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70年代未至今的20余年中,《楚辞》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在20世纪前70年代中或少有触及或根本没有触及,因此,在楚辞学史上具有开创的意义,这当然是楚辞研究深化和拓展的结果,也是学术研究取得重大进步的表现。这些新课题是: (一)《楚辞》与文化 《楚辞》与文化是近20年来《楚辞》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这固然与近年来的“文化热”不无联系,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决定于《楚辞》本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文化的临界优势,是《楚辞》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回顾这段学术发展史,可以看出明显的逻辑层次,反映…  相似文献   

2.
<正> 四川师范大学汤炳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1989年3月,笔者对汤先生进行了访问。他对楚辞研究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吉云:汤先生,您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代楚辞学大师”,请淡谈您在楚辞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汤先生:在楚辞研究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谈到贞献,我不敢当。有人说,我是“楚辞学大师”,我更不敢当。我  相似文献   

3.
《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因为它开创了一个辞赋的时代。但《楚辞》对汉语文学的韵律究竟有什么具体的贡献,这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本文旨在讨论中国诗歌史上《楚辞》韵律贡献。然而,本文的研究与其说看哪些是《楚辞》对诗歌韵律的贡献,不如说是给这个领域的研究提出问题,引起从新角度研究的兴趣,进一步在“韵律诗体学”这个目标下进行探索,做一次继《诗经》定格的二步律以后的大改革的韵律美学的离析。这里虽然不是纯美学的鉴赏,但却是一种“美从何来”的语言学分析。通过最近的韵律诗体学的原理分析和讨论前人《离骚》韵律分析的成果及其未尽如人意之处,总结屈原《离骚》的韵律贡献。  相似文献   

4.
楚辞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现象.楚辞是以屈原及其作品为主体的,所以,研究楚辞,必须首先研究屈原.郭沫若说过:“它的时代的确是群星丽天的时代,而他在这个时代中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屈原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九歌》之草木试论香草与巫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香草美人”,是《楚辞》的主要素材;香草之缤纷,美人之求索,营造了《楚辞》瑰丽的辞采,与回肠荡气之浪漫氛围,南方文学能与《诗经》相抗的代表风格也由此树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种创作取材与表现手法在屈、宋之前并未尝见,几可说是凭空崛起,而在屈、宋之后,汉赋虽沿袭了《楚辞》铺陈华藻的外衣,却不再喜用“香草美人”,这对研读《楚辞》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文学史上一个令人大感兴味的疑点。如果我们推断“香草美人”之用,乃由于屈子性情特异,好修尚洁,故为文取譬独特,风格迥异他人;或搬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楚辞研究中,似乎存在着一种“错位”现象。也就是说,一些国内外研究者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时代和文学发展的脉络,因而对作品的性质、人物的身份乃至作者等问题,作出的判断不够准确,姑将此现象称之为“错位”。1984年,笔者曾写过《评<楚辞>研究中的“巫化”倾向》一文,(河南出版社《文学论丛》1984年第四辑)所谓“巫化”倾向,其实也是“错位”的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本文是继前文之后的进一步思考和补充。近读三泽玲尔先生的新作——《<楚辞>生成过程展望》和白川静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楚辞文学》(均是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国学院大学藤野岩友教授的《巫系文学论》是一部探讨《楚辞》文学源头的著作。在这部20多万字的篇章中,作者紧紧围绕着先秦巫祝文化对于屈赋及其它《楚辞》作者的影响,力图揭示《楚辞》的特色及其焕发异彩的文化根源。作者在本书《序言》中叙述了他要探讨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探索“《楚辞》本身”的文学起源。他说:  相似文献   

