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枭雄,袁世凯绝非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或曹操可简单比拟.一方面,袁世凯的非凡事功难掩其道德败笔;另一方面,袁世凯的道义之失同样也不能抹杀其纵横捭阖的韬略与卓越的治事治军之才.袁世凯23岁就果断解决朝鲜兵变,被西方国家的一些人称为当时"中国唯一懂点军事的人".在他的手中,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终结,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2.
<正>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宣布登基,史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当了83天皇帝。6月6日又因尿毒症弃世而去。袁世凯是一个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呢?这里面除了袁世凯本人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在幕后充当推手,这个因素也不可不察。袁世凯:"他害了我"袁世凯在临死之前,曾吃力地吐出四个字:"他害了我。"这个"他"是谁呢?据袁氏家族的人估计,袁世凯死前所说"他害了我"的"他",很有可能就是其子袁克定。袁  相似文献   

3.
苏全有 《领导文萃》2010,(13):104-106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宣布登基,史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当了83天皇帝。6月6日又因尿毒症弃世而去。袁世凯是一个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呢?这里面除了袁世凯本人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在幕后充当推手,这个因素也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4.
赵菊梅 《领导文萃》2013,(18):42-45
人们通常认为袁世凯老奸巨猾、饱经世故,张作霖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在与袁世凯交往期间,张作霖也总是见谁跟谁说:"我是一个武人,不懂政治。"其实,张作霖是善于搞政治权术的。正如他对奉系军阀中号称"小诸葛"的杨宇霆所说的那样:"军队的事情,我不如你,但是要说玩政治,你们都玩不过我。"交锋一:借辛亥革命之机,打出"保皇"和"独立"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当政之初,新闻界还有自由的空气;等到袁的权力越来越集中,新闻界的自由空间也就越来越狭小。到1915年,名记者黄远生感慨当时的新闻自由甚至远比不上前清之时。但袁世凯并不能因此一手遮天,让人真心实意对他俯首帖耳。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倾心于搞洋务和练新兵,同时,袁世凯也是晚清立宪新政的积极推动者。孙中山曾游历欧美,是现代思想的先行者,熟谙民主政治,孙中山向前看:袁世凯出身于旧官僚,通晓官场权谋.袁世凯更着眼于当下。旧官僚袁世凯与民主先驱孙中山的差异和分歧何止一端。  相似文献   

7.
时光 《领导文萃》2007,(12):93-95
长线投资 当年。徐世昌还是一个民办教师,袁世凯却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徐世昌没路费去北京考公务员,袁世凯果断地塞钱给他,做长线投资。结果,徐考上了,在翰林院端上了饭碗。  相似文献   

8.
张亚庆 《领导文萃》2013,(18):50-53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到15日下午,24小时之内,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发生更替。光绪的亲弟弟成为大清帝国实际最高统治者,这对袁世凯是一个致命的威胁。载沣一直对袁世凯在维新期间出卖光绪帝怀恨于心,再加上袁权倾朝野,载沣极想除掉。可当他与军机大臣奕劻、张之洞商议时均遭到反对,优柔寡断的摄政王最终放弃杀袁,而  相似文献   

9.
冯远理 《领导文萃》2007,(10):77-79
1913年12月11日,在武汉就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兼参谋总长的黎元洪不情愿地登上了北去的专列来到了北京。一代枭雄袁世凯以当初接待孙中山的最高礼仪接待了这位武昌首义的功臣和副总统。就黎元洪来说,也不想进京之初就和袁世凯的关系搞得很僵,于是宾主把酒言欢,极尽欢愉。这道政治风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分子堆里,梁启超的才能无人能及。24岁之时,就名满天下。袁世凯对他的才华,都是敬佩有加。“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12年之后,梁启超在袁世凯函电不断的催促下,回国就任法务次官。袁世凯在梁启超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给予梁启超空前的礼遇。给他住贤良寺,贤良寺那是当年曾国藩、李鸿章做封疆大吏入京时住的地方。给予一个手无寸铁只有一支笔的梁启超这样的礼遇,对于善玩政治的袁世凯来讲,肯定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知识分子总有知识分子的可爱,他们不复杂,看问题总爱从好的方面去考虑,不愿把人看得太坏。梁启超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正袁世凯一世奸雄,惯于使贪使诈,有史家称:"他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有人说他挑选、组建的幕僚班子、秘书团队也都是贪诈骄奢之  相似文献   

