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科学革命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革命的人文精神,是科学和哲学共同尊崇的精神,认识它对于时下倡导的科学与人文的沟通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是追求自由的学问,是人类智慧的自由发明,科学存在的本质在于自由。寻求外在世界的规律,必须进行自由的探索,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认识要成为可能,必须具有思辨性的先验预设,科学认识的本质在于思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取得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 ,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研究科学、伪科学、迷信 ,区别科学、伪科学、迷信 ,并且分别进行研究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现实中 ,只有准确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 ,更好地弘扬科学 ,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 ,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3.
2006年,在我国科学文化领域,引发了两场大的论争,一是中医废存之争;二是学者们联合签名要求科普法中废除"伪科学"提法所引发的大辩论。这两场大论争中所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很值得我国从事科学、科学管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人们深入思考。对待科学文化领域中的论争不能通过行政干预、领导表态或把问题政治化的手段来解决;不要把"科学"作为审视、评判一切正或误、好或坏、去或留、存或亡的标准;科学同非科学、伪科学之间有确定的、公认的界线,不能以所谓的东西方科学差别、近现代科学与传统科学、近现代科学与21世纪新兴科学的不同来模糊科学的界线,借口反对西化、保护传统、反对还原论科学来否定科学。  相似文献   

4.
有科学就有“伪科学”。但对于“伪科学”的划定,却存在各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而且要清楚明白地对其界定也绝非易事。因为人们往往把它和“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相纠葛;加上鉴定何为“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也十分困难,这就更需要人们在否定“伪科学”的时候,慎重小心,以免扼杀科学的雏形。再者即便是“伪科学”,也会在方法论上带来启发性;在知识论上,为成熟的科学理论上演前奏;在理论实践上,导致自由的生命精神透过幽夜的云雾,从中进发出新的思想、概念或形式,反映人类认识的多元性,意识的能动性和开放性,在精神的奇思臆想层面为人类从事发明创造提供宝贵的财富和源泉。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科学作为卓有成效的认识方式,是建立在几个基本的理性信念即存在信念、可识信念和经验信念之上的.这些信念潜存于任何现实的科学认识活动过程中,规范、指导着实际科学认识存在信念为科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存在框架;可识信念明确了科学的目标和方向;经验信念则确立起科学的现实基础.它们统一为科学理念.科学理念则构成科学的全部根基,是科学认识的根本逻辑前提没有科学理念,科学既不可能生发,也不可能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它的要害就是否定科学进步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意味着理性,证明了理性,也是理性的造物。现代科学与理性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需要科学的每一处都呼唤着理性和反对非理性。工业社会及其现代科学中的理性是由认识论哲学所确立起来的,可以表述为纯粹理性,并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演化为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等。其实,它们都可以归入形式理性的范畴。20世纪后期,人们发现对这种形式理性的追求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因而提出了把握实质理性的构想,而且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中也发现了“价值理性”的内涵。但是,对于实质理性的建构并未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应急响应式的即时行动对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用经验理性置换纯粹理性、科学理性等。经验理性是实践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行动中的理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环境公民社会”的发展,需要传媒构建、拓展环境“公共领域”,促进环境议题的“公民赋权”,用“媒体理性”引导公众环境运动的“理性参与”;需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公民环境权,实现“公民环境权”由道德“应有权利” 向“法定权利”、“实有权利”的飞跃;需要普通公民向“生态公民”蜕变,需要环境NGO积极承担吸引民众环境参与和培育“生态公民”的重任,实现普通民众与精英知识分子在“环境公民社会”中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在百年报刊科学话语中,科学与封建迷信、伪科学的交锋是一条基本线索,成为“世纪的角逐”。但最为突出的有两次:一次是五四前后《新青年》为代表的进步报刊对灵学会为代表的封建迷信与伪科学势力的声讨和批判,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长达20年的围绕人体特异功能的拉锯式持久战。科学与封建迷信及伪科学历经百年的角逐,说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中科学精神还是十分匮乏,科学教育和科学启蒙还是一项十分需要、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0.
揭示了伪科学的本质 ,剖析了伪科学近年来在我国日渐泛滥的原因 ,同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只有倡导理性 ,崇尚科学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伪科学赖于生存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斯密悖论”至今仍没有得以解决;“矛盾人”观点在探讨人自身矛盾显著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方法论缺陷;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牲、善与恶、义与利等具体矛盾形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因,并试图以“矛盾人”解答所谓的“斯密悖论”。  相似文献   

14.
客观真理论与相关哲学原理相冲突,不能合理地说明意识论、真理论与谬误论之间的关系,造成哲学体系内在的矛盾。真理问题具有厚重的人学意蕴和坚实的人性根据,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属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真理,人的本质怎样,真理的本质就怎样,真理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又一重要治国方略.怎样认识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其一,可以从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局限性;道德建设的特殊性、重要性;时代呼唤"以法"、"以德"治国等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其二,可以从"以法"、"以德"在治国上相辅相承,一是共同调节主要社会关系,具有一致性;二是分别调节一定社会关系,具有互补性等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谈量词"个"与"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量词"个"与"位"的使用规范入手,分析量词"个"与"位"的语义特征和使用范围的不同,以及产生这些区别的历史、文化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孔门训勉学者,为学固须博学、慎思.究明学术之"体"外,尤当体现其"成德达材"之"用",进而,发挥其"经世济民"之功.是以,宋初胡安定先生倡"明体达用"之说.明末李二曲先生承胡氏之意,而谓:"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儒学不仅体大而思精,本末分明.其"务本尚德"之教化,旨在引领世人由"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之道,明白而可行.儒家大道,亦广为后世运用,发挥于政治、教育、艺文、工商管理等方面.儒学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学术之主流核心,亦成为历史最悠久、影响层面最为广阔之学术思想.且直接影响于周边诸多国家,而形成所谓"儒家文化生活圈",更随华人之侨徙,而远播于世界各地.故而除论析儒学之"体"与"用"之大端,呼吁儒学同好,为学除当究明其"体"外,尤须体现、恢宏儒学之大"用",以成就"经世济民"之功.  相似文献   

18.
关于"DV时代"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V的问世不仅降低了影像制作成本,也带来诸多工作上的便利,为影像话语权的下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DV使专业影像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把"新浪潮"倡导的"作者电影"变成了真正的全球化的现实.DV的普及,将打破影像领域的贵族化传统,重新确立其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DV改变了原有的影像格局,使影像文化呈现出多种色彩交相辉映的态势,而"民间影像"往往"从最低的地方开始拍摄",普遍表现出对身边熟悉题材的关注.DV不仅带来了影像制作者、作品内容和传播途径的重大变化,也适应并进一步促成了影像受众的细分.由于数字视频设备的出现,胶片电影非实时的、单向传播的方式已被推进到了实时的、双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在经济多样化、政治民主化、教育大众化、艺术通俗化的时代大潮中,影像艺术的平民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博(二)《民之父母》9简“”字的释读,学术界颇有分歧,或释为“许”字繁文而读如字,或释为“许”字繁文而读为“语”,或释为“诗”字异构,或释为“辩”字异体,或疑为“语”字异体。文章辨析各家之说,断以己意,在较为详细的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当为“语”之异体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思想主张修习禅定,其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其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本文主要通过对枯山水庭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砂、石景观及其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来阐述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