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面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需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理,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一、净化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潜规则已侵入党内,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反映出用人腐败问题突出,违规用人问题普遍,买官卖官问题严重,干部用人制度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上学要四处托关系,做个手术要给主刀医生乃至麻醉师送红包,承包工程要与相关利害关系人进行利益分成,个人职场进步必须要会跑会送……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求人"之痛,无不印证了潜规则的为害之重、积弊之深。所谓"潜规则",就是在规章制度之外实际存在的不成文、不公开而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行事规矩,它产生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长期隐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生态好,源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政治生态好,根在政治清明、官场清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道德品行差、工作能力低、爱跑爱送、善于逢迎拍马的人被提拔重用了,那些埋头做事而不善声张"造势"、清正自守而不好吃喝、不跑不送的人反而被淘汰了。这种怪象就是官场逆淘汰。所谓官场逆淘汰,是指在选人用人上,那些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作风务实、  相似文献   

5.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6.
差一点儿     
<正>老李在某局副处长位置上干了十几年,一直渴望"扶正",但每次提拔总是差那么一点儿。今年又逢换届。老李琢磨着无论如何得补上这"一点儿",坐上这个位置。老李老婆问,"这次提拔有戏不?"老李说,"单位谁比我在这个处业务熟、资历老?不提我提谁?"老婆道,"现在当官都兴送,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咱们和局长不是亲戚,人家凭什么提拔咱啊,再说了,你们这个局长过两年就退了,不趁现在捞一把,一退谁还搭理他啊。我琢磨了,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态恶化对领导干部成长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官本位思想造成了成长诉求的扭曲、潜规则暗地流行造成了成长规矩的破坏、逆淘汰现象频发造成了成长规律的混乱、"软懒散"风气蔓延造成了成长动力的缺失、圈子文化渗透造成了成长路径的阻塞。对此,要培养政治能力,抵御官本位的侵蚀;完善制度体系,消除潜规则的危害;矫正用人导向,抑制逆淘汰的影响;优化绩效考核,肃清"软懒散"的歪风;发展政治文化,铲除圈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领导干部积极健康心态应有的社会环境。从生态心理学来看,心由境生,境由心造,两者是融合共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政治生态的好坏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认真研究习近平的政治生态思想,对于抓好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领导之友》2014,(12):13-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良好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  相似文献   

11.
<正>怎样形成好的政治生态?如何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关键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所强调的,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过上了有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批评有"辣味",通过红脸、出汗,实现了思想的提升、灵魂的净化,不少同志感慨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但也有一些同志不适应、不习惯,发出"有必要这么认真吗"的疑问。有的党员、干部以当导演、  相似文献   

12.
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庸才对人才的不正常取代或驱逐现象,主要源于组织中同时存在两套人才评价标准,潜规则不断显化以至于严重弱化了制度效力。为规避这一"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明确人才评价标准、凸显行为实效性指标所占权重、净化组织生态氛围、分散领导权力集中度、强化基层群众参与度并强化跟踪性考核力度。  相似文献   

13.
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点评中易陷入思维怪圈,如:"蜻蜓点水",走过场;"一团和气",聚人缘;"明贬实褒",行谄媚;"彼此关照",求安稳。这是因为"好人主义"作祟、"圈子主义"干扰、政治站位不高、业务素质缺失。想要点评到位,就必须净化政治生态,确保敢"点"问题;提升眼界思维,实现能"点"关键;夯实综合素养,保证"评"出深度;立足切实问题,助力"评"出实效。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说:"这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潜规则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是依照正常的规则,而是借助权力、金钱、关系、面子、人情等非规则的方式进行利益交换和权力博弈。当前,领导工作中潜规则的生成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而且破坏党内民主、恶化政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政治品位的污损因素主要有错误政治理念的诱导、不良官场风气的侵蚀、个人贪婪欲望的膨胀。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净化领导干部的政治品位要做到:强化纪律要求,严控用人标准;净化政治生态,倡导民主作风;提高薪酬待遇,培养个人性格。  相似文献   

16.
<正>人情本是道德情感至真至善的体现,但是随着权、利、欲的渗透,正常的人情往来就会蜕变为权情往来,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就可能"束缚"手脚、"绑架"身心,甚至演变成贪污腐败的温床。因此,领导干部逆转人情"绑架",既是为政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也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希望所在。一、人情"绑架"的特征与实质人情"绑架"是指在礼尚往来的语境中,通过不断地给领导干部送单向人情制造和强化其负债感,最终达到以公权偿还人情之目的的心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6-17
正9月1日走马上任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履已新一个月。如何面对山西官商错节、腐败高发的官场生态?怎样破解"晋官难当"现象?治吏之策又将从何处着手?王儒林在"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居的调研表明,反腐也需软实力,只有培育优秀廉政文化才能净化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光绪年间,一个鸡蛋市价不过几个铜钱,可在御膳房,四个鸡蛋开价至三十四两银子。有一次,光绪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着一只鸡蛋问他的老师翁同:"这种贵物,师傅也曾吃过吗?"翁答道:"我家里遇上祭祀大典,才偶尔吃一次,否则不敢吃。"从上到下都在蒙蔽光绪皇帝,这是很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连他的老师都不敢拆穿。恶劣风气的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盘根错节,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混迹其中,推波助澜,以致潜规则盛行。由此可知,积弊清除之艰难与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相似文献   

20.
被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卖官案主角的中共黑龙江绥化市委原书记马德,在狱中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大骂官场氛围,认为是官场的潜规则害了自己。在他看来,工作干得再好,不送还是上不去。他靠卖工程、卖“官帽”,成为日“收入”上万元的市委书记。他受贿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也是为了送。在从一个有志青年沦落到肆无忌惮、几近疯狂卖官主角的经历中,不可否认马德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但其为官收与送逻辑的形成,又一次印证了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按照职位“肥瘦”定码标价、瓜分利益的权力市场化运作潜规则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肯定,马德案绝非“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