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任是公民社会的基石。信任是以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性为本质特征,以政府管理、象征标志、专家系统为主要形式的体系构成。然而,食品安全领域中信任的缺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导致了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治理机制运作出现"故障"。以信任理论为基本,通过对权力主体问责制的不完善、信息交流制度的缺陷以及专家言论管理体制不健全三个造成我国食品安全信任缺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终从权力监管、舆论监督、言论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信任重构的举措,为我国食品安全信任模式全方位重建打下牢固的基础,较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下官场,不仅是无酒不成席,而且是无好酒不成席。酒不仅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情色。酒并未使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  相似文献   

3.
下基层     
正十年前,我在市委党校青干班学习。结业前,市委党校安排我们班下基层,是去辖区一个县的国营煤矿。听说去煤矿,同学们都高兴极啦:"煤炭就是黑金啊,煤矿有的是钱,咱们这次去一定要喝茅台,不喝白不喝!"  相似文献   

4.
基层政府信任制度化建设具备可行性,但有一系列障碍,如熟人社会影响正式制度的有效运作、群众参与性不足导致政府信任的弱化、权力不当行使导致不信任的恶性循环。新时代,建构基层政府信任制度,要建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建立群众利益畅通表达机制、完善基层政府信任监督机制、培育群众的现代公共精神、营造基层社会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重重困境,如塔西佗陷阱困境、信息不对称困境、"互联网+"交互困境、科层制权力困境等。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共享、信任的优势供给与政府公信力建设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安全环境、群众基础、信誉价值、权力制约,破除政府信任危机。为此,政府要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以P2P数据网络促进政府履职提质增效,以中心协同模式实现良性互动与相互信任,以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信任网络建设,以社会监管形成政府信任生态。  相似文献   

6.
"隐权力"作为正式权力系统以外的另一种权力,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方式和危害程度有所差别而已。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隐权力"已经沉淀于传统社会,侵蚀到现代文明。对"隐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隐权力"的产生与存在1."隐权力"与传统制度的共生性首先,"隐权力"衍生于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人情政治中。有秦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使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查处腐败和违反作风禁令行为。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1,979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曝光,其中不乏"一餐饭受处分、一顿酒挪位子、一次违规丢帽子"的案例。截至今年6月底,因腐败而被查处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就有23位之多。不少人感到"中央反腐败越来越动真格的了,当官越来越难了。""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当官越发没劲了。"一些人甚至觉得"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于是,"礼不收了,饭不吃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一心只做太平官。"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说辞一时甚嚣尘上,广为社会热议。  相似文献   

8.
"杀熟"现象是中国社会经历转型期所突显出来的现象。本文通过对遭遇传销"杀熟"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了"杀熟"行为的特点和互动过程,并进一步从本土社会研究的视角来透视"杀熟"现象。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建立在稳定的、不流动性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之上。信任作为面临风险时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在低风险的传统社会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当"熟人"关系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伦理实体崩溃,而处于雏形状态的市场经济又缺乏相应的行为规范,"杀熟"现象便产生了。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领导干部的功利主义现象会影响事业正常发展,破坏组织发展环境,阻断成员认同信任,损害组织良好形象。领导干部功利主义的病态现象主要表现为"晋升当先"的心理病态、"谋权又谋利"的权力病态、"从虚多懒政"的工作病态和"唯上不唯下"的人际病态。整治领导干部的功利主义现象,一要打造开放性晋升流程,二要全方位强化权力监管,三要压缩惰政懒政的生存空间,四要营造清爽干净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吴晓东 《领导文萃》2013,(12):114-116
2012年11月初,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北京延庆大榆树镇为滞留在国道上的司机送去了热乎乎的盒饭。不过,据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很多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打开车门。"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  相似文献   

11.
杨雪冬 《决策》2013,(4):17
当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助长了个别官员权力感的膨胀,放大了权力失去制约的后果时,广大的社会公众就会对政治的神圣性失去兴趣,反而增强更大的不信任。结果很可能是热闹的政治,冷漠的公众,割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下属个人发展中,"伯乐"的慧眼识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就使得下属容易对提拔自己的"伯乐"产生"报恩"心理,若不能正确引导,就会引致权力和私利的不良交织,产生巨额酬谢、权力互惠、利益捆绑、拉帮抱团等一系列不正当"报恩"行为,继而导致上下级间关系变异,加剧不良圈子文化,还会误导下属奋斗方向和领导者用权目标。为规避不正当"报恩",应端正"报恩"认知、泛化"报恩"对象、扩展"报恩"方式和升华"报恩"目的,引导下属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报答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正虽然权力和权威经常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总是一致。社会结构的渐进或者激进式的转变,往往会造成一种现象:如果与原有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权力结构不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同步转变,原有的权力结构会继续存在,但其权威会渐渐"消解"。从结构上看,它与新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王欢 《经营管理者》2009,(21):92-92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本支持者社会信任体系运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政约下的信任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步瓦解,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下的信任关系还未建立起来,信任机制的缺位导致经济生活领域的机会主义行为大量滋生,诚信危机频频爆发,银行作为现代社会信任的理想类型,也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信任之战"中。  相似文献   

15.
正有效的信任机制有利于降低人际交往成本,是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润滑油"。"信任具有促进社会稳定、合作、社会团结等功能。"(邹宇春、敖丹、李建栋:《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第131页)但是信任又非一成不变的,信任机制也会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社会对公权滥用的问题日益警觉,人民对政治清明的诉求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体现了我们党顺应民意潮流,实行"自我限权""自我革命"的高度清醒与自觉。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管好权、用好权,保证权力不被滥用,让  相似文献   

17.
机构与数据     
《领导决策信息》2013,(6):30-31
社会心态64%2013年1月7日,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二本《社会心态蓝皮书》。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64%的农民工认为社会不公平。蓝皮书对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四川5个省市的农民工调查后发现,64%的调查对象感觉到社会不公平,47%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外出打工期间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今日之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依赖于对于官的信仰),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国家,而官本位的回潮之势,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的扭曲。见不得光的利益,与权力运行的封闭存在着相互强化的效应,酿成比传统社会官本位更劣质的政治文化。今日之官本位,已无传统社会的责任内涵以及与民众的道德契约,实则是权力不受约束下形成的利益"城堡"。在"城堡"外面,是拼命想进入的汹汹人潮。  相似文献   

19.
权力配置改革,既是权力结构与权力形成及运行机制改革,也是社会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以公共组织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组织保证是公共组织的品质或质量,而公共组织的品质或质量是靠"权力结构"的"公  相似文献   

20.
<正>信任不放任。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坚决以纪律为武器,加强党内监督,用"严"的标准和"啄木鸟"精神,正风反腐,治庸促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强化自我监督,接受社会监督,严防严查"灯下黑",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干部队伍。放手不甩手。要围绕监督方式的转变和效率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