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未消失,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理性就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大学生就业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其专业技能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同时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就业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外在的客观障碍和内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必须正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的就业意识,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3.
高校扩招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而且还起到了延缓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就业的积极作用 ,但也带来一系列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视角,分析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不足和误区,结合高校现状,就如何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基本涵义有二 :一为民生是历史的重心 ,表明孙中山对社会历史内容和基本结构的见解 ,突出了历史主体的人 ;二为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 ,表明孙中山对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动力的认识。他认为阶级斗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一是民生 ,二是“人类求生存” ,三是“民生主义”。民生史观的实质是多元动力的主体进化史观。本文认为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的实践史观 ,并以此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命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与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大学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要树立性别意识,从立法上进一步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保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女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金融危机,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就业途径、职业范围、创业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将就业网络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进行了剖析,对就业可行性行了分析,并对社会、政府、家庭、就业择业者提出了建议。企望这个严肃、紧迫的社会问题日益地解决得完善些。  相似文献   

11.
从民生问题论社会公平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问题,而公平的实质即利益分配问题,人民大众对民生的满意度如何是与一个社会的公正度密切相关。在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不满意度较高,其核心是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大力发展经济,如此社会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晖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58-59,44
本文指出高校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导致部分大学生焦虑困惑、自卑或者自负、过分依赖等,文章就此加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应重视解决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问题,用人单位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造成市场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发挥政府在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改革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相对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是处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域。非营利组织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非营利组织应成为民生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更是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运行的重要保障。非营利组织参与民生工程的理论依据在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强调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模式,而公民社会理论则把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作为发育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而言,非营利组织实现与政府组织的合作,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中国民生工程建设的实践中,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尚不充分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非营利组织参与民生工程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辅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等路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