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领导文萃》2014,(16):136-137
正据《中国日报》称,中国近期将成立中国国际卫星服务协会。俄罗斯专家在评论此消息时指出,中国此举旨在巩固自己在全球太空服务市场的地位,成立协会是中国为在全球太空服务市场实现新的突破作准备。报道称,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的国家。2012年发射数量为19颗,2013年为20颗。中国在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比重也随之增长。中国为许多国家建立了卫星飞行跟踪站,向它们提供全套通信服务,培养  相似文献   

2.
数字     
《经营管理者》2007,(3):8-9
2亿台 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上月发表预测报告称,预计2011年全球彩电需求量将超过2亿台。报告称,在这2亿台的彩电需求中,超薄彩电将占到64.5%,其中液晶电视占53.1%,等离子电视占11.4%。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8,(14):10-11
中国周二成功发射了一颗气象卫星.它将为北京奥运会以及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提供气象服务。中国新一代卫星装备了可监测地球大气和气候的三维传感器:据说它还能监测海洋和有北极的冰帽。新卫星将帮助中国气象官员们在8月奥运会期间对天气作出更精准的预报。中国的太空计划是民族自豪感的巨大源泉。同时,中国还希望通过太空计划刺激卫星的商用。  相似文献   

4.
潘锋 《科学咨询》2002,(13):34-34
美国著名咨询研究机构厄恩斯特-杨公司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正处于强劲上升阶段,未来5-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成为新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美国《防务新闻》推出多篇文章,总结美国太空探索50年的历程。与此同时,美国太空基金会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由航天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达到2510亿美元,这其中,美国就占据了25%的份额。《防务新闻》经过总结认为,为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美国应该把更多的民用太空技术转化成军用,其中有四大发展趋势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经营管理者》2013,(11):96-97
瑞士信贷集团10月公布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称,全球财富飞速增长,中国财富耀眼。在过去一年,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的三大增长来源,中国家庭的财富总值在世界上排第三;2016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富裕国。但事实上,我们真有那么富吗?  相似文献   

7.
曾正 《领导文萃》2005,(1):37-41
编造中国军事攻击包藏祸心去年 11月 8日,日本《东京新闻》的一篇文章煽起了日本右翼人士的情绪。文章题为《防卫厅设想中国对日发动攻击的三 种可能》。文章称,日本防卫厅人士透露,他们将于 11月底制定“新防卫大纲”。为此,防卫厅的一个委员会对日本安全形势进行了评估。9月,它提交了一份正式报告,认为中国“越来越成为日本安全的一大威胁”,中国武装进攻日本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报告宣称,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可能对日发动攻击。 第一,台湾海峡两岸发生严重军事冲突,驻日美军利用在日本的军事基地,援助台湾同大陆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 在太空利用太阳能发电传输到地球来供人类使用,这种诱人的设想,是大约在30年前由一位美国科学博士首先提出来的。据推算,在太空发电卫星上,同等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其发电量可达地面发电量的10倍以上。美国有关机构不久即对此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一个规模十分宏伟的技术方案。方案的要点:21世纪美国要向太空发射60颗发电卫星,它们的总重量是5万吨;每颗  相似文献   

