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必须借鉴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特点,为实践服务,不断当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高校文科学报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法治文明等的关系是高校文科学报“当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对文科学报的“当代化”研究也没有止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并完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化"、"当代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品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内涵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旨在更清晰的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然后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涵义进行了重新解读。最后,又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从时代发展的视角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改变着他们的人格塑造与道德实践,要充分发挥传媒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消费特点和个性心理来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媒介接触从分类、频率、目的、信任度等方面反映出独有的群体特征,呈现出新潮化、娱乐化、崇拜化的特质,为此,要从媒介传播环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引导艺术等方面不断提高媒介传播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即中国共产党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地进行中国当代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建设。实践表明,两者之间进行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为中心,结合与会学者的关切,呈现了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与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文章认为,重读经典与直面现实,应该成为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使环境安全日渐凸现。本文论述了环境安全的由来、概念、特征和现状,并力图较为全面地分析环境安全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环境安全问题既促使国际关系向“绿色”化演变,又给当代国际关系紧张化增添诸多新的变量,包括主权纷争、环境殖民主义、环境问题的国际冲突等。  相似文献   

9.
把握畲族文化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区域化、在地化和多元化三个概念.在畬族文化发展问题上,“过去”与“当代”之间,“断裂”比“延续”更重要.文化同时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从共时性观之,文化是不断合成和在地化的历程;从历时性观之,文化又是不断断裂和创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十七年”诗歌的成长过程中,诗人审美趣味的重塑不仅是知识分子实施自我革新和国家权力主体再造“新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推进当代诗歌新的美学风格生成与建构的重要方略。当代诗坛的主持者们通过趣味的“区隔化”、阶级指认和合法趣味的再生产等方式,根治了知识分子(诗人)的“审美偏执”和“审美惯性”,促使当代诗人审美趣味“工农化”并最终走向权力化。由于这种不断“权力化”的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和授予性,不但造成当代诗歌“美学趣味”的变异与失衡,而且随着语境的变迁“工农兵”趣味也将遭遇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