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庄园制主要是指寄进地系庄园而言,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寄进地系庄园制普及并占了统治地位,成为国家的基本土地所有制。日本庄园制与西欧庄园制相比较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日本庄园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寄进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封而形成。其次,日本庄园虽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但具有不纳租、国家行政机关不干预庄园事务的“不输不入”特权。但它一进入13世纪就开始动摇,渐次向武士封建领主一元领有的土地所有制转变。经南北朝内乱,除拥有强大僧兵或神人等一部分有实力的寺社庄园外,支持国家统一秩序的庄园体制基本衰落,在应仁文明之乱后,则完全消失。在长期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日本封建庄园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尚没有取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衰落下去了。笔者从分析庄园制度衰落的社会历史条件着手,试图揭示庄园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两汉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宗族的生产组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宗族势力的重建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尤其与大庄园经济的发展相同步.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来源一般有买卖、国家授赐、豪取强夺等几种途径.一方面,宗族势力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获得土地,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土地所有;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又利用手中的土地作为团结宗族的手段,纷纷采取庄园经济模式,组成一个个宗族的社会经济集团.两汉宗族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宗族组织在社会生产方面也逐步表现出重要的生产组织与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西种形态并存。本文将着重說明中国封建社会內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內容及其表现形式,并企图論証它并不排斥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关于国家土地所有制,属于馬列主义經典作家所說的古代东方或亚細亚土地所有制的类型。由于我国史学界对經典作家关于亚細亚土地所有制的指示,还存在着解释上的分歧,在此有必要申述我个人对这一問题的认識。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說沒有土地私有制存在是东方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里說:“百湼正确发现东方——  相似文献   

