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亮 《决策导刊》2006,(12):13-15
法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法治是规则之治,而非意愿之治;法治是良法之治,否认“恶法亦法”;法治是民主之治,反对“权力无制约”:法治是平等之治,不承认“法外特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应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发展、破解矛盾难题、推进社会转型.领导干部只有恪守法治思维和方式,才能远离诱惑,领导改革发展、实施依法治国,方能收到实效. 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各类矛盾聚集繁杂.针对众多社会深层问题和重大社会矛盾,有的喜欢找“偏方”、走“捷径”,把土方法、土政策当作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有的只唯上、不唯法,导致“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有的对敏感棘手问题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退让,错失良机;有的人治大于法治,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现象时有所见,导致一些矛盾被激化,隐患被埋下.原因虽然很多,但仔细分析,往往都能找到法治意识不强、法治思维不健全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咨询与决策》2014,(10):1-1
法是社会利益的平衡仪,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法治的探索是艰辛的,涓涓细流终究汇聚成河。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9,(21):24-25
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既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法宝”.也是建设一个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的内在要求。加之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逐步加深,城市中各种不安定、不确定因素可能进一步增多.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暴露。放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全局高度考虑.创建法治城市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法治文化中有一场著名的法治人治论辩。先哲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但他的老师柏拉图则主张由“哲学王”来治理国家。这场论辩的最终结果是.历经挫败的柏拉图终于放弃不现实的人治理想,转而求诸法治。他说:“如果一个国家由统治者的权力决定。法律自己不是主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事司法活动过程中,进行立案前的审查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过程当中却不不尽如人意,而且引起的争议也较大.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并且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所以使我国刑事立案前审查程序科学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赵楠 《决策与信息》2011,(9):129-130
韩非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逻辑学家。韩非的大一统思想贯穿他的所有学说主张,为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君主集权制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帮助。本文分析了韩非的矛盾之说,介绍了韩非法治思想的形成,论述了他对“法、势、术”的态度以及矛盾之说对其法治思想的作用和影响,最后对他的大一统思想在他逻辑、法治、社会思想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     
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越和谐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近日在衢州调研基层基础工作时指出,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基层历来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和实验田,有效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更多地有赖于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冲突也可能最先在这里酝酿、爆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但和谐社会应当是能够有效疏解社会矛盾的、安定有序的社会。只有切实加强基层组…  相似文献   

9.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08,(14):30-33
从顺民到“刁民”:权利意识的苏醒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了“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首先是一种法治意识。在我国.“公民”是近代以后才从西方传人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民”没有独立人格.个人权利观念匮乏。由于“文革”的破坏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淡薄.期待“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让“官”支配自己命运的顺民思想依旧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法治及“服务型政府”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法治的视角观之,“服务型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举措     
《领导文萃》2011,(13):140-140
内蒙古:万名干部下基层内蒙古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变“管理群众”为“服务群众”,“见不着干部”为“干部主动上门”,“化解社会矛盾”为“预防矛盾纠纷”,半年内全区信访系统社会矛盾化解率整体突破81.5%。(《领导决策信息》)北京: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2011年起,北京市每年将从市级机关选派500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锻炼。  相似文献   

12.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日前率先全面启动的“法治浙江”建设,与党的十六大以来该省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等重大决策,有机构成了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法治浙江”,关键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十一五”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该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努力建设高效的法治政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运用“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换句话来讲,若把法治比作“剑”,这就是要求我们举起法治之“剑”击破障碍大胆前行.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用好法治之“剑”攻克环境梗阻,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法治建设与环境问题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瞩目成就,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法治建设还相对滞后,导致当前新旧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二是权力大于法,三是人情关系影响社会公正,四是少数部门和个人捞“偏门”,五是为经济利益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5.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法治视角下,民生问题的解决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生与法治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措施:关注民生,完善民生立法:服务民生,强化民生执法;保障民生,坚持公正司法;维护民生权益,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10-10
经过35个试点城市一年多的先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改革终于亮相。2011年9月16日.中央决定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新综治委表示.为此一改革.委员会“充实了领导力量.增加了成员单位.加强了工作机构”。lO月15日出版的《凤凰周刊》报道.到底哪些机构会被纳人新体系尚未公开.但它标志大陆社会矛盾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履行好国家政权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三大安全职责,为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9.
曾军 《决策探索》2013,(24):62-62
在社会转型和法制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凸显,化解社会矛盾成为特殊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相对应,源头预防和有效化解涉检矛盾也已成为检察机关关注民生、服务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市场经济和法治的进步,这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就检察机关来说,各种涉检矛盾主要依附于案件和办案干警,其产生原因既有因瑕疵案件和违规违纪办案导致,更主要的是神秘执法使当事人不理解所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民主是腐败克星”,笔者认为,深入推行阳光民主检察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有效化解涉检矛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白壁镇党委、镇政府在大力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中。首创“十佳农民标兵”评选活动是探索农村基层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十佳标兵”涵盖内容之广。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国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