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东南亚华人自治是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南亚华人自治的两大支柱,华人公堂与宗亲组织在东南亚华人的社会生活中,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藉由这种形式,在东南亚国家广为传播,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域外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于浩 《中州学刊》2014,(5):62-67
法律体系承载并折射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法律现象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进行认知是研究法律价值与法治秩序的一种进路。这种认知能在虚实之间展开对法律本身的审视与反思,并展示出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的碰撞、融合与重构。中国法律文化中蕴含"天道""情理"等伦理观念,而西方法律文化受宗教传统影响,其中包含法律与生命、伦理、宗教之关系的追问。中西方法律文化在伦理与宗教之维上的分野以及二者在证成法律的正当性上的殊途同归,为研究法律文化对法治秩序建构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中国的法治秩序建构既要关注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源问题,又要关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要立足中国国情,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对食盐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是世界各国经济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现象.但与西方中世纪的专卖相比,中国古代的禁榷(专卖)制度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其制度运行中的财政导向性也更为明显.围绕着这种财政导向性,传统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强烈管制主义色彩的庞大社会控制体系,并成为古代社会经济法制的主干.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禁榷法律制度对整个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商业文明乃至社会心理的形成都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析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现代化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现代化的冲突汪俊英法治现代化是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新的法律体系建构之初即与传统法律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和冲突,而自始处于一种相互碰撞、相互消长的作用状态,这样的法律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民法缺失的法律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特征分别表现为集团权力本位,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和对法的本质认识上的“法自君出”观念。这种特征的法律文化,与民法的形成和存在所需求的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保障人民自由为功能、以理性为法律建构的灵魂的法律文化存在着根本的背离和冲突,在这样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之下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民法。  相似文献   

6.
多元法律文化互动的多元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比较法研究仅仅注重对不同法律文化的比较 ,而未能关注不同法律文化的互动问题。在当今世界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是一个正在改变世界法律文化格局、影响各国法律发展走向的基本现象。从功能论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为功能上的比较和竞争。互动法则是优胜劣汰 ,即功能好者、强者得势 ,功能差者、弱者淘汰。从解释学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为不同法律文化意义系统的互相解释、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动的结果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 ,而是双方都被对方所改变 ,渐次达到互相融合。从冲突论的角度透视 ,法律文化的冲突不过是不同社会群体、阶级或阶层之间的社会冲突的一方面。一种法律文化在冲突中处于何种地位 ,取决于法律文化的倡导者在整个社会的冲突中处于何种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泽 《社会科学家》2012,(3):102-104
我国传统社会与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迥异,形成了天理、人伦至上与法律至上两种不同的理性精神。在西方,法律至上精神渗透于伦理文化与法律文化的根底中。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法律只是执行天理、人伦的工具而已。法律至上精神是现代法治运行的精神动力,而我国传统社会中又缺乏这种重要的法律至上精神的引导。因此,文章倡导在现代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弘扬西方市民社会生成的法律至上精神,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比较中,法律传统的差异格外引人注目。西方理论家对法学的深入探讨、精辟论述,西方人强烈的法律意识,正是中国社会的巨大缺陷。这一缺陷造就了专制的中国古代社会,也造成了现实中人们法律意识薄弱的种种弊端。正因如此,人们对法律传统的批判格外激烈。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的法律传统是文化传统中的糟粕。在现行的法制建设中,必须彻底否定之。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汉唐制度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时政制、律令多有革故,亦不乏鼎新,并以法律儒家化为其标榜,发展为隋唐制度之渊,是隋唐达到中华法制高峰的基石。魏晋法律文化有着传承、解放、独立三个特质,正是受当时学术分野所影响,也是魏晋文化的风度与风流所造就。将魏晋法律文化置于其时文化大环境,特若学术环境而言,更能考察在整个社会巨变背景下,魏晋法律文化作为魏晋文化的一个因子,是如何与其时历史发展密切关联并交互影响,又如何丰富魏晋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彭蕾 《理论界》2008,(2):75-76
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法律文化,一般是指这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积淀下来的法律价值观,以及将这种价值观予以社会化的方法。所谓传统法律文化,就是指的那些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超脱于经济基础,至今仍对社会法制产生重大影响的那部分法律文化。本文就是在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历史上主流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文化的解读,寻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点启示。最后,笔者得出结论:还原历史,尊重历史,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的现代法制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文化的历史发展与近代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渊源看,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根基最深厚、民族认同感最强烈、实际影响最深远的法律文化传统。自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已开始发生一场不可逆转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正在逐步地失去,而开始面临着一种全新的生存环境。古代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已经瓦解,但其包含的很多因素则分散地以各种形式延续下来,法律意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不少内容在现代仍具有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诚信原则具有普遍的民法文化意义。我国古代民法以习惯法为主,深受儒家伦理的支配。从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早期儒家诚信思想对我国古代民法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文化所蕴含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资源的发掘、整理、发展与创新对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源远流长,有着范围宽广、内容宏大、思想精深的体系。它之所以不断演化又相互承接,既体现了思想家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对人性发展与完善的高度关注,又反映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与教育制度上的不同方略。中国传统文化更以其极强的实践性而普遍地渗透在大众社会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宋磊  常青 《学术探索》2013,(12):46-50
文化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构建我国法制体系的基本需要,也是一种权利回归和真实化的体现,更是构建文化强国的一种必须。文化法制建设遵循其他领域法制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环节始于其基本理论终于文化法制的执行。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文化为基本的逻辑出发点,对文化基本问题的研究就成了文化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前提。文化具有自由性、整合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贯穿文化研究的始终,对这些问题的深刻研究有利于对文化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文化的法制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柳 《学术探索》2013,(1):136-139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元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许许多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文化精髓。中国传统元素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一风格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只有真正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也才能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使之走向世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生产、设计出更多的由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产品,到那时中国才会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更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的群众文化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是中国梦理念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社会创造活力,是实现中国梦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发挥群众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要从群众文化建设自身特点与规律出发,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培育良好的社会共识为着眼点,坚持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建设方针,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扩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转型是中国现代化的深层机制,是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实现文化转型。而实现文化转型,具备强烈的文化忧惠意识是前提,塑造国民的理性精神则是其重要的支撑点,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当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整体而言,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中国人经历了由自足到自负,由自卑到自残,由自尊到自信的螺旋上升的心路历程,这给予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启示是,要在文化心态上保持不卑不亢,并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古学、今学与西学结合起来,打造"新国学",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孔智光 《文史哲》2002,(4):77-81
从中国和日本考古文物、古代文献、古史传说来看 ,中国上古审美文化对日本绳文时代审美文化曾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影响表现为以山东后李文化为代表的“太昊时代”审美文化对绳文时代草创期、早期审美文化的辐射 ;中期影响表现为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少昊时代”审美文化对绳文时代前期、中期审美文化的渗透 ;晚期影响表现为商周时代青铜、玉雕等审美文化因素在绳文时代后期、晚期审美文化中的凝聚。由于接受了中国上古审美文化的影响 ,日本绳文时代无论是在太阳崇拜、火崇拜、凤鸟崇拜、鸡崇拜等深层文化观念方面 ,还是在整体造型、陶塑装饰、抽象纹样等审美形式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从而呈现出由神秘古拙到神奇华美再到庄重秀雅的风格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