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高璐佳 《社科纵横》2014,(11):12-1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自由时间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而且还潜在地隐喻了休闲思想,并成为研究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内在逻辑基点。"休闲"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完整的理解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和现实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和位育"作为儒家文化的理论精髓,体现着儒家伦理的最深层的本质,也是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包含三个主要的层次,即人自身身心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中和"之德的实质是确认并追求普遍和谐,这种对普遍和谐的追求,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所需要的,对于现代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以及世界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儒家"中和"之德所包含的普遍和谐理念,经过合理继承和科学转换,可以跨越时空,不仅是传统的农业文明的成果,也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不仅是中国的,也属于世界,既可促进诞生它的母体———中华民族的进步,也可超越不同的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冲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促进异国、异族的发展,为人类谋求福祉。  相似文献   

3.
“礼”和“仁”都是中国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礼”的不和谐就是社会的不和谐,对全民族进行具体的、深入的礼节再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最急迫、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导思想。它的提出和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创新,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了几位学者从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世界、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拓展和深化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高度和新境界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谐社会就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其中又以创造一个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人文社会环境最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6.
历史发展"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发展"合力论"的表述存在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但这并不是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历史发展"合力论"本身所固有的.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修改和调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批判继承了维柯、斯密、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思想中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7.
王忠春 《社科纵横》2006,21(9):40-41
发展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和向何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观肇始于邓小平对经济发展路线、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及其方针的重新确立和调整,中经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最终在当下延发为“科学的发展观”。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已从紧迫急切走向从容理性、从经济单向度面向全面协调、从“为物”转向“为人”的思考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10.
刘婷 《社科纵横》2007,(9):35-36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两大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而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诉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公众社会心理引导和调适,完善运行体制,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紧跟时代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以人为本"作为其出发点,"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价值目标,是符合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半,其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女性的发展不容忽视,她们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标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张雪  徐彬 《社科纵横》2007,22(11):173-174
英国小说创作由来已久,在为世人留下宝贵传统的同时,也为后续小说家的创作带来了"影响的焦虑"。在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集《紫檀塔》中,主人公对小说和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争论,其中短篇小说《紫檀塔》、《可怜老》、《迷》成为蕴含福尔斯小说创作理念的"逆反批评"三部曲。这些创作理念成为福尔斯本人超越"影响的焦虑",进行小说创作的思想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3.
马修·阿诺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独特的诗歌理论和批评方法对此后的英美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高度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甚至断言诗歌作为一种"生活的批评"终将取代宗教哲学.他要求诗歌必须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并以此作为衡量诗歌的最高标准.而他的"试金石"理论的根本失误,就在于过分看重了某些诗篇的"精彩片断",而忽视了诗歌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义保 《学术交流》2006,2(10):43-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辨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系统地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伦理道德观念教育和文化观念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顺 《社科纵横》2007,22(5):13-15
孔子"仁"的思想内涵丰富,既有内圣的道德含义,也有外王的治国理念.在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孔子的仁学精神仍然有着相当深远的警醒和启示作用,那就是整个社会要提倡群己兼顾的涵养仁心,注重个人内心和谐的建没,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弱者利益,体恤民情、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7.
马福运 《唐都学刊》2007,23(5):117-120
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8.
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阐发是海德格尔哲学一个重要方面,伽达默尔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阐发也建立在海德格尔提供的基础之上.但是,伽达默尔之所以将时间概念表述为同时性、空间概念表述为"你",表明在将时间与空间概念的阐发落实于实际的发生与生成过程之时,其视角发生了转换.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视角不同,伽达默尔采用了"空·间性"视角.因而,当这一实际的生成过程得以落实之时,"空·间性"视角不仅使时间与空间概念获得了自身的内涵,也使对存在之领会展示为现实性的过程,由此,存在论走向了解释学.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对"人性恶"假设的推崇并不能掩盖其对个人自律的渴求.虽然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辩护者们对于在"人性恶"假设下个人自律何以可能的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论证,但是,如果追寻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人性恶"假设及其内在逻辑,则其对个人自律的渴求将难免走向自我消解和存在着内在阻滞.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在"人性恶"假设与对个人自律的渴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悖谬.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不仅是一系列经济发展指标,更重要的是现代的政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民主意识.然而我国当前的现状却是公民身份与公民意识严重脱节.这种状况的深层根源在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固着所导致的对现代文化的非理性抵抗.为此,我再次提出"好公民"概念.作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植入到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中,旨在融合现代政治法律文化对"公民"的内在要求和我国传统文化对"好人"的一贯诉求,使现代化的政治文明和法律文明因注入儒家文化的血脉而不再给我们一种完全疏离于本土文化的异己感和外在感,促使广大社会成员自觉完成法治社会"公民"的角色转换,以文化的和谐来构建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