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芸 《管理科学文摘》2013,(21):113-114
本文基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等宏观背景,通过对目前电影产业融资问题解析,明晰其主要因素是投资风险和商业价值难以预估。借鉴先进管理方法,建立完善中国电影商业价值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名刊要览     
《决策》2014,(1):18-18
中国的好莱坞 导演姜文正在中影集团的摄影棚里拍摄他的新片《一步之遥》,如果一切顺利,这部3D电影将在2014年年底全球上映。该电影的成本预算为5000万美元,这一天价创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新纪录。姜文请来了百老汇的编舞和美国舞蹈演员,美国3D指导专家基斯·科尔利正在舞台上盯着屏幕,他说:“现在中国是电影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郭娱瑜 《经营管理者》2011,(7X):333-333
自从加入WTO后,中国电影在"狼来了"的恐惧和欣喜中走上了艰辛而充满希望的产业化道路。本文在分析了制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因素基础上,思考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应对之策,在给出建议的同时,得出了中国电影必须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10,(3):88-90
1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2009年中国电影权威数据,200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62.06亿元,这也是中国电影票房首度突破60亿元大关,比去年增长了近19亿。在中国电影票房井喷、纪录频破的情况下,电影业迎来了他的盛世。虽然我们拥有全球最快的票房增速,但抽丝剥茧,细细看来,中国电影到底能排在老几?  相似文献   

5.
商品简介为企业提供着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并激起消费者购买欲的重要作用。但是鲜有研究对商品简介文本的营销效果进行分析。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缺陷,本文基于营销实践的特征和相关文献梳理,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度量了中国大陆2018年上映264部电影简介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性水平,并检验其对首周票房和总票房的影响。研究发现,简介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性对首周票房和总票房有差异化的影响,可读性对于首周票房的影响较大,而吸引性对总票房的影响较大。此外,明星的存在削弱了文本可读性和吸引性对票房的影响;而且,在高电影评分组中,可读性和吸引性对首周票房及总票房的负向交互作用显著。本文基于启发式-系统式模型凝练出商品简介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性两个特征并研究其对票房的影响,对丰富中国电影研究,指导中国电影营销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     
《领导文萃》2012,(6):137-138
中国电影尚无法取得期望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电影的主题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1997年之后,大陆电影业经历了一股新浪潮。作为宣传工具的电影被赋予人文主义色彩,同时也被商业化。2005年后发行的  相似文献   

7.
兰度 《经理人》2004,(8):56-58
两年过去了,除了做些运动健身之外,酷爱看电影的窦赛尔没能看过一场电影,因为没有时间,太忙了。1950年出生的窦赛尔(Jean-Yves DOSSAL)是法国人,2002年8月来到中国,作为标致(中国)总经理,负责法国PSA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的新扩大合作以及标致品牌在中国的推广发展等一切事务。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3,(28):25-25
日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在京发布。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3476.93亿元。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中国内地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9.
文化     
《领导文萃》2011,(20):137-138
欧洲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便开始观看中国电影并给予奖项的肯定。那些年,很少有国际电影节不对中国电影表示敬意:后者往往在国内大费周章地与观众见面,而在国外早已公映。《山楂树之恋》与其上几部影片,如色彩夸张、  相似文献   

10.
陈振烨 《经理人》2011,(1):34-37
放眼中国娱乐业,能够16年常青不倒,并且越做越大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上市后的华谊兄弟被冠以中国娱乐第一股,市值稳站100亿元的高位,旗下明星100多位,年度票房最高的电影,前三部有两部出白华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八十年代末几部代表性的都市电影的解读,考察了新都市电影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其文化想象。这些影片呈现出与建国后都市题材影片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及文化想象方式,也喻示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对全球化的现代性进程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拥抱姿态,新主流都市电影无疑提供了对这一进程的可贵的文化纪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态势下,近年来本土科幻电影仍然呈现空白状态。本文从意识形态宣传、国家形象塑造、影响大众世界观和科技意识提升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科幻电影的几个重要作用,认为从国家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本土科幻电影创作进行扶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从未停止过对于走向国际市场的探索。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有着自身的立足之本,且在多年的探索中有颇多收获。在全球文化流动中,中国电影或者适应市场竞争,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保持中国电影的文化主权;或者退出市场竞争,在失去市场的同时失去文化的主体性。综合中国电影始终尴尬的探索之路,只有坚持自身特色,放弃一味迎合,尝试改变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固有看法才可能使中国电影真正融入主流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八十年代末几部代表性的都市电影的解读,考察了新都市电影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其文化想象.这些影片呈现出与建国后都市题材影片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及文化想象方式,也喻示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对全球化的现代性进程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拥抱姿态,新主流都市电影无疑提供了对这一进程的可贵的文化纪录.  相似文献   

15.
美 国拍摄一部《泰坦尼克号》花 费上亿美元;中国拍摄一部电影仅有几百万人民币--资金缺乏成了中国影视业发展的“瓶颈”。民族电影产业需要资本市场 电影作为一种产业,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16.
电影的节奏感是电影的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它表现为连续而又有间歇的运动,也是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主要因素,由于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上,电影的节奏感渗透在表演、造型、声音和剪辑中,导演对影片的节奏起决定作用,它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员的心里形态及言语动作、影响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以及长度与动作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与组接等来表现电影的节奏感,一部经典电影的节奏感一定是恰到好处的,本文着重论述影响电影节奏感的一些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决策探索》2013,(22):62-63
一、电影艺术与技术史的整体关照 作为“第七艺术女神”,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科学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影的诞生就始于科技的发明,电影的每一次进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科学技术为电影艺术的产生和表达方式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和诸多条件。没有科技,就没有电影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百年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2,(22):137-138
好莱坞电影中通常展示的是美国的品牌。不过近来,美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开始穿插——中国的商品。最近播出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出现了中国伊利公司的舒化奶。在多数情况下,这些中国公司的首要目标不是为了吸引美国消费者。相反,它们希望自己在好莱坞电影中的露面能够激起中国观众的共鸣。比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4,(18):137-138
正美国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的依赖度正日趋增强。如今要想收回电影的巨额制作成本,在已跃升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收获成功变得不可或缺。为此,好莱坞除了积极起用中国演员外,还为了获得赞助而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植入"影片。与此同时,不得不顾及中国政治问题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一家广告代理店负责人表示,将来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中国有可能通过好莱坞电影向全世界发  相似文献   

20.
王召辉 《决策》2011,(9):70-71
没有对这种以电影作为载体的传播作用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对“城市+电影+营销”新模式进行深入地挖掘,城市电影营销热更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