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人是自我的地狱"贯穿于萨特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后期的著作《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把匮乏作为人际关系异化的物质起源,把意识的投射性作为人际关系异化的心理基础,对"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企图通过"第三者"的设定来超越"他人即地狱"的困境。虽然这一"超越设定"本身存在问题,但萨特的人际关系异化论有其深刻之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他人是法国现象学存在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其实质是探讨他人如何存在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问题。萨特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法国学界最早谈论他人问题的思想先驱,在批判继承康德、胡塞尔、黑格尔及海德格尔的他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他人哲学。萨特的"他人"不同于康德、胡塞尔及黑格尔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他人",也区别于海德格尔的与自我"共在"的"他人",而是真正从存在论出发的与自我相"冲突"的"他人"。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生存际遇的关注是萨特从事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前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本真性的存在方式.在早期萨特<存在与虚无>的思想中,"注视"是人与人之问的最根本的关系.在"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是共同主体性的关系,而只能是交互主客体的关系,一种否定的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的自为存在的超越性被他人所超越,被对象化为客体,于是,主体性在我身上脱落.为了回避这种被对象化的危险,我要求颠倒凝视关系的方向.因此,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对立、冲突与危险.这就是他所谓的主体间性的"麦杜莎"情结.萨特在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之后,紧接着创作的戏剧<禁闭>无疑是他的这一理论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与虚无》与《伦理学笔记》中,萨特提出了另一种伦理学概念,这个概念来自长期以来的一种争论。萨特认为,道德问题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的:即究竟什么是他人道德的哲学价值?换句话说,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萨特认为,人是自己所不是的东西或人不是他所是的东西,这就是关于人类本体论的道德真理。在他人问题上有某种道德旨趣,这主要表现在现象学意识和主体之间关系的结构上。萨特帮助我们理解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验在于我们自己并不处于反思的状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我们的真实愿望没有多少关系,于是,我成为为他之人,而并没有忠实我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一、萨特与波伏娃?“同居”的思想追求 关于萨特与波伏娃的两性关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舆论热议的一个话题。 英国《新政治家》的主编保罗·约翰逊,在《萨特:“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一文中,对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杨献珍同志说: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  相似文献   

7.
萨特的谋划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他人问题的讨论是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一个重点。由于无法解决他人与自我之间的悖论,海德格尔和萨特都未能较好地回应这一问题。梅洛-庞蒂援引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改造和修正了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他人理论。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方面,梅洛-庞蒂的他人理论具有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印记;另一方面,他的理论又反过来重构和解构了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匮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地狱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现在封建制度在我国虽不复存在,但地狱观念,仍旧影响着某些人的思想。本文试图就“地狱”观念在我国的形成与演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评萨特文学的哲学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特的文学作品,一度蜚声于二次大战后的资本主义文坛,近几年来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究竟应如何看待萨特的文学,则褒贬不一,大相径庭。 法国评论家莫罗亚在《评萨特》中说:“萨特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其次才是小说家。他的长、短篇小说、戏剧,都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体现。正是他的哲学思想吸引了他的同时代的人。把哲学和文学联系起来的念头,造就他成为一个名人”。这是正确的论断。可以说,萨特的文学是一种哲学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艺术规律的概念和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规律就是指事物产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指出黑格尔这样一种“活的思想”:“规律的概念是人对于世界过程的统一和联系、相互依赖和整体性的认识的一个阶段。”还强调说:“规律就是关系。”①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握某一事物的规律就必须深入到该事物的诸种关系之中,研究该事物产  相似文献   

18.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是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所着力进行的工作之一,就是从人类实践活动的“综合运动的可知的统一性中揭示自由与必然的矛盾以及二者之间不可消解的联系”。因此,研究《辩证理性批判》中的自由与必然观,对于深入了解和批判萨特的哲学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讨主客体关系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一)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首先对“自由”和“必然”这两个概念的涵义作了独出心裁的规定。他说,这里所谓自由,“是实践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生存诗学思想的突出特点在于,他始终从审美创造活动中"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角度来观照人的生存问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生存-创造理论。本文拟从巴赫金的基本生存诗学主题入手,围绕其生存诗学的主要视角——审美创造活动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探讨"自我"与"他人"在审美创造与生存实践中的共生关系,思考巴赫金这一思想所开启的独特的生存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是我还是他?--论拉康的自我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根源上说,自我一开始就是一个他人.借助于想像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主体把这一他人当作了自我.然而,想像的统一性并没能掩盖由他人的他性所带来的分裂性与异己性.自我总是把他人误认为自己,而不知自己就是一个他人这一关于自身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