4.
一印度的封建社会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是以封建庄园的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中国在解放前,地主是通过租佃等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印度没有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封建庄园,也不同于中国过去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印度封建社会结构的基层是村社。印度是通过种姓制度把低种姓的人和贱民束缚于村社,使其处于依附地位的。在印度村社制度下,存在着两种依附关系。一种是低种姓的人和贱民对整个村社的依附关系。低种姓中的工匠和手艺人要对全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具,如农具、炊具等;或为全村人劳动服务,如理发、洗衣等。贱民则要负责清除垃圾,处理死了的牲畜,或操其他被认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多级所有制及其变革刘军一、改革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多级所有制土地所有制说到底是土地及土地所有权在各个利益和行为主体之间的瓜分。这种瓜分可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一是在各个主体之间瓜分土地。经过瓜分后的每一幅土地都有一个唯一的所有者,一个单...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战国时期(1467~1568),在寄进地型庄园瓦解的地区,一度出现过土地与年贡均以贯高计量的贯高制。这种制度由于以“贯”计“高”,与西欧庄园制瓦解过程中的货币地租,颇多相似。但是,贯高制的纳钱年贡并没有“最初只是间或地、此后则多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而是始终停留在经济发展后进的中间边远地带,在十六世纪的七十年代,便开始衰落,九十年代,便完全为纳物年贡的石高制所取代。这种过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土地私有化与农业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私有化是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切入点 ,也是俄罗斯变革土地所有制关系 ,在农村全面实行私有制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前总统叶利钦还是现任总统普京 ,都倾注全力推进土地私有化进程。土地私有化不仅引起土地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变革 ,而且客观上也要求俄罗斯对农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本文依据相关资料 ,首先对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土地私有化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俄农业改革和土地私有化所带来的正负效应 ;继而阐述了俄罗斯基于农业改革和土地私有化的现实问题而对农业政策所做的调整 ;最后得出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印度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的观点是很明确的。1853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贝尼埃完全正确地看到,东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恩格斯完全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并对“东方各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在1879—1880年间研究了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后,基本上没有改变。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指出,古代亚洲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他写道:“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象在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态在具体论述日本企业的所有制状态之前,有必要明确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日本企业是指其股票上市的日本企业。据统计,日本现有100万家以上的股份制企业,但其中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大约为2000余家。由于这类企业的资料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秦的土地制度,我国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在商鞅变法以后,就是土地私有制,承认各人土地的私有权,按各人土地面积定赋税;以为商鞅变法是“废除以井田为主干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即在秦国范围内废除了井田制,进一步承认所有的土地都可以私有和买卖,由国家统一收税。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变革,它标志着秦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发现后,有的同志认为:“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既经授与以后,就承认了士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受田农民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休闲农业已成为欣欣向荣的产业,位于辽东半岛庄河市太平岭乡的天一庄园就是其中一大亮点。2005年,台商谢春进来到大连,在庄河太平岭乡投资兴建了天一庄园,在种植果树的同时向休闲农业发展。谢春进说":我觉得现代的农业应该是另外一种模式:大农业的概念,就是通过把这块土地充分利用,既可以做传统的果品生产,又可以做提供旅游的地方,通过这个地方可以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农业政策是导致它贸易和存款过剩的因素之一。日本大约15%的土地为农业用地,只有不到3%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大片土地用于农田使土地和住房价格增涨,反过来成为日本个人高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储蓄又促成日本大量现金盈余,1988年达到795亿美元。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日本政府以各种形式的干预保护农民。价格补贴占农业产值的70%。大米的生产和进口被严格限制,对牛肉、猪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7,(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承包经营制。其间的变化变迁,既有执政党政策的鲜明导向,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逻辑性结果。这包括了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逻辑、国家意识形态和农民认知的互动逻辑、渐进式制度变迁逻辑,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博弈逻辑。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进程为背景,讨论农地制度改革的曲折历程及其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尾效”、泡沫与日本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Romer(2001)假说,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尾效”。文章以此为分析基础,计算日本经济增长中土地的“尾效”,大约为每年0.3561%。加上日本经济增长中土地泡沫的存在,使土地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成为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减轻土地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除了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稳定、土地价格外,完善土地制度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7,(5):76-83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但由于人多地少,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城镇化水平较高且具有成熟的城镇化经验。在土地利用方面,我国与日本具有高度相似的客观实际。鉴于此,文章对日本的城镇化进程进行阶段划分,选取1950—1970年作为考察窗口,从人口密度及人均耕地、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地生产率三个方面剖析了该时期日本的土地利用情况,发现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土地规划和立法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最后基于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土地政策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时期,二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时期,三是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行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期。第三个时期即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成功的,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功不可没;但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一、“两权”完全分离会导至所有制性质发生变更所谓“两权”完全分离,就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完全放弃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及支配等权利;而经营者在此期间则享有完全的、独立的经营权,不受其所有者的任何干预。完全分离最终导致所有制性质变更的现象,最早发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氏族公社最初根据当时生产的需要,把共同所有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分配给原始家庭,让其占有和使用。后来由于公社职能的逐渐削弱和丧失,土地经营权职能的不断强化和长期化,“两权”有限度分离演变为完全分离,最后原始公社公有制趋于瓦解。氏族公有制经由“两权”分离导致所有制性质变更,是有其社会经济条件的。第一,一夫一妻制为基础的个体家庭成了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人类在蒙昧时代和野蛮低级阶段,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产品不丰裕,只  相似文献   

18.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6,53(2):28-32
法人资本所有制并非是日本资本主义特有的企业组织形态和市场组织体系,但日本的法人资本所有制却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制度完备、体制完善、体系完整、机制运作最有效的国家,战后日本的经济制度从家族资本主义演进成法人资本主义后,以银行为中心,以法人为主体的企业组织形态便逐渐建立起了多层次、环绕型、系列化的法人资本体系。战后以来,日本的法人资本体系曾以独特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剧变,日本的法人资本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体系链条出现了明显的松动,旧体系趋于瓦解。旧体系的瓦解并不意味着法人资本体系的终结,目前,日本正以一种新的体系模式变革着旧的法人资本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释放制度能量: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间取得重大突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权主体缺位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迫在眉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  相似文献   

20.
马继云 《学习与探索》2002,1(5):119-123
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制经济不同 ,中国封建经济的整体结构是以私有产权及小生产单元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程度相对于西欧封建庄园制而言是极其有限的 ,它必须不断地与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2 )由小农经济自给程度有限的基本特点所决定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允许社会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 ,这就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 ,土地允许买卖 ,这使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其结果则使城市经济因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更趋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