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在全国已广泛地开展起来。实践证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式,是我国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这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方法。本文侧重阐述如何看待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完善承包经营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不少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没有违约责任的条款,或者只规定承包方的违约责任而不规定发包方的违约责任。有些合同虽写明双方应负的违约责任,但在一方特别是发包方违反合同时,其违约责任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承担和追究,使合同中的这一条款形同虚设。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保证承包经营合同的全面履行和切实兑现,对合同双方如何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应当深入研讨。本文想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承包经营合同双方承担违药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对全民财产究竟享有什么性质的权利,不仅是关系到企业利益,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和杜会利益的重要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财产权性质问题,并对法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流行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全文六个部分:(一)方法论问题;(二)国有企业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三)国有企业“相对所有权论”置疑;(四)“企业所有权”观点的不可行性;(五)是经营权还是经营管理权?(六)国有企业财产权的部门法性质及其意义简述。  相似文献   

4.
七、色情媒介及其审查制度一个政府限制法律承诺的成人去接触色情媒介在道义上是正当的吗?这里很明显地涉及所谓“自由限度原则”(Liberty—Limiting Principle)。该原则可进一步细分为:(1)伤害原则——个人自由应以不伤害别人为度;(2)法律家长主义(legal paternalism)原则——个人自由应以不伤害自我为度;(3)法律道德主义(legal moralism)原则——个人自由应以防止不道德行为为度;(4)冒犯原则——个人自由应以不冒犯别人为度。初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利益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金花 《浙江学刊》2003,(4):175-178
本文通过对台州市椒江城郊农村的调查和个案分析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利益保护问题作了专题研讨 ,对相关问题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以下三条对策 :(一 )规范政府行为 ;(二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 ,合理确定土地征用价格 ;(三 )坚持社保优先原则 ,管好用好土地补偿费。  相似文献   

6.
论法的原则     
法的原则不仅是法学理论的重要问题,而且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法学教科书常提到法的原则,而理论上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联系我国实际,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全文分四个部分:(一)法的原则的概念和特点;(二)法的原则的作用;(三)法的原则的分类、层次;(四)法的制定原则和法的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民众的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要遵循公平正义、基本保障和平等协商的原则,在法律、政策、规划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持续做出努力,着力解决就业、初次分配、再分配、社会保障等利益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可以依产业性质、企业规模、技术特点而有所不同。无论实行哪种经营责任制,都要运用法律手段,以契约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本文认为,小型工商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运用法制机制来重新构造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大突破,因此探讨租赁经营中的法律调整问题,对于运用经济法制促进和保障租赁经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分五个部分:(一)租赁经营法律关系的特征;(二)租赁经营中承租人的法律地位;(三)租赁经营风险责任担保制度;(四)运用政策、法制促进和保障租赁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四个土地案例探索基层社会秩序的性质,并尝试对土地使用规则不能确定的原因做出解释。文章指出,在政治和法律各自的活动领域及活动原则未经区分(分化)的状况下,不存在包含确定性原则和限定性合法性声称的法律系统,而是有多种潜在的规则“等待”被社会合法化。规则被“选中”的最后结果受到执行者身份、阐释公共利益的能力以及力量对比因素的影响,但它只在一次事件中使用。这不是法治秩序,而是对‘治’的规则进行选择竞争的政治秩序。其性质在于:不是根据确定的标准辨认正当利益(是否有理的“根据原则”),而是根据力量对比取舍各种规则(是否有人的“力量原则”)。因此,土地使用规则随着利益、力量的变动而不确定。对照“法律衡量模式”,作者用“利益政治模式”表达这一社会秩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选举表决规程中的基数制问题研究施显生“多数决”是民主制的基本原则,其中的绝对多数制一直存在着两种计算基数的矛盾。本文从法律制度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实证材料作了概括,对两种基数制从法理上作了定量定性的比较研究,首次提出了作为分析。工具的“缺席效应”、...  相似文献   

11.
罪刑法定司法化的观念障碍与立法缺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刑事法治的首要任务是厘清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观念及技术上的诸多障碍。观念障碍主要是指人们并未辨明三个悖论。 ( 1)规则变化与社会秩序 :罪刑法定表达的是对秩序的渴求 ,但作为规则的法并不能直接实现法治秩序 ;( 2 )立法权力与法律神话 :立法者通过成文法凭借权力表达一种真理话语 ,但对法律规则的依赖可能会产生立法一贯正确的神话或迷思 ;( 3)法条繁复与司法“懒惰” :以理性设计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的法律生产的直接副产品是可能增强司法惰性。而技术障碍则是我国刑法中立法技术上的不足 ,对此作者从立法确定性、立法合理性和立法明确性三个角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制度具有内在公正性,能够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公正。以社会制度建设保障分配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一个社会将个人追求分配正义的个体意向性整合为集体意向性,形成审视分配正义问题的社会视角,树立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观,更有效地保护伸张分配正义的行为和惩罚破坏分配正义的行为,并维护和增进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历史基础的差异,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有五个不同:(1)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农业经济向农工商综合经济转换的所有制选择不同;(2)农业向工业转换的原始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不同;(3)商品所形成和依据的市场体系不同;(4)收入分配和致富道路不同;(5)人口移动方式和小城镇建设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繁荣,需要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作者从(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传统理解,(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不存在的;(三)衡量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标准;(四)附加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五)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与法学理论的多元化等五个方面,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十项法律对策:(一)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迎接新技术革命法律对策的经验的三结合;(二)以法律手段保证科技、经济、社会三者的同步发展;(三)以法律手段保证国家、科研和教学机构、企业三者在科技发展中紧密结合、协力攻关;(四)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三结合;(五)中央立法领导机构、受委托的部门立法起草机构和地方立法机构的三结合;(六)近期、中期、长期立法规划三结合;(七)科技进步的基础性立法、高技术立法和相关性立法三结合;(八)立法中的立、改、废三结合;(九)立法、司法、守法三结合;(十)法制实施、法制宣教、法学研究三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利益理论始终是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一,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民利益主体范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集体对人民利益主体范围的界定呈现出日益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特性.第二,不断丰富和廓清人民利益的内涵.对于人民利益的具体内容,经历了一段从侧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到利益多元化,关注切身利益的探索历程.第三,坚持和不断修正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提倡统筹兼顾多种利益关系,但也有所变化:由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发展到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共享利益的原则.第四,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由主张平均主义分配,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当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第五,不断探索和丰富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由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直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总之,中国共产党利益思想理论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轨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17.
论利益规则法律化李玉基利益的非法律化处分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的主要因素。承认利益规则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益法律机制,将利益规则上升为市场经济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法制建设的历史必然。利益规则法律化就是将现...  相似文献   

18.
莫小春 《创新》2011,5(5):78-80
惩罚性赔偿的目的是惩罚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消费关系视域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但由于惩罚性赔偿过低,基数计算不合理,适用范围过窄等原因,实践中发挥作用不明显。以实际损失为赔偿基数,并确定赔偿下限,在消费诉讼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扩大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中的利益协调与利益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体制的转型,不仅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大变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大调整。本文从妥善调整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角度,对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利益补偿原则与手段,以及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贺平 《日本学刊》2010,(3):63-76
二战后日本的农地流转制度改革贯穿了其城市化、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全过程。随着对《农地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主要法律及相关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日本对农地流转的限制逐步放宽。其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基本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了少数集团的利益垄断。农户成为立法调整、政策变更和利益分配的受益主体。凭借农地流转活动的发展,日本农户的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出现倒置。土地分散经营的状况也有所好转,单位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