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沫若以爱情诗创作走上新诗坛。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他说:“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指安娜——引注)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这些诗作于1916年,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新情诗。1925年,郭沫若创作爱情诗集《瓶》,这是他另一段浪漫而没有结果的爱情插曲的收获。《瓶》含序诗共43首,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纯爱情诗集之一。据作者说:“《瓶》在写出的当时自己颇适意”,发表后被吟诵一时,诗人蒲风称誉为“中国诗坛的空前的抒情长诗”。《瓶》之  相似文献   

2.
台湾著名诗人高準(1938— ),字正之,祖籍江苏金山。现任诗潮诗社社长,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他在1961、1971年先后获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及中国新诗学会诗奖。1972—1973年发表对台湾现代主义诗的长篇批判,提出“新八不主义”,为新诗大论战中的主要旗手。1977年又创办《诗潮》诗刊,揭橥“发扬民族精神”、“把握抒情本质”、“建立民主心态”、“关心社会民生”、“注重表达技巧”等旨趣。1981年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先后游历长城、泰山、三峡等名胜。高準著有诗集《高準诗集》,《葵心集》,散文集《山河纪行》,诗论集《中国大陆新诗评析(1916—1979)》,《详注中国古今名诗三百首》和《文学与社会》等。高準的诗及诗论,以其人格情操的峻洁,立论的高远和技巧的精湛,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现在哪里,他有哪些重要的诗学主张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诗史上,人们不会忘记朱自清的名字。他不但是最早在新诗恳地开辟草莱、辛勤耕耘的拓荒者之一,而且还是毕生关注着新诗发展,以大量新诗评论为新诗理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先驱者之一。众所周知,他是《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编选者,那篇著名的《导言》是对新诗第一个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诗和新诗理论都是从胡适开始的。他的新诗理论集中体现在1919年写的《谈新诗》一文中,也散见在评论、序言、通信中。尽管其理论并不系统,也欠深刻,但却代表了新诗开创初期的理论水平。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胡适的诗歌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以及文学研究会诸作者,大体上也这般作他们的诗。《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郭沫若的诗集《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关于《瓶》的题材问题,论者们则很少涉及;论及者又多含糊其辞。有人以为《瓶》“可能是从梁山伯祝英台恋爱悲剧中转化来的。”有人以为《瓶》是采取了梁、祝故事结尾的表现形式。”有人则干脆说《瓶》是一部“不涉及什么社会背景的单纯的恋爱诗集”。那么,《瓶》的创作究竟有无的背景?《瓶》的题材究竟是什么?弄  相似文献   

6.
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同志的《晓雪诗选》(四川民族出版社八三年版),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诗集)奖。欣喜之中,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重新阅读了这本大著。我们认为:这不仅是云南诗坛的重要收获,就诗集的艺术质量而言,获全国新诗优秀作品奖,也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7.
《你没读过的诗》以贤孙望先生所编《战前中国新诗选》一书为范本,吸纳近年来新诗文献整理方面的最新成果,试图为读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新诗选集.诗集所选为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未经收集整理及公开再版的民国新诗作品,这些作品均为值得记诵,应当传世,但却未经有效传播,长期遭到埋没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8.
台湾新诗自1923年诞生,风风雨雨,已历经了70个春秋。在这70年中,新诗应和着时代的变迁,由幼稚走向成熟,为文坛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成果和艺术经验,成为台湾文坛颇有成就的一个领域。而在这过程中诗坛出现的诸多文学现象,如诗潮、流派、诗社、诗刊、文学论争、诗人的文学活动和理论、创作等等,尤比其他文学领域显得复杂而突出。本文乃企图通过对这些诗坛现象的剖析,以深入认识台湾70年新诗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经验。 一、诗潮演变和新诗史的分期 诗潮,是在特定时代条件下,由诗人逐渐趋向一致的创作追求演化而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创作倾向和潮流。台湾新诗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诗潮多有变迁,而主潮则发生过三次巨变。 其一是现实主义主潮期(1923-1949): 1923年12月施文杞在《台湾民报》发表《送林耕余君随江校长渡南洋》,这是台湾最早的一首新诗。到1924年又有谢春木、杨云萍、张我军等的作品问世。它们标志着台湾新诗的诞生,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最早呈现出台湾新诗的现实主义风貌。 台湾新诗是台湾新文化运动的产儿,它和祖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具有深厚的精神联系。自1920年起,台湾一些有识之士便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和大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启发下发表文章,开始注意到以白话文学传播新思想的时代课题。而自1  相似文献   

