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人》2007,(6)
我就这样把自己嫁了出去:说不嫁海归还是嫁了海归,说不去相亲到底还是相了亲,说坚决不生孩子……但,结婚两个月就怀孕了。都是海归,谁怕谁啊我妈说,我给你相好了一门亲,早晨去晨练时相来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伴侣》2010,(3):57-57
娱乐圈谁最让人羡慕?小S!嫁了个疼自己的好老公,事业也是风生水起,活得潇洒至极。谁说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是黄脸婆?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9)
不管是选择买新车或新房子,甚至是该嫁谁、娶谁,我们的每一项决定都是在预测未来。我们想象着自己的取舍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而且通常选择自认为最满意的决定。我们其实并不  相似文献   

4.
灵舒 《国际公关》2012,(4):65-65
22点,出租车上,与老板通完电话,司机好奇地问:这么晚还在和老板谈工作啊?你老板不用照顾孩子陪老婆么?我随口一答:38岁女人,还未婚呢。司机一脸嫌弃:那这辈子没法嫁了哪个男人要那么老的女人啊!我倒是不敢苟同司机的偏激,38岁外企未婚高管可以嫁个不在乎年龄差距的ABc,可以嫁个二婚的富一代,当然说不定也能抓个“漏网之鱼”的王老五,更不济点儿,即使一直单身但有感情滋润,谁管他老的少的,能做个伴也不赖。缘分这事可遇不可求嘛。  相似文献   

5.
“哭嫁歌”乃普遍存在于西南地区的一种民歌、民俗,或言之,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其亦嫁,亦歌,亦哭;嫁而歌,哭而歌,歌而嫁,呈现着生动、深刻的生命意蕴,兼容着民俗学、文艺学、心理学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研究,细细述评。限于功力,本文仅粗描淡抹:说嫁,说歌,说哭。一、说“嫁”初民无婚。婚乃人类文化之创造,标志历史之过程。婚者,人类两性结合之特殊形态。因两性角度之不同,故可分而述之。按中国传统,或曰娶,或曰嫁。二者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6.
《可乐》2006,(5)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老皇历啦!那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女人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扛着走。如今不同,没嫁好?离了再嫁。找工作就更不是问题了,"骑马找马"谁不知道?不过,入错行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太离谱。你最好先闹明白自己究竟在哪些领域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赋,避免重蹈下面这些爷儿们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有一句古话叫做"只有剩下的男,没有剩下的女".意思是说:女人不愁嫁,只要是个女人都有男人要,只有剩下的男人,没有剩下的女人.现在还是女人不愁嫁的时代吗?各种信息显示,"剩女"时代已经来临了.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6,(10)
最大愿望编前会上,主编对我们提出的方案都不满意。他转转老板椅,说:"这样,说说你们的愿望吧,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挨个说……燕子,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燕子:"嫁个有钱人。"扣儿:"嫁有钱人太渺茫了,我就希望可以逛逛街。"一平:"嗯,我也想逛,不过想到西藏逛。"  相似文献   

9.
齐国“姑姊妹不嫁”与“巫儿”之俗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在齐国建国初期的国君阶层中曾流行过“姑姊妹不嫁”的遗风,但它至春秋初期后不再见于记载,而所谓齐襄公、齐桓公二位君主曾经有“姑姊妹不嫁”“污行”的史实也经不起推敲,其疑窦丛生,很难使人信服.并且所谓齐国民家“长女不嫁,为家主祠”的“巫儿”之俗,也并非只是替其家主祠,而是当时平民无儿子继承家庭中以长女招赘夫婿的一种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巧姐的结局,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不外乎是嫁与周姓秀才或嫁与板儿。这两种结局都有不妥之处:嫁与秀才的结局有违曹雪芹所留伏笔;嫁与板儿的结局则违背伦理,因为通过梳理刘姥姥与荣府关系可知巧姐比板儿高了一个辈分。根据文中一系列线索可以推知,巧姐真正的结局应该是经历流落“烟花巷”之难后,由荣府贵族小姐变为乡野村妇,在刘姥姥的庇护下过着隐姓埋名的清贫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小故事,以前流传得很火,说奥巴马老婆米歇尔去买花,花店老板说:“你真幸运,嫁给了一位总统!”她微微一笑说:“我嫁给你。你也是总统!”这就是美国女人的自信。美国女人相信,不是我嫁给谁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谁。嫁给谁我都幸福!婚姻不是美国女人的全部,她们不会为了家庭和孩子彻底放弃自己,美国女人信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当她们遭遇“小三”时,如果能原谅,就会放下过去,继续新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结婚前,他就不曾像别的男人那样追求女孩,三天送一束花,五天送一盒浓情巧克力,七天说一遍爱你到海枯到石烂到永远之类的爱情誓言。她曾犹豫过很长一段时间,下不了决心嫁他还是不嫁?嫁他吧?不会说情话不懂得浪漫的男人多乏味?最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古罗马,有无嫁资是区分正式婚姻与姘合的重要标志,嫁资制度由此而成为了罗马婚姻财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克服嫁资制度可能引致的不公平,平衡婚姻当事人之间和遗产继承人之间的利益,罗马法又创建了婚姻赠与和嫁资合算制度。这一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的罗马法理念,并对现代婚姻财产立法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嫁贫农、嫁工人、嫁军人,嫁大学生、嫁大款,四十多年来,女性婚恋观念的主旋律就这样随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此起彼伏,潮涨潮落。女性婚恋观念的沿革变迁,是反映女性自身发展状况同时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维度。时至今日,女性婚恋观念落在“嫁大款”的坐标上,这种价值取向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各有一首以“柳絮”为题的词,抒发了她们各自不同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黛玉在词中写道:“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她借填词抒怀,以柳絮自喻,表达了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和杀人的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愤慨,这是叛逆者的反抗呼声。而  相似文献   

16.
范二水 《中华魂》2014,(2):48-49
正陆游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1202年初,陆游在次子陆文龙赴吉州担任司理参军时,为其写了一首《送子龙赴吉州椽》:"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所被嘲,归舍却睡美。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得见已足(?)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  相似文献   

17.
干得好,也要嫁得好。不是说要嫁有钱人,而是一个灵魂可以共鸣的同伴!因为感情是一种太丰富、太细腻的东西。——许戈辉  相似文献   

18.
爱情求证     
出嫁前,女人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爱不爱他;出嫁后,考虑最多的却是自己是不是被爱。也可这样说,嫁前女人看重的是自己的感情;嫁后看重的则是对方的感情,是安全感。这就如某人将几十年的积蓄存入一家曾令自己倾心的银行,  相似文献   

19.
一字拾趣     
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递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相似文献   

20.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