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所谓不谈政治的企业家,并不能完全避开政治,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出台等,企业肯定会发声。不谈政治,不过是回避政治的公共属性,事不关己的时候便高高挂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一些精英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深谙潜规则,不关心别人的命运,不再有家国情怀,只想方设法保障自己的利益。虽然精英犬儒化的批评不绝于耳,但依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2.
刘敏 《决策探索》2008,(23):15-15
<百家讲坛>的两位"说客",阎崇年被掌掴,于丹被骚扰.有人为他们鸣不平,但我知道在网络与现实中,更多人是在"起哄",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在阎、于二人的窘境中,他们体会到精英被撂倒、文化霸权被冲击的某种快感.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相似文献   

4.
杨少衡 《领导科学》2020,(5):116-118
1本次意外说来是周全民自己找死。张劲给他打电话,请示领导是否有空聚聚。周全民问跟谁聚,张劲请他指定人选。周全民便点了王哲和吴太林两个,然后交代两大要点:安静,自备。他们去了县城北郊山间一处农家乐,那个点很安静,符合周全民说的第一个要点。所谓"安静",是避人耳目。相关物品也"自备"妥当,其实就是两副扑克牌。离晚饭还有两个小时,于是他们坐下进入战斗状态。因为讲究"安静",他们把窗户关了,把窗帘也拉上了。但后来情况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鬼今 《领导文萃》2013,(18):84-8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戴上"阶级"分析的眼镜去观察各类人群变成了一种习惯,谁一旦被扣上"剥削阶级"这顶帽子,就如惹上瘟疫。实际上,谈"阶级"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贵族",才能依次划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用这个标准看中国史,秦朝以前还讲"封建",什么是"封建"?简单说,就是皇上按血缘尊贵亲疏远近割出一块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一)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写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  相似文献   

7.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5):36-36
<正>我们的社会忙乱、没有秩序,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伸手就能抓到理想的感觉,但理想是什么,能不能抓到,不知道。——作家阎连科谈新作《炸裂志》时说资本市场有一个"五指理论",大拇指是投资者,老大;食指  相似文献   

8.
《管理与财富》2009,(4):13-15
金融风暴来了,而且不知道将要持续多久。于是乎,管理者们觉得要做点什么来应对这场危机。但行动之前,请三思而后行,因为你的一个决定可能都会导致公司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也不要因此压力过大而裹足不前。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动与不动都不知道是好是坏,所以先静下心来,听听下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成年人必须知道一些社交潜规则,细节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和家教。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可能不是做了多少对的事情,而是尽量少做错的事情。能说"我讲明白了吗",就别说"你听懂了吗";能说"我不知道",就别说"我怎么知道";能说"怎么了",就别说"又怎么了";能听别  相似文献   

10.
太阳雨最早从出口起步,通过积极拓展,实现行业内出口份额遥遥领先,但在国内名气却不大,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开拓国内市场时就有了难处. 基于品牌发展策略,当时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顾客和经销商尽快认可和接受.我对业务人员讲,你问消费者几个国际大品牌,他们肯定不知道,然后你再问他们太阳雨知道么?不知道就对了,因为它是国际大品牌.于是,就有了"国际品牌来到中国"这样的口号,顾客便感知到太阳雨是一个国际大品牌,心理上便认可和愿意接受了. 营销讲究的不仅仅是做事,更重要的是做势.做事就是要有内容可呈现,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产品和技术必须有竞争力.但仅仅有内容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天定命运的使命感,认为作为上帝最优秀的选民,他们自然担负着拯救世界的权利和义务,他们乐此不疲,韧性十足。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并非仅美国一国之力就能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整理整顿",首重舍弃。"整理"意指将不需要的东西丢掉,"整顿"则是将必要的东西置于随手可得之处,整齐排列。总之,不先舍弃,就无法开启整顿之门。试着观察那些在工作上游刃有余,看起来既时尚又洗练的前辈,他们不会持有太多个人物品。相对地,那些工作表现不佳、土里土气而  相似文献   

13.
能人在发迹之前,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庸庸碌碌,跟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没有那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类的概叹.可在并不突然的某一天,因了某种很不以为然的寻常小事,他被身不由己地裹进生活的漩涡中.为了生存,他自然要挣扎,调动起大脑和四肢的一切细胞和潜能,挣扎来挣扎去的结果,他才发现自己卓尔不群,是个能人了.意识到自己是个能人后,他便由下意识的挣扎到有意识的努力,此后的前程便更加不可限量,或曰不可预测.命运之谜是很难轻易让人破解的.  相似文献   

14.
领导者怎样才可以担负起生命、工作和资产数亿的公司的责任?如果人们袖手旁观的话,领导者怎样才可以担负起国家命运的责任?领导者怎样才可以领导成千上万的男人和女人完成一件壮举?他们可能眼睛眨都没眨就做了这些事情。他们从哪里来的如此巨大的自信? 自信来自于你知道你会成功 一本老的空军领导训练手册上写着:“没有人会有自信心,除非他先在脑子里说服自己,他能够胜任分派下来的工作。” 这确是事实。如果你知道你能成功地做某件事,那么你才有自  相似文献   

15.
命运的"运"字下面是"走之",命运足靠自己走出来的,自信再加上行动,就一定可以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5年底,韩国著名小说家俞贤民从韩国飞到重庆,  相似文献   

16.
Z:这个题目谈起来有难度,一是因为"虚伪"这个词可能是人类的共性,好像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虚伪。所以,要说它是我们的文化遗存,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二是谈论这个话题容易惹人烦,有点儿大言不惭,好像你就是"君子"?J:是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作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伪君子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不是特指哪  相似文献   

17.
钟小安 《办公室业务》2012,(14):123-125,127
师爷讲究"才、识、品",为民立品,惩恶扬善,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各级行政主官器重而地位日隆。在师爷眼里,寄人篱下固然可悲,但更可悲的是大丈夫只为温饱衣食而生存,而"济天下"的大志难以实现。尽管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的不公平,但很多师爷仍然一身傲骨。幕友之道,尽宾之义,贵在以公事为重。官幕之间,"利"之外,尚讲究行为规范,注重"道义",即所谓"幕道"。就官方而言,对幕僚之求首在"品",以"品端学醇、人厚忠恕之士"为良幕。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桂林人,年少敏于学,24岁应蔡元 培之聘,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在上世纪三四 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 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 溟二人同庚。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  相似文献   

19.
侯群柱 《决策探索》2002,(10):57-58
今年是我国入世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竞争的第2年,又是"十五"国民经济计划运作的第4年,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年将要胜利召开.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笔者日前对南阳市属工业企业作了一些调查,现就围绕着抢抓机遇、继续深化改革的主题谈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老板和管理者在员工面前都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们总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坐上"官儿"的宝座,肯定是因为自己有着某种异于常人的"过人之处",否则,为什么我是"老板",你是普通"员工"呢?诚然,能当上管理者的人,确实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长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因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