学指南。面对当前世界局势深刻调整、中印关系陷入发展瓶颈的状况,习近平强调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目标息息相通,两国都应该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中印关系打造成高度互信的“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和“战略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多元文明的复兴,中印关系具有与日俱增的重大性、多种因素交织的高度复杂性和局部态势恶化的反复性,因而我国在对印外交中更需要以两国高层共识为引领、增强互信,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线、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合理管控分歧、实现合作与斗争的统一,增强两国之间尤其是青年的交流,加快建立和完善领导人会谈成果转化落实机制,将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有益成果及时转化为切实遵循的外交方略,有效提升中印两国关系水平,以中印外交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开始,作为对国际社会不断上升的对中国发展的担忧和疑虑的回应",走和平发展道路"取代"和平崛起"成为中国正式的官方说法。2005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需要更有利的国家形象和更强的软实力做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在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需要更好地梳理自身发展特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成功经验,向世界提供更好的叙事。目前,中国的崛起在世界眼中首先是一个经济成功的故事,但是中国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人权改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功,还没有得到充分讲述。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成  相似文献   

15.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 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 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幻想举办万国博览会.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俄罗斯和非洲等四国,彭丽媛以国家主席夫人的身份随访也是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中国的"夫人外交"并不是第一次,但彭丽媛作为中国"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相,却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 首次出访成"娇点"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第一夫人"的风采将会被视为中国人的形象,她的一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解读.彭丽媛首次国际舞台亮相的第一天,蓝色呢子大衣、淡蓝色丝巾等服饰所展现的时尚品味及优雅自信的形象,好评如潮.在坦桑尼亚,她一袭白色西服套装,也让全世界的眼睛亮了起来.英国的媒体将彭丽嫒说成是中国新"名片",新加坡《联合早报》发出的评论称,这样的"第一夫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此时比刻,像彭丽媛这样的出现,正符合中国对自身在国际社会定位的合理想象和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7.
从"一边倒"体制下的和平共处到"大三角"格局下的和平共处,这 不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而是一个上升的螺旋。 "共同繁荣"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国领导人已经突破"亡我之心不 死"、"阴谋论"、"国际阶级斗争"、"零和博弈"等种种传统观念的 束缚,开始把外交视为争取"双赢"、"互利",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发展总体目标的工具,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工 具。 为了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为了迎接可能的世界领导权禅让,中 国的外交战略必须长期坚持以下三条原则:发展自己,广结善缘, 争取主动。 为了"和平崛起",除了"和而不同",中国还应当积极倡导"负责任 精神",以一个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受欢迎的形象崛起,这才是符 合时代趋势的崛起之道。  相似文献   

18.
郑小龙  郑琴 《经营管理者》2013,(24):354-354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相伴而生。中国外交梦是在今天政治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政治格局一体化的背景下亟待努力实现的梦想。在注重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对外交往过程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影响力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外交梦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 进程加快,中国日渐踏进国际"深水 区",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中国与世 界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社 会也将对中国充满新的期待,中国面 临的国际环境将更加复杂,这要求中 国调整自我,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适 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和平崛起的大背 景下,中国应追求四大外交理念,可用 八个字来概述:和平、发展、参与、责 任。 和平理念 在中国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理念 中,和平理念具有基石作用。追求和平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古代 战略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协和万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提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辈外交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上,登高望远,勇于创新,外交开局、布局、格局体现了稳进、周密、宽广的特点,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崛起中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新气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外交战略方面有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思想,突出了外交工作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观与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