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一宗教和艺术,同属于人类社会中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们又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反映。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凝炼的物态化表现,它用生动、典型的具体形象审美地、能动地反映世界,带有积极的因素;宗教则是人类在不可抗拒的必然力量面前一种无能、屈从的意识活动的集中表现,它用所谓“天国”的形式虚幻地、颠倒地反映世界,带有明显的消极因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寺院意象。寺院里的“神”和“圣徒”等宗教象征符号被创作主体消解和颠覆,摧毁了神圣的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使“神本位”回到“人本位”,甚至“人体本位”。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在过去它“既是被压迫者的叹息、又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宗教是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农村的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就是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在江南文化的世界里,潘维是鲜明的诗性符号之一。作为潘维灵魂基因元素的外化,“江南雨水”、“少女”、“太湖”、“巨龙”等江南文化地理意象,既是潘维破译江南文化的诗意密码,又是读者破译潘维灵魂密码的钥匙。他宣称自己是“汉语诗魂的守护者”。他对于“汉语帝王”角色的自期,显示出他的诗学野心。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极为敏感,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是他的诗作当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颜色。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以红色追求理想、真理,以黑色加深文本的现代意义。意象的由“红”到“黑”,显示了诗人审美取向及文化取向甚至人生道路的转向与深入。  相似文献   

6.
正像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大家都创造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象一样 ,泰戈尔也不例外。泰戈尔短篇小说中出现的“恒河”、“童婚”、“寡妇殉葬”、“种姓”、“奶牛”等意象及诸多的“僧侣”意象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印度性”和印度意味 ,不仅令中国读者耳目一新 ,且难以忘怀。鉴于他的短篇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他的诗人气质 ,作品中往往多“仿象”、“喻象”和“兴象” ,则很少“抽象”。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审美意象之所以令人着迷 ,主要在于它具备了这样四个审美特征 :1 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完满结合 ;2 强烈的抒情色调的诗意笼罩 ;3 浓郁的宗教意蕴和人性意味 ;4 令人目不暇接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长诗《老水手之歌》,以老水手和婚宴客人的对话为主要内容,通过老水手的叙述营造了特殊的“炼狱”环境意象,而诗中的人物形象更是蕴含着独特的宗教原型,是一首蕴含浓厚宗教神话色彩的诗歌。在诗中,以红色为底色的航海过程象征着耶稣由受难到死亡再到重生的过程。老水手、信天翁、水手们所代表的人物意象,则是整个基督教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原型形象。解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柯勒律治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起点是“人世”。“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其基本范畴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法治”五个。人世五大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原始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之先,确保人世能够以人为第一价值取向。宗教异化以后的神权宗教,后来的理性主义都违背了人文主义的基本目标,将人排在其他范畴之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二战以后,人文主义与法治共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1世纪将是人文主义继续勃兴,物文主义和其他非人文主义哲学、宗教彻底终结的法治共和世纪。  相似文献   

9.
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多神崇拜,构成了他们的宗教世界。在这个宗教世界里,“六乌圣母”便是其中的重要神灵之一。据史料记载:“壮俗每数年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按圣母不知何指,据邑中武平里诸壮所祀,则为六乌娘,又名六乌婆,庙在六乌山,壮人每遇瘟疫,则舁六乌娘巡游村市热闹。”“瑶祭盘古,壮祀六乌圣母。”  相似文献   

10.
运用西方叙述学中文类的观念,来分析道教东晋上清仙传的名称体例、语言笔法与意象结构上所表现的叙述内涵与特质,以凸显其作为宗教别传的文学意义与“修与报”的结构功能。首先,探讨其内传命名的区隔性与传信性,内传撰阅的封闭性与神圣性,以及所表现的形式体例特质。其次,分析其结合宗教体验与文学美感所形成的诗的、象征的、神话的宗教语言,以及叙述虚实笔法与情节发展的结构性关系,所具显的“既是宗教又是文学”的艺术美感。最后,解析文本中感官字词描述所呈现的丰富文学意象,以及修炼与仪式所蕴含的叙述结构,推定其应颇合乎“奇幻叙述体”的叙述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特征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是当今社会的主导产业群体,它们的发展,不仅自身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拉动作用,而且也带来了传统技术产业的更新发展与改造,并且高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以传统技术产业为基础,才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技术史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高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四个方面的差异,提出了高技术概念的内涵是知识体系的高度聚集、技术体系的高度整合、技术网络的高度协同以及对社会影响的高度渗透.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中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结构的和谐、管理要素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间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现状影响着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对某些事物及言行有所忌讳,出现了许多禁忌问题。在英、汉交际中,我们应对各自的禁忌有所了解,以免造成交际失败。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个角度来探讨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揭示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同失调社会、畸形社会和不公平社会根本相对立的一种良性社会形态,它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特征。要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来确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方略与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设计中,所用到的材料不仅可视可触摸,人们还可以通过自身心灵去感知。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自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其利用形式和利用手段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并且不同材质的材料都具备可以被人联想的情感和记忆,其自身都带有能够调动的视觉含义。针对当前室内设计中不同材质材料所具有的视觉语言,结合实际案例展开分析,以此来探究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节日的起源、传承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积淀着民族的古风遗俗;它起源于祭祀,有其特定的传承与演化规律,它是民族意识的个性化表达,构成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和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义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也是人类社会第一纲,纲举目张,有正义则治,无正义则乱。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法宝。正义对于社会而言,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曰中正,二曰公正,三曰公平。中正原则着眼于执中以求得其正,要求在两端之间"无偏无陂"。公正原则着眼于立公以求得其正,要求在公私之间"无偏无党"。公平原则以平等、均等、扶弱济贫为直接诉求,不迂不绕,直奔正义的主题。中正、公正、公平是社会正义的三大基本内涵,也是确立社会正义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避讳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讳语是人类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但影响到人们语言生活的质量,也影响到语言的变化。避讳语就其内容来看可分成三类:一曰“讳凶”,二曰“讳尊”,三曰“讳俗”。“讳凶”类避讳语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讳尊”类避讳语是“讳凶”类避讳语的直接延伸。至于“讳俗”类避讳语的产生,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封建文明以后的事。避讳语的流变主要包括:内容的扩展、形式的嬗变和自身的更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俄语中含有数字“七”的词组、成语数量浩瀚繁多 ,意思广博深邃 ,俄罗斯人又把“七”看成是完美、吉祥、幸福的数字。汉俄语中含有数字“七”的词组、成语互译的总原则虽尚未确立 ,但在具体翻译中却不难掌握 ,即 :词组一般可以直译 ,成语一般可意译。汉俄语言、教学、翻译工作者应采撷其内涵 ,探究其外延 ,比较其异同 ,从而达到恰当使用 ,准确翻译 ,以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之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斯宾格勒、汤因比、梁漱溟是现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立足全人类,以文化为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从而形成别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史观。他们在文化主体、文化走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各自深刻的内涵开拓了历史哲学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梁漱溟文化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深入比较,以期寻找他们在此问题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