9.
继《松涛吟》出版之后,薛维松同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又奉献出第二本诗集《海隅吟》。我有幸在诗集出版之前拜读了这部新诗稿。《海隅吟》将永葆生命力的是它对人民命运的热切关注,对人民的伟大创造的热情讴歌。《海隅吟》绝大部分诗篇是作者思想、工作、生活的记录,带...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诗坛上,我省中年诗人黄东成是一位颇有成绩的歌者。他从1953年发表第一首新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笔耕历史。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诗人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表了近千首新诗,其中结集出版的有叙事诗集《冬娃》(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抒情诗集《花魂吟》(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青春的旋律》(198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还有一些诗作散见于各报刊,正待结集。诗人在不倦的追求中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特色,我们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新诗散文化的理论倡导者当属胡适,创作实践最为成功的应是周作人.周作人的诗集《过去的生命》在其个人创作历程及新诗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住的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的评析.该诗集的诗体特征可以从散文化的文体、欧化语体、戏剧性和智性等几方面评析其在新诗发生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代末年文天祥有一部著名的诗集,题名《指南录》,卷首有两篇文章,一题《自序》,一题《后序》。研究者都认为《后序》是为诗集《指南录》写的,《自序》也是为诗集《指南录》写的。我认为前一结论无可非议,情况属实;后一结论是误解,大大的误解。《自序》根本不是为《指南录》写的序文。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虽有开辟鸿蒙之功,但也留下了明显的遗传胎记,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过渡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集中大部分作品的政治和伦理性质,二是新旧兼收的编排体例。这种带有浓厚旧体诗特征的新诗构建,既是诗体演变的艺术规律,也给白话新诗留下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的《望舒草》是中国新诗史上一部里程碑似的重要诗集。该诗集用象征手法,以大量的意象婉曲地表达着作者的烦忧、孤寂与虚无。种种意象,盘错交织。为便于叙述与理解,本文将此种种意象划分为指向失落情绪、象征希望与理想、自我象喻三大系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白话新诗整体上难以摆脱母语方言化的历史语境,受此影响的白话新诗在不同媒介上刊布、重版的过程中,实际上也面临一个方言化与去方言化的纠缠过程。以《尝试集》《志摩的诗》《十年诗选》等诗集为例,可阐释这一过程的不同侧面与成因,不同版本所呈现出的历史面貌与修改模式,以及操作过程中遭遇的新诗语言困境。  相似文献   

17.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文学革命以来,新诗取代旧体诗,此一状况下的"咏"物"诗,"物"是载体、媒介,或起兴。在研究咏物诗长期发展过程的此时此刻,必须以"物质文化"、"视觉文化"等论述着眼,从诗人创作轨迹及作品进行研究,跳脱广泛的咏物,进入精致咏物;由一般物,进入深含历史的、文化的物之书写。台湾诗人张错,从《浪游者之歌》、《另一种遥望》、《咏物》、《连枝草》诗集,丰硕且精纯地示范了诗人如何以诗的语言进出"文物"与"历史"﹔从物质文化出发,以强烈的抒情笔法,既写物之风华与视觉美感,然因物而生之文化底蕴与时空沧桑,亦缠揉其间,堪称当代最有企图的文玩书写者,亦将台湾现代咏物史,带入精粹的物质文化诗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陈梦家研究分为两个时期,即30年代的陈梦家研究和70年代后期至今的陈梦家研究。一1931年1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这部诗集被称为新诗“寂莫里的火星”①,有关陈梦家诗歌的评论由此展开。在1931年3月出版的《新月》月刊...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不仅以其辉煌的诗篇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以其卓有见地的诗论为中国新诗美学的建立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诗论内容丰富,有着一以贯之的美学主张.一九三五年,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郭沫若)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狂飚突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唱出了“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最强音,从而为我国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女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既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孕育的结果,又是诗人独具个性的诗论的产物。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作家一定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样,任何诗篇,也都是在诗人一定的诗歌美学观指导下的产物。个性解放和泛神论是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