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经常用苍凉的眼光来看世界,她总能发现、挖掘苍凉,她的语言最精湛之处在于她很善于塑造意象,并且她所营造的意象总是带有幽冷险隆的“丑”。她善于抓住这些核心的“丑”的意象,加以反复锤炼,形成新颖别致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易安词的审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怀疏朗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醉心于意象的营造,构思巧妙,想勇诡谲,其笔下无论是雄浑壮阔、清新靓丽的意象,还是悲壮苍凉。袁飒凄苦的意象,均呈现出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气象。其词中诸多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根据表达感情,体现作者的需要,按照某种向心力而相互呼应而形成的意象群体。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中弥散着慷慨悲壮和苍凉悲怆的情绪意味。其中山、松、梅等意象涵蕴着悲壮悲昂的情愫,表现了作者冲决现实藩篱的悲剧超越意志。而水与风雨等意象则透露出悲怆苍凉的情愫,显示出作者的沉郁和对个体生命价值追问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意象即事象,其营造方法包括事物意象的营造、人物意象的营造、场面和情节意象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张爱玲以她对音乐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完美运用,使其成为一种意象,是表现人物心理、暗示情节以及揭示人物命运、感悟人生、反映社会的重要手段,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文章从题材、人物、意象、视角、手法、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风格进行了阐述 ,认为“苍凉”是她小说风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6,(5):53-57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常以苍凉著称,她的许多小说,诸如《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开头都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副苍凉的意境,《小团圆》也不例外,在《小团圆》中她把这种苍凉文风发挥到极致。关于《小团圆》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综观这些学术成果,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都是小说是否为作者的自叙传、"张胡之恋"的内涵、张爱玲的妇女观等,对小说的苍凉文风关注不够。通过研读文本,可以看出《小团圆》虽然是自叙传,反映了张爱玲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爱情遭遇、母女关系等,但又不同于自叙传,它来源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同时又有张爱玲的匠心独运,它反映了张爱玲高超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张爱玲对苍凉风格的选取运用。张爱玲在故事的编排、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境的营造方面,都给小说打上了苍凉的底色。她在《小团圆》中编织的破碎的家国梦、难圆的闺阁梦,塑造的盛九莉、邵之雍、蕊秋、盛九林等可悲可怜的人物形象,营造的大考前的早晨、晚唐的月亮、木雕的鸟等紧张或冰冷的意境意象,揭示了乱世背景下浮世生活的不可预测和难以把握、爱情的短暂和失去难再得、每个生命或物质个体的微不足道。她冷冷的地撕开了生命华美的袍,使人在看到生命本真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小团圆》让人在张爱玲去世20多年后,读之仍不免叹惋,它是张爱玲的人生感悟,也是张爱玲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张爱玲悲剧意识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意象营造,并且在营造意象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手法和西方现代电影时空转换(即蒙太奇)手法相结合。这种别具匠心的意象营造,增强了小说表现力和感染力,构成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从文本和作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可以展示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独到之处与美之所在。首先,从篇名的距离、故事的距离、世俗的贴近、人物的不彻底性、意象的暗示、创作者的隐匿六个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文本技巧。其次,从中西文化的积淀和苍凉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揭示张爱玲自身的遭际在形成其作品苍凉基调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歌: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9,29(6):71-74
对于诗歌而言,意象是取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意象的拼接组合直接影响诗歌意境的生成。诗歌中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分三方面:直接拼合,即并置——在横向的空间里拼接组合意象;间接拼合,即流动——在纵向的时间内拼接组合意象;立体拼合,即叠加——在交错和跨越的时空中拼接组合意象。因此,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要用意象营造意境,就必须对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拼接、组合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梳理。只有掌握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出神入化地对意象进行磨合、拼接,才能使诗句生辉、意境灿烂。  相似文献   

11.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 ,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巨大悲痛发生的激烈碰撞 ,产生了其诗歌的悲剧思想美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形成了他苍凉悲慨、凌厉雄迈的悲剧意象美  相似文献   

12.
论方方小说中的反讽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小说早、中、后期的主题、风格和结构方式的变化明显地与三组反讽意象("地平线"意象、"三白"意象、"过程"意象)相对应,正是这些反讽意象的营造,才造就了方方小说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3.
张清祥 《南都学坛》2002,22(6):82-84
《女神》不仅充满着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和粗粝狂暴的格调 ,而且注意意象的营造。《女神》的意象可归纳为神话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文化意象。《女神》的意象创造通常采用变形和变形变意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回族小说中的审美意象与精神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回族小说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并形成了月亮意象、土地意象、清水意象等不同系列,表达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月亮—水—土地”等审美意象在霍达、张承志、石舒清等当代回族作家笔下所具有的深层意蕴,凸显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状态、生存方式、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通感意象是主体为了创造审美效果、表达心境,借用跨感官域之间的映射藉以言语呈现策略而营造的意象.它集认知、审美与文学性于一体.通感意象映现了发话主体认识客观现实、表达意念的思维方式;它是发话主体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精湛的语言技巧,营造出一种陌生化的意象,使不同感觉互为影响、渗透,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所表现出叙事的文学性,使它具有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直接置身于美国意象派营造的新诗运动的文化氛围之中,引燃了诗歌创作的激情;他深受意象主义诗学理论和弗莱契、罗厄尔等意象派诗人的直接影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意象诗;他注重以意象主义诗歌为摹本,努力创造出浓丽、繁密、含蓄、典型的诗歌意象,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臧克家20世纪30、40年代的诗歌紧紧围绕现实主义内容,选取了多种意象,构建了多样化的意象群,运用了多种意象营造和组合方式,如纪实型、多维型、幻变型等;采用了多种意象排列方式,如并置型、复合型、平行型等。多样的意象和多样的方式成就了他诗歌的多样化形态,构成了其诗歌俗而有味的意境,显示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故事。故事看似圆满,男女主人公最后在一起,但却是以一个城市的沦陷作为代价。本文通过分析白、范两人的对于爱情的心路历程、“墙”的意象以及弥漫的苍凉感.从三个方面对《倾城之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