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学术勃兴已成为当下电视节目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由学者与媒介"共舞"缔造的电视学术论坛向观众呈送了一道思想的盛宴与精神的饕餮大餐.在梳理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生态图景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学术论坛现象出现的背景及缘由,并进一步指出,这种近似于一种媒介仪式的节目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其生存和发展仍存在巨大变数.若要让这叶文化扁舟能够在商业逻辑大行其道的媒介生态中安稳地前行,我们做的或许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
尹淑君 《理论界》2010,(4):156-157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状态下,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倾听构成主持人与嘉宾、观众沟通的前提,表述说明主持人要有话语权,善解人意是指主持人对嘉宾的尊重和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化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4.
张宏伟 《学术论坛》2012,35(4):176-179
随着媒介消费需求的升级,电视体验价值的创造对电视媒体越发重要。文章在指出电视体验传播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媒介体验进行电视节目创新的需求导向、关键路径、传播过程和节目样式,并对构建有效的电视体验节目运营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蕊 《理论界》2010,(5):161-162
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也就是创建电视文本的过程,它是电视节目制作者用电视媒介特有的手段构建一个传达意义的客体,电视文本是创作者与观众交流的终结,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法制类电视专题节目为例,分析这种类型的节目文本制作中的一些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媒介逻辑及其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法制节目走故事化叙事的路线有着自身特定的媒介逻辑。故事化叙事在为电视法制节目赢得广泛社会认可,赚得较高收视率,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社会效果。平衡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中的眼球效应与教化职能,纠正其间的不良偏向,在确保法制节目可视性和亲和力的同时,维护其特有的严肃性本质,显得应时而必要。  相似文献   

7.
电视读报节目是主持人在电视上解读报纸新闻而形成的一种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2009年之后步入稳定期.电视读报的评论性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现象.非语言符号对意义的消解是读报节目在语言学上产生的消极现象;出于文化消费目的的低俗化是电视读报节目在文化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媒体应通过构建公众身份进入公共领域与公众实现互动,在此基础上,电视读报节目则要从公共利益出发,选择公共话题,促使公众参与,实现公众身份的二次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介技术革命的推进,城市电视也在多元化媒介生态大环境下,进入本土化时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走本土化营销道路,依托民生新闻和咨询服务等类节目形态,形成自己的地域和文化优势。其本土化趋势和基本策略具体有三个方面,即新媒介生态下城市电视的本土化应对,城市电视本土化要在地缘文化、媒介理念和传播语态等三方面实现突破,城市电视本土化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是电视与新媒体的功能、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9.
学者与电视同行,是一种魅力,更是一种挑战。要想用电视屏幕展现新鲜、活跃、先锋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必须首先打造一种全新的电视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学术电视"。--王纪言2005年,电视学术勃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档学术味和文化味很浓的电视‘讲坛’节目突然之间因为几个有争议的话题而火爆起来”①。在刘心武通过《百家讲坛》对《红楼梦》进行“刘式”风格的独特解读时②,当我们睁大眼睛、充满惊奇地欣赏“红楼”的另番况景时,一种新的媒介现象——“电视学术”则悄无声息地逼入我们的视野。面对这一学术与媒介的联姻格局,将2005…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6):179-184
音乐选秀节目是电视媒介发展的产物,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我国音乐选秀节目源于中青赛的出现,其发展阶段呈现鲜明特点,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选秀节目进行研究,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此把握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主义时代,电视媒介已成为诱导人们消费的主要媒体,而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则成为当前引人关注的节目形态.电视利用其媒介权力,将这类节目变成个人体验性的传播,通过电视对现实重新定义后的符号化过程,加上题材的选择和传播者的明星化,使得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呈现出知识扁平化、零碎化的特点.传播者和受众在电视虚拟的传播空间中,通过各自的想象建立起彼此的联系并相互认同,从而产生出某种知识幻象.  相似文献   

12.
吴鑫  冯莉 《江海学刊》2012,(1):228-233
媒介生态学主要研究大众传媒作为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当前,在电视媒介生态系统中,数字新媒体技术自身的生态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我国电视媒体内部、外部的生态变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数字电视技术朝向家庭多媒体平台转化;实现电视节目生产专业化频道与大众化频道的错位竞争;在进一步扩展媒介融合中强化品牌传播意识;逐步建立三级电视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公共电视传播机制的现实运作等,是完成当前电视媒体结构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年的发展,电视问政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节目模式和覆盖全国多地电视频道的收视格局,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影响。从传播效果来看,电视问政既有真人秀节目的叫座,又有政务公开平台的叫好。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电视问政一方面作为政务公开平台,推进了公民政治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档特殊的真人秀节目,重构了当前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文化生态。但是,电视问政的政治价值也很容易受到政治消费主义文化的消解,必须从节目形态、选题以及播出常态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有效规避这种消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6.
莫智勇 《江淮论坛》2012,(1):182-185
电视传媒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是数字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随着互联网计算机、广播电视、电信三种信息技术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三网合一”的传播生态。从传统的“看电视”变为“用电视”,电视信息的接受主动权转移到受众手中。电视传媒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市场格局调整形成媒体传播的新价值,达到媒介市场战略成效最大化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在国家政策与产业规划下传媒市场走向共生共赢,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营运模式与管理观念的创新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对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事进行访问”①。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形式已成为电视新闻媒介广泛选择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毛泽东》,还是综合性节目《东方时空》,以及中央电视台与各省台联合采制的《省长访谈录》、《百姓访谈录》、《九三质量万里行》等节目,都大量运用现场采访形式表现主题。实践证明,这种形式不但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也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这标志着广大电视工作者在探索发…  相似文献   

18.
文章聚焦中国电视内容再现与中国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的确证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内容生产的浪潮与趋势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中产阶层接收心理和身份认同。确证我国电视内容再现的时代症候满足了中国中产阶层的收视需求和身份认同,从而媒介传受缝合得以达成。  相似文献   

19.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07,28(6):150-153
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在青少年成长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湖南电视的诸多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付诸了很大的努力,但客观上还是很多娱乐节目存在内容过度成人化、喜欢拿儿童“开涮”、不利于未成年人语言学习、节目价值导向模糊、助长未成年人的浮躁心态等消极影响。湖南电视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是媒介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一度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选秀节目的成功,源于其平民化娱乐的创新导向契合了当下大众娱乐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然而,选秀节目在经历了人们对它的热捧、追逐到质疑、非议之后,其发展终因主管部门的"规范"走入窘境.选秀节目的成功,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可贵突破,但是它的滥办乱播,却破坏了媒体谋求节目创新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间的和谐与平衡,扰乱了正常的电视生态格局,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选秀节目由热播到"限办"的命运告诉人们,电视娱乐节目不断追求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不背离媒体社会责任的导向前提下,必须注意寻求节目创新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讲求健康,注重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