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济     
《领导文萃》2014,(6):132-134
中国制造业进入“高铁换牛肉”时代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以来,已先后向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多国提及高铁合作。为何高铁如此受他重视呢?首先从发展的规模看,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近万公里。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经济中国制造业进入"高铁换牛肉"时代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以来,已先后向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多国提及高铁合作。为何高铁如此受他重视呢?首先从发展的规模看,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近万公里。其次高铁建设成本低廉,在票价低廉、舒适度和速度方面也能够满足当地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高铁外交"模式的出现说明,中国制造业开始摆脱"衬衫换飞机"模式,进入"高铁换牛肉"时代。如果高铁能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必将有助于改变"中国制造"的窘境,让其实  相似文献   

3.
庄淼 《决策》2014,(9):62-63
7月底,李克强总理在山东浪潮集团考察时,面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希望您像支持中国高铁一样,支持国产云计算关键应用主机走向海外"这一"要求",他当场承诺,今后出访不仅会推销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也会向全球市场推荐中国的云计算,这也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将中国的云计算推向全球。  相似文献   

4.
刘跃武 《经营管理者》2013,(14):146-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高铁时代,成为世界上列车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为了保证高铁的健康发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铁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阐述了高铁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当代高铁文化的现状与任务,强调了建设高铁文化的重要性,探究了如何建立健全高铁文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26日上午,随着两列"和谐号"CRH38D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发出,连接上海和杭州两大城市的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这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之一. 高速铁路是一个国家综台国力的象征,中国铁路大步跨进世界领先的高铁时代,令世界刮目相看.纵横交错的高铁,正以最鲜明的身影,说明古老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发生的蜕变.  相似文献   

6.
科技     
《领导文萃》2014,(6):137-137
月球之旅照亮“中国梦” 近40年,中国首次实现:在月球软着陆,中国的“玉兔”月球车成功登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中国雄伟的空间工程的巨大进步。这次任务象征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共产党成功逆转了中国曾经贫穷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2004年杜邦全球取得了近年来最快的年增长率,净销售额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200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对杜邦全球的销售贡献为5%。  相似文献   

8.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是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高科技跨国公司。2004年杜邦全球取得了近年来最快的年增长率,净销售额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200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对杜邦全球的销售贡献为5%。  相似文献   

9.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10-10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加深,其连锁效应已扩散至远东,中国的工业产值正以最快的速度收缩。中国政府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总是跟在曲线的后面。今夏硬着陆的迹象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政府必须加快政策放松以稳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武广和郑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时代”已经来临。境外媒体对中国大步迈向“高铁时代”高度关注。从揣测中国政府广建高铁的意图,到分析高铁工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预测高铁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再到把自己国家或地区的高铁发展与中国对比,一段时间以来,境外媒体对中国高铁的兴趣点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1.
经过最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正跃升为全球运营线路最长的高铁大国,进一步的建设还在展开. 无独有偶,在2011新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在未来数年加大对美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投资,争取25年内使高铁覆盖全美80%人口.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10,(3):88-90
1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2009年中国电影权威数据,200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62.06亿元,这也是中国电影票房首度突破60亿元大关,比去年增长了近19亿。在中国电影票房井喷、纪录频破的情况下,电影业迎来了他的盛世。虽然我们拥有全球最快的票房增速,但抽丝剥茧,细细看来,中国电影到底能排在老几?  相似文献   

13.
问题     
正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在中国高铁频频突进海外市场的进程中,"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成了近年来的热词。不过,潜在的巨大需求并不意味着中国高铁就能顺利走向"一带一路"。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身因素、出口国因素、国际因素。从自身因素看,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国际认可度问题、高铁建设  相似文献   

14.
韩玮 《决策探索》2011,(19):68-69
“德国高铁是世界上最快的列车之一,并以豪华、舒适和安全著称,直至有一天,它以200公里的速度冲出轨道,100多位乘客在短短180秒内丧命。”电视纪录片《重返危机现场》第1季第5集如此开场。2004年,艾雪德(Eschede,德国地名)列车出轨事故发生6年后,这个故事被制作成片,供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15.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31):2-M0001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这些年高铁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起事故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高铁建设的安全问题,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相信有关部门会认真汲取这起事故的教训,从多方面改进工作,特别是要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管理,使中国的高铁真正安全起来。  相似文献   

16.
陈鹏 《决策探索》2014,(22):46-4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突破口,是更加紧密地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泰一家亲”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经过最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正跃升为全球运营线路最长的高铁大国,进一步的建设还在展开。无独有偶,在2011新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在未来数年加大对美国高速铁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铁路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迅猛推进,中国铁路已经进入动车时代,中国高铁技术已走到了世界铁路的前沿.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给铁路信号新技术的运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提出了高要求.该文通过以高铁信号养护为例,探讨高铁信号维修管理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路风 《管理世界》2019,35(9):164-194
走上自主开发道路和形成以高铁替代传统铁路的"激进方针"是中国高铁被公认为伟大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但是,这两个因素在中国开始建设高铁的起点上并不存在,而是在过程中才出现的。本文采取过程性和历史性的视角,通过对这两个"转变"过程的全景式分析,揭示出在解释中国高铁的成功时被广泛忽略的因素——中国铁路装备工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和国家对于发动铁路激进创新的关键作用。这些分析否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的流行性说法,也指出了造就成功的战略行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最后指出,系统层次的创新是保持中国高铁领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技术赶超的过程,理解为微观主体在特定的激励结构下持续开展高强度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国高铁从试验性探索、引进消化吸收、正向设计再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技术赶超过程,嵌入在中国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高铁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而中国的总体改革进程又为高铁产业的制度变革打开了空间,并与高铁自身的管理体制、产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塑造了高铁的微观激励结构。这样的激励结构,不仅促使创新主体开展高强度的技术学习,而且促成了高铁有别于中国多数产业的组织间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技术突破。作为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干中学"、"用中学"和"试验中学"是中国高铁技术能力积累的核心机制,而在技术能力积累的过程中,消化吸收能力、正向设计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背后,则是高铁部门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中国高铁部门创新体系中发挥了独特的、强有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铁对其他产业技术赶超的启示,绝不是泛化"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具有特定边界条件的发展模式。不考虑各产业在技术范式、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试图将高铁经验简单复制到其他产业的观点是不当,甚至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