12.
刘兴雨 《领导文萃》2006,(10):97-98
1896年。袁世凯奉命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一天,他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段祺瑞,他连忙问道:“段祺瑞怎么没来?”一旁的唐绍仪告诉他。段赶回家完婚去了,但已经发电报催他尽快来报到。段回家之前。并不知道被调往小站协助袁世凯练兵。接到电报颇感为难,一边是人生大事。一边是军令如山。  相似文献   

13.
政客的涵养     
王国华 《领导文萃》2010,(10):80-81
章太炎大骂袁世凯的故事,曾经一度被传得神乎其神。为了讨要办公经费,章太炎到总统府找袁世凯,一言不合,在总统府掀了椅子,踹了桌子,砸了花瓶。袁世凯派人把他拉走,软禁到北京钱粮胡同一所新居。但软禁归软禁,给章太炎送吃送喝,还允许他的朋友和学生前来探视。章太炎憋得难受,天天靠骂袁世凯消愁解闷。  相似文献   

14.
瘦马     
冯磊 《领导文萃》2013,(2):37-38
瘦马,是吴中土语。许指严撰《新华秘记》,借袁世凯的口说:“吾闻吴中村妪,有蓄雏女于家,比长,饰而售之者,谚称‘瘦马’。”  相似文献   

15.
张鸣  龚怡端 《领导文萃》2006,(1):119-122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从他立志整顿吏治这儿来的。岑春煊的发迹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老佛爷仓皇出逃,一路上缺兵少将,餐风露宿,担惊受怕,在这紧要关头,第一个赶来勤王的地方官,就是岑春煊。有岑带来的千把兵马,不管顶用与否,老佛爷总算心里踏实了许多。从此以后,当时还是个按察使的岑春煊,深受老佛爷的宠信,一路官…  相似文献   

16.
周昂 《领导文萃》2011,(12):72-75
袁铁之争北洋军建立后,袁世凯特意保奏铁良为京旗常备军翼长,参与训练新军,以示讨好满人之意。就连练兵处"襄办",也是袁世凯保奏铁良当上的,时人一度视铁良为"袁之爪牙"。但是,袁世凯不知道,铁良心中另有一套想法。"  相似文献   

17.
衷林片思     
杨早 《领导文萃》2011,(19):84-87
初听说袁世凯墓被称为“袁林”,立刻想到这是一种“圣化”的处理手法。不用帝王墓穴之“陵”而用曲阜孔墓之“林”,颇类似于古代所谓“私谥”,要于不合法的境遇中寻求一种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兵变与政治     
1912年 2月的一个 晚上,商家云集的北京城东安门一带,突然枪声大作,人声喧嚷。向来还算安分的北洋大兵不知从哪儿一拥而出,一厢放枪,一厢乱抢东西。自打八国联军以来,北京人多时没见过这个阵势,一时哭爹喊娘,像滚水浇在了蚂蚁窝上。兵变是袁世凯的杰作。在袁世凯如约逼清帝退位  相似文献   

19.
八月初三日当夜,康有为决定由谭嗣同私访袁世凯。是夜,谭嗣同独自一人突然来到袁世凯在京居住的法华寺寓所。谭嗣同开  相似文献   

20.
张传彩 《领导文萃》2006,(7):135-138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一片讨伐声中黯然离去,皇帝梦只做了83天;在其背后极力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此后,这位袁家大公子似乎一下子从历史大视野中销声遁迹。袁世凯之死,给庞大的袁氏家族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衰落。袁克定,这位年轻时过惯钟鸣鼎食日子的袁大公子最后竟至经济窘迫之地步。晚年的袁克定与其表弟张伯驹生活在一起,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彩关于袁克定的记忆碎片,现在也成了关于这位曾醉心于帝制的“皇太子”难得一见的宝贵记录。承泽园里的袁克定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