9.
军事     
《领导文萃》2010,(20):11-11
<正>中国发展军事侦察卫星网遥感系列卫星是中国不断扩大的太空传感器网络中新一批高分辨率光学和雷达侦察卫星。中国自2006年以来交替在太原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把这个系列的雷达和间谍卫星送入轨道。发展太空SAR系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任务。该系统被认为是解放军努力在未来战争中获得情报优势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咨询研究机构厄恩斯特-杨公司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正处于强劲上升阶段,未来5-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成为新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基地。日前,应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的邀请,美国国家总统首席政策顾问大卫·比尔(David Beier)先生来京出席“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比尔先生就中国生物医药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     
《领导文萃》2014,(14):139-139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战机出口国中国官方媒体的网站称.巴基斯坦使中国赢得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战机出口国的地位成为可能。伊斯兰堡购买了大约100架JF-17“雷电”战斗机(中国称之为FC-1“枭龙”战斗机),价值25.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19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题为《亚太再平衡2025:能力、存在及伙伴关系》的报告。报告全文290页,评估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总体战略、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及风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态势、美国在亚太地区盟友、伙伴及地区组织的作用、美国的能力缺口及不足,以及北极相关目标和美国海军的北极路线图,并面向2025年,就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和力量态势提出了建议。背景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该战略反映出美国日益认识到亚太地区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鲍盛刚 《领导文萃》2012,(24):34-36
日本重返亚洲战略核心是美日同盟,目标一是遏制中国崛起,二是以此重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雄心,走出迷失。显然美国重返亚洲被日本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转运时机。日本重返亚洲,雄心勃勃,四面出击,那么,为何突然陷入困境,面临四面楚歌呢?首先,日本错误理解和估计了美国重返亚洲的意图和实力。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美国"重返亚太"是为了制衡日益崛起的中国。而对于一直担忧中国军力增长的日本来说,美国要扩大在亚洲的存在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日本从政府到媒体无不欣喜若狂,展开丰富的联想,认为美国要联合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结成对华大包围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招揽人才,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强国内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去“抢人”。据有关资料反映,日本计划在本世纪初使外籍研究人员达到三分之一,美国新经济的兴起是注重人才开发,也是大肆掠夺全球人才的结果。近来,美国在移民方面大大放宽了对高技术人才的限制,从1998年开始,美国每年向11.5万具有数学和电脑技术才能的外国人发放居住证,2000年5月,克林顿总统将这一数字增加到20万人。而与日本和美国相反的是俄罗斯和中国,据俄罗斯内务部统计,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6):11-11
英国《泰晤士报》1月21日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和80年代韩国的创造能力以及技术发展超出竞争对手的预期.令美国和世界震惊。但在当今的现实世界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前被普遍低估的中国技术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6.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7):9-9
中国富豪移民去哪儿了?群 近日公布的2014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有237.8万个万美元的富翁家庭,数目较上一年增加了82%,而且几乎比日本的124万个同出一倍。该报告称,目前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7.
贾也 《领导文萃》2007,(12):37-42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为封面故事.指出21世纪即将成为“中国世纪”,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其地位作用逐渐被中国所分解。这与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在2050年左右赶上美国是一脉相承的。就在《时代》做这期中国主题之前不久,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的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的文章《中国可能将同美国一样成为超级大国》,也预言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时代》等媒体对中国的捧场,并不能认为是有意夸大其词,可是,这类中国人爱听的话.又似乎不能当真。  相似文献   

18.
Bush政府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07年政府预算报告中指出将削减教育投入32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继续追加资金以推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教育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对教育技术(Enhanc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bgy,简称EETT)项目的资助全面缩减,意欲将EETT投入从2006年仅有的2.75亿美元缩减为零,转而斥资5.8亿美元加强数理科学教育从而确保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和首创精神,这是自2005年以来布什政府对EETT投入的又一次削减。美国官方称缩减对某些教育项目的资助是因为其没有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或达到预期目标。整个美国教育技术界为之震惊,国际教育技术学会(ISTE)CEO Don Knezek直言对政府此举深表失望。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Thomas C.Reeves教授也指出美国教育技术正处在低谷时期,现正为赢得其他各界的尊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丁瑞红 《经理人》2010,(3):29-29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数据称: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94亿美元,占全球的27.5%,首次超越美国,居第二,直逼日本。  相似文献   

20.
《领导科学》2003,(12):52
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五国企业家发起,于1967年5月在日本召开了创立会议,宣告由太平洋盆地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组成的论坛式非官方经济组织———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以下称PBEC)成立,1968年5月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召开首次国际大会。该组织的宗旨为:主张开放市场,提倡减少贸易与投资壁垒、扩大贸易与投资,鼓励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就影响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并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解决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加强太平洋盆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