8.
鲁涛 《云梦学刊》2013,34(2):48-52
吴广平迄今已出版楚辞研究系列著作七种,主编楚辞研究著作一种,参编楚辞研究著作一种,整理点校楚辞古籍两种,发表楚辞研究论文三十余篇。他的楚辞研究,将文献研究、文艺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在深入进行文献研究、认真钻研楚辞文本的基础上,进而运用文艺学、美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楚辞的艺术奥秘,并突破古今、中西、雅俗的传统分界,运用三重证据法,广泛吸收文献的、考古的、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来凸显屈宋及其辞赋的意义,在楚辞普及与宋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有基础扎实、视野宏阔、守正出新、与时俱进的治学特点。另外,吴广平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楚辞研究课,将楚辞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了一批热爱楚辞、研究楚辞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柯混瀚 《云梦学刊》2012,33(6):26-34
今日台湾常见之九种中国文学史著作,在分析、探讨楚辞兴起之因缘时,有七种忽略了屈原对于“楚辞体”创造之重要地位,有一种对此论及之比重较少,只有王忠林等编写的《增订中国文学史初稿》对此论述得最为扼要、全面。结合当代楚辞研究的相关成果,反恩文学史针对此一议题之处理,有两点不容忽视:其一为楚辞名义问题,牵涉到作者采用的是广义或狭义的定义;其二为“南北之辨”,则是如何看待楚辞与南、北文化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姚圣良 《云梦学刊》2005,26(4):46-48
在虚浮纤弱的初唐文坛上,革新派诗人“四杰”与陈子昂能够有所突破,写出颇具“骨气”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楚辞》的接受。对《楚辞》的接受,增强了“四杰”与陈子昂诗歌的情感力量,也丰富了他们诗歌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1.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创造了“骚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在我国近代以前,并没有人怀疑过。只是到了近代,廖季平在他的《楚辞新解》里才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人”的怪论。1922年,胡适在其《读<楚辞>》一文里,也对屈原的存在提出怀疑。尤其是三十年代何天行的《楚辞新考》,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的否定。由于受中国屈原“否定论”的影响,国外的屈原研究者,特别是日本的少数学者,相继对屈原及其作品也提出种种怀疑和否定。近年来日本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对屈原其人及其作品,都作了彻底的否定。他声称:“屈原是一躯过去中国文学史上的偶像,……但是为了科学的现代化,我们毫不要什么偶像。” (《屈原问题考辨·后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颇有咄咄逼人之势。从国内外屈原“否定论”的文章来看,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很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客观存在,是无须重新研究的。需要研究的是,新老屈原“否定论”者为什么会得出许多奇奇怪怪的结论。我认为,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必须从研究方法论入手,研究新老屈原“否定论”的研究方法,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以,本文拟从以偏概全、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楚辞学科的研究,老一辈楚辞学者游国思、姜亮大等先生,都提出过不少好的意见,颇有启发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新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出现了反差,一批思维敏捷、勇于开拓的中青年楚辞学者,发前人之所未发,想前人之所未想,对楚辞学科的研究与建设,作了认真的思考与大胆的探索,形成了楚辞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周建忠先生的《“当代楚辞学”发展纲要》,尤为引人注目。周文总结了当今楚辞研究繁荣的十大标志,提出了楚辞学分类的四大原则,并将楚辞学划分为九个分支。此文资料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两千年来的楚辞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古代与现当代两期。古代楚辞研究基本沿着义理、音义、考证、评论四支发展,虽各有其所长,然均未超越小学研究与情感抒发两端。现当代楚辞研究注意了新理论、新方法,多学科相结合、多维度共切入,因而创获良多。一个近真的屈原、一部近真的楚辞,正在得到恢复。未来楚辞研究应做的工作还很多,而首先应该是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的结合研究,“以楚证史”将是一个极富有生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楚辞》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总集之祖”。它对研究屈赋及屈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传统的说法,都认为《楚辞》是汉代刘向编纂的。达个说法,是《楚辞章句》的著者东汉王逸首先提出的。他在《楚辞章句》的叙中说:“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自此以后,历代著录及《楚辞》传本,皆题为刘向所辑。清《四库全书提要》曾有下列一段总结性的叙述:“哀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  相似文献   

15.
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志 《云梦学刊》2006,27(6):37-47
楚辞本身并不是美学著作,但却是研究中国美学不应忽视的角度。骚人遗韵,开辟了中国人审美生活的新境界。说到楚辞的精神气质“,自怜”二字最可当之。楚辞的“自怜”,一是自怒,二是自爱,三是自慰,三者一体相联。楚辞的格调是忧郁的,楚辞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楚辞的“自怜”还深藏着一种超越情怀,在超越的境界中延伸生命、寄托理想。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楚辞触动着中国艺术琴弦的最隐微之处,中国艺术的唯美传统、超越情怀、感伤的气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存在价值的追寻等,这些艺术世界的核心内涵,都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石林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37-40
台湾成功大学陈怡良教授从事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在楚辞研究和楚辞学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撰写出版了《楚辞天问研究》、《屈原文学论集》、《屈骚审关与修辞》三部楚辞研究专著,发表了数十篇楚辞研究论文。他的楚辞研究既注重楚辞文本的研究,也注重楚辞背景的探讨,视野宏阔,引证丰富,善于在融会古今学人成果的基础上守正出新,是台湾楚辞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之一。陈怡良教授不仅在楚辞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给大学生、研究生开设楚辞专题研究课程,积极鼓励学生研读《楚辞》,指导楚辞学硕士论文七篇,博士论文两篇,是目前台湾地区培养楚辞学硕士和博士最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楚辞·抽思》:“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憺憺”《章句》未加注释,《楚辞补注》说:“安静也”,《楚辞集注》说:“安静”。《补注》《集注》的解释实出《楚辞章句》。因为《章句》在《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宫”及《东君》“观者憺忘归”二句中注云:“憺,安也。”我们以为,将《云中君》《东君》中“憺”释为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伟岸人格的艺术结晶;楚辞,是“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美”文学;同时,楚辞,也是“素称难解”的先秦文献,时代久远,史实冥昧,注家蜂起,歧义纷呈。因而要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首先就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整理、考订、注释、今译、串讲、解析、导读等“求实型”工作。汤漳平、陆永品撰写的《楚辞论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下简称《论析》),就是这类基础工作的一个代表性成果。《论析》作为“中国文学史进修丛书”之一,有着特定的对象与要求。这套丛书主要是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继续进修服务的,要求兼顾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从而成为学习进修的参考书与研究的指导书。综观《论析》,是完全具备这“双重”职能的,既高屋建瓴、整体审视,又全面具体、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19.
罗建新 《云梦学刊》2008,29(1):54-56
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主办的"2007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于2007年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已故楚辞名家姜亮夫、汤炳正、林庚、褚斌杰、郭在贻诸先生的卓著贡献进行了探讨,表达了后学的追愐与景仰之情.代表们还就屈宋及其作品、楚辞与文化文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以下问题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检各家有关《楚辞·远游》的研究著作,对“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句的“勤”字,少有确诂。王逸《楚辞章句》于“哀”句下仅云:“伤己命禄多忧患也。”洪兴祖《补注》只曰:“此原忧世之词。”降至后世,若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尽释“哀”句上下文,独“哀”句无释。而王夫之《楚辞通释》则以“斯既生人之大哀矣”释之。近人谭介甫《屆赋新编》号称賅博,于此竟告阙如。疏通“哀”句,关键在于弄清“勤”字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