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君  伍嘉冀 《决策》2014,(10):50-52
全国数百个县域挟城镇化之名义,争先恐后地想脱掉“县”的帽子,戴上“市”的名号。其深层动因是什么?如何突破现行的阻力?“县改市”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周雪松 《决策探索》2010,(23):34-35
据悉,撤县设区正在多地酝酿,专家担忧,随着各地不断撤县设区,“市刮县”现象重新抬头,应解禁“县改市”。  相似文献   

3.
许安拓 《决策》2010,(4):74-75
前不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提出重启中断近13年的县市改革议题。一时问,各地相关县市闻风而动,积极展开运作,地方权力和利益的博弈又悄然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4.
“许多县城已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但还穿着儿时的衣服,这显然不合适”。当一位专家发出上述感慨时,“产强城弱”催生出的“县改市”正在破冰。自1997年国家冻结撒县改市以来,有关解冻“县改市”的呼声就从未停止过。呼声归呼声,“县改市”的口子一直扎得很紧。其理由无外是防止因“县改市”导致城镇建设热而大量占用耕地,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撤县改市工作以来,未被批复的县数量在中国有上百个。近两年,这场县改市的热潮汹涌而来,不少地方正在编制规划、成立课题组、上报省级,渲染气氛,力图由"县"变成"市"。然而,目前国家还没有开闸的政策动向。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领导县体制的发展历经曲折反复,从20多年的实践看,市领导县体制的功过得失不能一概而论,决定试行这一体制的初衷是正确的,也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相适应,在一定时期、特定区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进入历史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一体制导致行政层级多,行政效率低,不利于县乡经济发展等诸多弊端,已成为了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改革的一大制度性障碍。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市领导县体制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谋划城镇化发展。2012年12月25日,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孙景淼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开展撤镇设市的制度和路径研究。第二天,浙江省召开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初步考虑建立小城市试点镇用地指标单列制度,争取国家在浙江率先开展撤镇设市试点,将备件具备的镇升格为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领导科学》2015,(3):64
"官之至难者,(县)令也"。自古以来,"郡县治,则天下安"。县级政权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县级政权的"当家人",县(市)委书记更是责任重大,过去,县(市)委书记的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作为"县太爷"的县(市)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有的大权独揽、盲目决策,甚至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成为"落马官员"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作风建设都进入一个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的源泉归根到底只有三个:其一是常规投入的增长,即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地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其?是引起资本质量、土地质量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技术进步;其三是体制创新。相对来说,后二者是更加重要的增长源泉;对重庆而言,体制创新则是重中之重,可以这样说,体制创新的程度,将决定重庆“十五”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强县扩权"改革一直是近年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关于"强县扩权"改革的各种声音也不绝于耳。近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表明"强县扩权"改革正在提速。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是"强县扩权"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此项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有些省级政府管理规模与幅度过大,势必给省直管县带来较大难度;县(市)是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关系的处理和资源的整合问题;市县分治,如何避免形成新的经济壁垒;改革中行政区划是否需要作适当调整;如何从财政体制的省直管县体制顺利过渡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体制,以及需要进行哪些配套的改革;如何有效规避"省直管县"带来的各种风险……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对于"强县扩权"改革的顺利推进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刊本期选编的四篇文章,即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裨益。同时,我们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继续踊跃来稿,以求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