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云飞 《领导文萃》2014,(13):71-75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 探究刘少奇1943年得以进入中央领导核心的原因.是理解刘少奇后来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选择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那么.刘少奇进入中央核心层则是毛泽东的选择,是毛泽东对他的赞赏和倚重的必然结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  相似文献   

2.
丁韦 《领导文萃》2009,(2):117-118
作为组织里的“二号人物”,顾名思义,二把手是扶手、下手和左右手。很多情况下,人们容易将二把手的某些概念、意义和功效混淆,其实,深入剖析二把手的环境、地位、行为、作用和素质要求,或许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在西柏坡,有一次刘少奇向青年们提出说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二把手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里仅次于正职的副职,换句话说,就是处于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人物。在取经团队中,孙悟空是不折不扣的二把手。作为唐僧的大徒弟,他不可能与唐僧分庭抗礼,享受权力的分成,只能服服帖帖地追随唐僧,做一个  相似文献   

5.
段鹏 《领导科学》2012,(21):29-30
一般说来,"偷懒"的二把手大多不愿意触及深层次矛盾,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应有的工作热情,不求有所作为,但求平平稳稳;不求开拓创新,但求循规蹈矩;不求主动出击,但求守株待兔。这些现象的产生与二把手自身的觉悟和素质自然是分不开的,但每个人都是希望干些事情的,作为领导班子成员的二把手又岂能不想干事情?笔者认为,在现行体制下,二把手不想干事情或干不了事情,作为一把手难辞其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把手过"正",即矫枉过正。首先,表现在一把手揽权而不放权。不少一把手认为自己是正职,理所当然地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相似文献   

6.
跟随毛泽东进北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25日凌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乘火车抵达北平。进入北平后,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又忙碌起来。刘少奇去天津参观访问。朱德在北京访问谈话。任弼时虽然身患重病,但也  相似文献   

7.
彭厚文 《领导文萃》2013,(11):79-82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重大改组。会议决定刘少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从此,刘少奇跻身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地位。此之谓刘少奇在延安的崛起。受"左"倾错误路线压制和打击时期  相似文献   

8.
双正职配置下,基于治理能力强弱不同,一把手和二把手的职责权力进行"不得已"的再分配,形成事实的双一把手状态;基于信息掌握多寡有异,一把手和二把手在职责权力方面自然而然地平起平坐;基于治理体制的刻意安排,一把手的部分职责权力被故意分解给二把手,二把手成为"准一把手"。共情能力对双正职相处实践会产生以下影响:领导者把握不准共情能力特质,容易错把同情当作共情;共情能力强弱,影响领导班子和谐程度及领导者的身心健康;共情能力能巧妙应对双正职配置下的不同实践情形,凸显治理智慧。提升共情能力,要以"四步法"培养共情式倾听习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进入人际关系整合阶段,以"三力"为抓手不断提升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吴江先生经历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参与了中共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又有一段时间身处政治核心漩涡之中。他与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等曾零距离接触,与胡乔木、周扬、邓力群等理论家切磋争鸣,还与陈伯达、康生等也甚为熟稔。特别是胡耀邦在总书记岗位上,吴江在不同时期的三次"直谏",且围绕"厚重"、"威重"、"慎重"三个主题词展开,令人印象深刻,沉思难已。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的一句话启发胡耀邦投身革命胡耀邦见到毛泽东,是在1927年,但是这种"见到",只是胡耀邦在一定距离开外看到毛泽东演讲。当时的胡耀邦年仅12岁,是里仁小学的学生,当年的毛泽东34岁,是全国农民协会总  相似文献   

11.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体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领导思想理论。他指出领导者是有理论的引导者,指明群众路线是领导者与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强调按民主集中制改革领导制度,认为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等,极大地丰富了党的领导思想理论,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刘少奇的领导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东朗 《领导文萃》2007,(9):126-130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凡论及毛泽东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要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议论颇多,疑惑亦很多。甚至有人认为,"最后决定权"赋予了毛泽东有决定党的一切的大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使用这个权力,毛泽东晚年犯错误与"最后决定权"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洪梦  成晓明 《领导文萃》2013,(18):54-58
中国共产党刚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17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30年,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荣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他虽英年早逝,但其精神却在党内影响至深,任凭时间长河如何冲刷,都冲刷不走他那"党的骆驼"的美誉在人们心中的烙印。他就是任弼时。  相似文献   

1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4,(21):136-137
正动摇了毛邓历史地位,也就失去了执政资格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是命运共同体,是关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两个不可动摇的历史伟人。动摇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就动摇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就失去了执政资格。各种"非毛"、"非邓"、"以毛非邓"、"以邓非毛"之论,就是要对中国共产党釜底抽薪,因此必须高度警觉。坚决维护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当然也是要科学地维护,坚持实事求  相似文献   

16.
四清运动是一桩历史公案,毛泽东与刘少奇,这两位历史巨人的分歧在运动中公开化。本文采访的两名对象,刘源(现任武警总队副政委)是刘少奇与王光美之子,他在文革开始时期,曾耳闻父母对有关问题的说法;何家栋是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的顾问,对刘少奇研究有素,又曾就相关主题采访过王光美本人。他们使用第一手材料,又援引有关文献资料,对这一段历史公案作出了值得注意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李东朗 《领导文萃》2009,(12):98-101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的由来 成立书记处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是刘少奇1943年1月12日向政治局提议的。他还建议“中央书记处设一个主席,两个书记,书记是主席的助手。”他的这个关于“主席”和“书记”角色的设计,实际上规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然“书记”是“助手”,就处在辅助的地位,就必然要由“主席”在最后作出决定。而显然中央许多人同意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18.
…… “图104”客机滑向侯机楼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依次迎上前去。 赫鲁晓夫走出舱门。  相似文献   

19.
<正>在萧诗著的《毛泽东谋略》一书中,提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上海,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毛泽东会见资本家后,召见刘少奇和周恩来,向他们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很不满意地摆了摆手:“决不能用暴力,每件事应该是自觉自愿的。”周恩来说:“我首先让猫饿3天,然后,我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就会囫囵吞枣般地吃下去。”毛泽东显然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不能用欺骗手段愚弄人。他的办法是:“可以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子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高兴不已。”  相似文献   

20.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