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评 《领导文萃》2013,(24):25-27
中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到了一个矛盾和冲突易发的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在增多。在这个背景下.有人担心更深入的改革有可能激化矛盾,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2年中国领导层换届以来,重启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以此缓和社会矛盾,已成社会共识。但是,多个领域的改革步履维艰表明,进一步改革的难度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是不可错失的改革窗口,将关系到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有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改革。考虑到如今利益集团之强大、社会观念心理之僵化,突破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是我国社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进程中.伴随着改革所需的法制、规章的变化,资源配置的变化,收人分配的差距。以及社会人群的承受能力不同等问题。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不稳定因素。这些矛盾的解决,必须加强信访法制管理,才能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早已是从上到下的基本认知。并且,时至今日,能否真的突破这种阻碍,让人深为焦虑。中国的改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同时要做好这几件事情:继续未完成的改革,而且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全方位的改革;解决那么多年来,因为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权力运作模式,以及异化的改革本身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保持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保证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预期,维护社会的稳定。改革的功能,实际上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强化。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领域存在的众多分析逻辑中,尤其以两种思路表达为要:一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二是"大政府、大社会"的思路。然而,就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建构和微观表现而言,我国的治理实践仍然无法跳出"大政府、小社会"的窠臼,这一制度惯性仍然具有符合当下实际的合理内核,且不会在短时间内消解"。大政府、小社会"实践模式的逻辑机理体现为国家主义传统的有效约制、政治参与制度化稳步推进和社会组织自组织程度不高三个表征。因此,应当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耦合来优化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依靠政府自身的改革促进政治参与制度化;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矛盾尖锐就会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治理危机。中国领导层不缺乏进行重大变革的勇气,但在这么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容不得出现重大失误。就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中国政治改革应防止三大风险:一是政党衰败的风  相似文献   

7.
"只有通过克服既得利益,中国才能将改革进行下去",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现在的情形是:既得利益不会自我改革,政府和民众没有能力来克服既得利益。这种情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问:中国的改革还有前途吗?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成立之初至今,我们党就一直重视社会管理工作,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在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管理方面比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的挑战都要严峻,尽管如此,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国情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但是在社区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看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的话,都必将影响社会和谐,影响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孙立平 《领导文萃》2014,(15):23-25
<正>改革只有很窄的路可走,而且充满陷阱,这也是这次改革会相当艰难的原因。现代中国一直存在两个陷阱,"左"陷极权、右陷权贵。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堪设想。深化改革,清理弊政,从根本上说,是要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开通道路。在这次改革刚刚破局的时候,应该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将公平正义这一核心价值植入这一轮改革之中,作为这一轮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只有以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核心价值,才能走出极  相似文献   

10.
资源重新积聚背景下的底层社会形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伴随贫富悬殊的拉大而出现了一个底层社会(樊平,1996;吴忠民,2001等)。本文将以社会中的资源配置格局为基础,对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底层社会,以及由于这个底层社会的出现而提出的理论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如同苏东的改革一样,中国改革的最初阶段也曾带来一个短期的“平等化效应”。当时在苏东和中国进行的多项调查研究都表明,在改革初期,社会的不平等程度明显在缩小(Nee,1989;Rona-Tas,1994)。从中国的情况来说,这源于“做大蛋糕”的改革模式。这种模式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其利益格局应能随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反之,一个社会失去调整利益格局的功能,也必然会失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表面看,固化的社会利益格局似乎是稳定的,但却隐藏了各种矛盾,积累了破坏社会和谐的负能量。通过改革打破社会利益固化的樊篱,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纠正不良政风和世风的需要。因为,利益固化的樊篱首先会保护特权,而受到保护的特权必然会失去对社会的责任。一个有特权思想的领导干部,其执政的心态和作风必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     
<正>中国政治改革可能出现的风险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矛盾日趋尖锐就会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治理危机。中国的领导层不缺乏进行重大变革的勇气,但在这么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容不得出现重大失误,一旦出现政治失败局面,就会比小国更难  相似文献   

13.
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近日表示,2009年将是各类社会矛盾碰头叠加的一年。中国社会稳定形势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基本状况不会变,但在当前形势下,新的社会矛盾将不断产生,原有的一些社会矛盾也可能随之凸显,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  相似文献   

14.
, 《决策》2012,(12):12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只有改革,才能去除种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改革,才能营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激发中国社会的动力活力。未来中国,最大的红利在改革,最好的投入是改革。改革,依然寄托着普通国人的幸福期盼,托举着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  相似文献   

15.
当务之急是,要在改革策略设计上,化解阻力,使改革得到绝大多数人支持,宏观层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要激发改革者的激情。改革有收益,也有风险,在大家都有利益时或利益不断扩大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风险,使改革激情减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风险更大。推进新一轮改革可能造成的风险是阶段性的、部分的,而不改革造成的风险则可能是长期的、全局的。改革允许试错,改革者也需要更大的自主权。改革会有曲折,但贵在坚持。要激发社会整体对改革的信心。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许多不稳定,不是人们担心改革带来的。相反,是改革步子迈得太小导致社会不公平扩大引起的。改革恰  相似文献   

16.
辛鸣 《决策》2006,(7):54-54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改革的时候,会发现这么一场伟大的实践,最初的理论支点竟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没有系统成型的理论建构,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不容我们坐而论道,设计好了蓝图再去施工。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领导干部不想与群众沟通、不善与群众沟通、不会与群众沟通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宏音,呼唤党和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为此,领导干部努力提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能力必须做到:思想上警惕“安泰悲剧”;认知上把握沟通真谛;方法上注重“台下”功夫;表达上善用和谐语言。  相似文献   

18.
改革贯穿于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各个时期,不同朝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改革往往会引发新的矛盾,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及时化解新出现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就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国社会形势的看法对我们科学判断经济社会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于近日披露,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思考和重视。1、超过90%的领导干部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问及领导干部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前景的信心,回答“充满信心”的占30.8%,回答“比较有信心”的占62.9%,回答“说不清”的占3.5%,回答“信心不足”的仅占2.8%。这表…  相似文献   

20.
近日,江苏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老百姓维权十分正常,政府维稳完全应该,政府维稳是维护绝大部分人的和谐平安,二者本来就不矛盾。但现在问题是,大多数人的诉求是合理的,但也有少数人诉求不合理,甚至还有个别人是在恶意煽动。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就使得当前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关于维稳,要树立打基础、全覆盖、易碎品三种意识。打基础是说做好各项工作是稳定的基础;全覆盖就是说每个干部都有抓稳定的责任,做每件事都要考虑会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易碎品是说维稳工作目前做得不错,但这来不得半点马虎,要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