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属性在观念形态上的集中反映,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目的性与工具性、一元性与多元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普世性与特殊性的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与特征,立足于中国现实,借鉴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化上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三者有区别,又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普世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的普世性,也是相关国家、民族的文化具有普世性的追求。孔子学说具有的普世性既体现在具体的认识上,又体现在哲理上。孔子学说的民族性反映中华文化具有的民族特征,从文字的内在意蕴的规定、文化的形态构成与变迁,到学理的阐释,都能反映出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孔子学说融汇新的因素,体现出经学的变化以及近代、当代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孔子学说的时代性。研究和总结孔子学说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时代性,对于振兴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对于理解创办孔子学院的举措,以及办好孔子学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化载体,并以其协调完美的复调和声与自然和谐的音乐美学特质广为流传。侗族大歌的多声部特色成为其民族性的彰显和民族心理的精神认同,是侗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并具有民族认同的意义。自然和谐的原生态艺术来源于人民长期对大自然的审美欣赏,并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优美、动听的民族复调音乐,而"款"的组织形式和"寨老"的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都体现出自然和谐的特质,成为大歌安身立命的土壤。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内蕴于侗族大歌之中的审美特质以主体"体验"的方式勾连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技术文明,再现了侗族大歌质朴天真的审美体质,呈现出民族自然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4.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成因;然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应用尊重、团体治疗、理解和共情等原则进行全面的家庭-社会心理干预和矫治;另外,对邪教信众除了从心理上进行干预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辅助干预和治疗,以营造和谐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消除其焦虑、烦蹂和矛盾心理,帮助其脱离暗示性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5.
论《中庸》的和谐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包含的和谐理性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试图就《中庸》篇中的"中和"价值观所体现的价值理性以及"中庸"方法论所体现的交往理性来阐释中华文化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挖掘其中的理性资源,为今日之中华和谐社会建设寻找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复兴中华文化、凝炼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根据,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文化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须坚持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原则。依循这些原则,文化价值观在当代应凝炼为:"忠孝.仁爱"、"民主.公正"、"自由.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提出的具有重要普世价值的外交新理念。它之所以具有普世性,是因为其具有思想和实践的两重依据。在把握“和谐世界”理念普世价值时,必须正确把握其普适性与相对性,普世价值与本土价值的统一。在探究、实践和推介其普世价值时,必须要做到解放思想、坚持特色、扎实推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不仅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更要关注其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包含着一个更深层次、更具普遍性和长远意义的"文化"建设问题。和谐社会是一种体现现代文明的社会理想,"和谐"是一种文化境界。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断乳期"是学生德性养成、能力培养和人格重塑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它是其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自我意识的重塑期、思想观念的质变期、人际关系的危机期。为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提高心理学素养、调整自身角色、工作体现思想性、创造和谐环境等,结合大学生"心理断乳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四个转变,即转变管理模式,倡导人文关怀;转变育人方式,倡导个性化教育;转变单向灌输,实现双向互动;转变工作方式,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心理和谐的一个标准,可以从心理和谐的四个层面(即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其进行衡量。而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2.
"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是犹太民族恒定的文化母题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伙计》对这一犹太文化母题进行了移位运用和艺术阐释。从犹太文化角度上说,承载马拉默德犹太观的小店是主人公的精神家园:莫里斯的精神隔都(Ghetto)①和弗兰克的迦南圣地。同时,弗兰克的追寻之旅体现了马拉默德在犹太文化影响下的现实主义创作策略。他对全人类追寻精神家园这一主题颇富见地的哲学思考则表明其文学创作主旨衔接了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与普世性。  相似文献   

13.
"精神成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使命具有共通性和相互促进性。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伦理道德,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格心理和完美的人生境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路径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构筑大学生科学的精神支柱;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践行价值;充分利用高校辅导员积极干预和引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一名妇女主义、环保主义和精神主义的倡导者。其作品以研究黑人妇女的宗教观和宗教经历为基础,并以"精神的幸存"为主题,但与基督教信仰准则迥然有别。小说《紫颜色》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是对美国基督教文化的批判和超越,是对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继承和回归。她的作为"祈祷辞"作品的精神意义不仅在于祈求一个和谐大同的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中的宗教,种族和性别压迫,让世界更加美好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孔子所推崇的"仁爱"思想、保民养民思想以及均平思想是人们扶贫济困、帮助弱者等行善行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乐善好施、重义轻利、荒年减税等在内的社会救助思想。其社会救助思想具有博爱精神与普世性,在历史上有长达两千多年的深远影响。借鉴与吸收孔子社会救助思想的合理内涵,克服其局限性,以期有助于中国当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一群奔赴城市谋求发展而主动选择独居生活的"空巢青年"。这是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表现,也是整个社会共同体自由发展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空巢青年"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压力,难免会出现人际关系冷漠、集体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等问题。应通过自我心理疏导、社会舆论理解、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国家政策的向导等方面的引导,以改善"空巢青年"的生存环境,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人的内心和谐,认为心理和谐是一切和谐的起点,只有人的内心和谐了,才会有人与人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在古代,人们追求中和适度的心理和谐标准,通过修身养性塑造和谐人格,提倡以内省、顿悟方式实现心理和谐。领悟中国古代心理和谐思想的基本精神,对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构建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和之美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和"的审美观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和谐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美学理念,更是哲学思维,并且这种传统的"中和"思想对人生价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和谐校园的建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体现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诚信教育以及弘扬"公平、正义、宽容"精神将进一步促进大学和谐校园环境的建立;同时,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又反过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