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长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2):78-79,92
1957年出版的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构建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拉开了第二次"认知革命"的序幕。在书中,乔姆斯基关注人脑的形式属性和普遍语法,注重理论的构建,强调语言的解释性,采用假说—演绎性的理论方法,开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将对《句法结构》进行全新的视角剖析,研究其意义,并探讨为何语言学界称《句法结构》的问世掀起了语言学界的"乔姆斯基革命",即第二次"认知革命"。 相似文献
2.
3.
本世纪50年代末,美国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向在美国生根的描写语言学发起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20年后,当年的挑战者又受到语言学界多方面的学术挑战。本文对近年来语言学发展的新动向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4.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刚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研究和分析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起源及其发展,考察其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走向,可以使语言研究者对转换生成语法有一个总体和概括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心智器官,语言学可采用一种自然主义的研究,人们对大脑的研究就是对自然世界的某种侧面的研究,包括人们传统上所称的精神现象、过程和状态,通过建立清楚的解释性理论来对这些现象加以深刻的理解并进行高层次的研究。乔姆斯基"语言学是自然科学"的学说既有一定的进步性,即把研究对象从研究语言转移到研究人脑(普遍语法)是语言学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即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的创见和发展的逻辑基础都是类比,用自然科学中已有的系统和实证科学来研究人脑得不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一种形式化语法,是语言能力的模式。它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语法来揭示出操任何语言的人都具有的"普遍语法",或者说,通过探索人脑中的语言能力来解释人的生理机制,揭示人类自然语言习得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方语言研究过程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四大学术思潮为主线,对西方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现代语言学发展趋势的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天赋假说”是乔姆斯基提出的关于语言知识的一个假设。普特南对其展开了全面批评。但实际上,普特南所认为的“最初的语言是‘发明的’或‘学会的’,是通过攻占或模仿而推广的”这一观点,并非是反对“天赋假说”的证据,相反更证明了人类特性中的某种“天赋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王金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3):53-55
论述了国外对比语言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结构语言学对人类的语言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推动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方言学研究、词典编纂、外语教学和结构语法四个方面对美国结构语言学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文学批评界对于文学理论是否终结的争论层出不穷;2003年美国批评界的权威期刊《批评探索》所主办的一次对于理论的未来的研讨会,更是把这种争论推向了白热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功能亟待更新;同时,文本媒介的改变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契机。无论是批评家,还是普通大众,都需要适应新发展的理论的引导来探知新事物,也需要新的理论方法来反观旧事物。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解释模式除了包蕴价值模式外,还包蕴着逻辑模式,对文学理论解释中逻辑模式的揭示与研究是使文学理论走向自觉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文学基本理论的视阈来看,文学理论解释具有三种基本逻辑模式:因果模式、时间模式和功能模式。它们各具特点,共同存在于文学理论解释的话语形态中,成为文学理论科学性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田学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57-60
关于对人的"心智"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中世纪经院学派的语法学家,到近代的理性主义语言学派,都有过这方面的论述.在当代,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无疑是乔姆斯基首创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乔姆斯基发挥了笛卡尔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以及洪堡特关于"语言能力"的观点,重新提出了研究语言普遍现象的问题.生成语法不局限于对个别语言的研究,而是要揭示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它不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楚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的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从公共性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有必要的。文学观念趋于多元、“有学术”的文学理论论争、有文化抵抗意味的文论话语生产等公共性特征是值得赓续的审美范式文论传统,但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对审美作“意识哲学”的理解以及它可能存在的本质主义知识观则需要反思、调整和通变。 相似文献
18.
《天津社会科学》2016,(3)
20世纪60至80年代,文学研究进入理论的时代,此时的文学理论为克服印象式批评的弊端,主动向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借鉴概念范畴、论证逻辑、思维方法和视域框架。文学理论的这种科学化努力一方面使其理论品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却使其文学色彩迅速淡化,文学理论汇入文化理论洪流的同时也显现出非文学化的倾向。然而,文学理论毕竟难以成为严密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眼中具有寓言特质,这恰从另一面显示了文学理论的叙事特性。而承认和正视这一点,将会使文学理论的诸多不可替代的品质得以显现:它的体验式观察和见证式记录特征,它的建立在狩猎模式基础上的、面向未知世界的思维探险,它的因理论的狡诈而呈现出来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假定性,皆因自身叙事性的强化而彰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式则更偏向差异性的价值观,更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两种范式相互纠缠抵牾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不和谐音.反思这一范式的冲突,如何超越现代/后现代的对立,探寻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路向,乃是当下理论界需要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英美文学理论教材形成了流派理论史与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两种主要的编写模式,其共同特点是放弃从某一先在预设前提出发的理论演绎,平等交代各家各派学说,重视文学知识生成的特殊性与历史条件,关注理论的阐释功能和师生互动.这体现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构建方式和文学理论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理念的变化,对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及教材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