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尔泰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提供有效知识,并给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在1894年写的<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狄尔泰详细论证了他心目中的描述心理学应该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理由.由于受到批评,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理论的确存在着相当的困难:(1)虽然经历可以给我们精神生命的过程中的关联整体或形式统一,但它不能揭示这过程的实际运动;(2)观察能看到的精神生命的范围是有限的;(3)我们用来向内省提问题和解释其结果的术语"属于被许多因素制约的语言用法".不可避免会影响真正的问题.最后,狄尔泰开始怀疑是否通过直接内省可以发现关联整体本身.这迫使狄尔泰另寻新路一如果没有通向生命本身的捷径,则通过间接的途径.这个间接的途径,是生命的表达(Ausdruck).狄尔泰晚年思想的转变,深受胡塞尔的影响.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失败及其出路象征着整个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转折,这就是经过意义到事物,"从心灵驱逐思想".相比这个转折."语言学转向"只是皮相的提法,它是"语言学转向"的实质.可是这个极为深刻重要的转折至今很少为人注意,而所谓"语言学转向"却被一切人挂在嘴上.  相似文献   

2.
狄尔泰哲学探寻的目的在于普遍有效地理解社会历史实在而最终把握历史中的人类精神生命。本文以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狄尔泰在后期的生命解释学构想中关于生命范畴理论的讨论。文章认为生命范畴作为理解历史中人类生命的理智性工具,它保证了人类个体以一种“原路返回”的方式对社会历史实在进行认知的普遍有效性,这就揭示出生命范畴对于狄尔泰搭建“历史理性批判”大厦或构造生命解释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胡塞尔现象学和狄尔泰生命哲学的批判继承 ,是海德格尔前期人学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来源。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论分析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在内容上 ,所继承的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现象‘背后’本质上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这一方向。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论分析的个体性人学实质与狄尔泰的生命是“个体”的生命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他对此在时间性历史性的探索 ,直接来自对狄尔泰关于人的生命是历史性过程的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4.
狄尔泰的新浪漫主义美学对西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非常值得探究。生命与体验是狄尔泰新浪漫主义美学的基础。其中,生命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或心灵,体验则是一种直接化、当下化的、本我本己的感性经验,审美活动的真正理解对象就是指蕴藏在艺术作品中的生命体验。狄尔泰认为,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想象,一部艺术作品的优劣根本上是由想象力的高低决定的。狄尔泰对想象力的理解具有浓重的科学主义倾向。在诸种艺术形式中,诗对生命体验的表现最直接、最丰富、最深刻,因此诗应是最高级别的艺术形式。狄尔泰非常珍视个体性在美学上的价值,他认为在传记文学里,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要与其独特个性、生命历程等审美要素综合一起才能得到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狄尔泰为使人文科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而将之区别于自然科学,并在后期思想中努力通过生命解释学为其普遍有效性知识提供哲学依据,然而历史意识的贯彻却要求理解活动高度重视人文科学的生命倾向。深入理解狄尔泰生命解释学中的这种二难困境,有助于全面把握其解释学理论和深入理解解释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生命教育中涉及三大重点问题:生命困顿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和生死问题,推进生命教育是提升学生及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奠定人文科学坚实的哲学基础,狄尔泰在其后期思想中探讨了生命解释学中的理解问题,同时为了使这种认知方式更加适合于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他又把理解作了一种理性与非理性融汇式的本质性构想。本文从近代西方认识论哲学和现代解释学的发展角度分析了狄尔泰这种理解观的产生背景、缘由、表现及其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为人文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过程中,历经了从心理学方法向解释学方法的转变,而"客观精神"概念的提出则构成该转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作者从历时态的角度剖析了狄尔泰"客观精神"概念的提出、内涵、范围、特点及其对于狄尔泰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音乐教育的使命及其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音乐教育是最接近生命本真的教育,生命化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要切实解决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中的问题,使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必须回归其生命的灵动性,构建生命化的音乐课程并以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本文试图通过对生命教育以及音乐教育的本体论解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探索我国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为构建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生命教育中涉及三大重点问题:生命困顿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和生死问题,推进生命教育是提升学生及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