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势篇》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之含义,是指兵力的使用和战术的变换。孙子确立的"奇正"思想,在历代军争中,已被证明是十分杰出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以正合、以奇胜"。"以正合,以奇胜",意味着无正不胜,无奇也不胜。转换到企业管理,正者,即是传统特色的常规产品。奇者,即不断变换的新产品。只有具备这两种类型的产品,一个企业才能增强竞争的实力。因为骨干产品关系到生产的稳定与否,是最基本的竞争力量。但是,稳定是相对的,稳定也不等于获胜,要想获胜,还得以奇相克。这就是:"正得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  相似文献   

2.
为官铭     
正物欲横流、浮躁功利,信仰危机、世风日下。做人难,做官更难,做个好官更是难上加难。为官之"义"在于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本"在于造福,若"义、德、本"三馨,是谓"好官"。故而须铭刻"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之至理名言,做"吾日三省吾身"之为官楷模。以"三修"为着力点,务求严以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论述军事谋略的兵书,也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和哲理的奇书,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从中汲取无穷营养.《孙子·形篇》中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此语用来形容秘书工作,可谓贴切,指导意义很强. 一、无智名,无勇功,要求秘书有超前谋划、未雨绸缪之举  相似文献   

4.
正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的《计篇》中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意思就是说:军事将领在作战前必须首先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加以比较和谋算,以求得对敌我双方真实情况的了解,这样战争的胜负结局便可以预测了. 基层领导干部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的重大任务,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和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要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判断和决策,应充分借鉴孙子的这一军事思想,着力把握"五合"艺术,做到运筹帷幄、善谋敢断.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相似文献   

7.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在治军理政中,出奇制胜的法则,一直备受推崇.出"奇",意味着变革和超常,意味着突破与创新.被称为"兵书之圣"的《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虽是古代谈兵论战的军事著作,但通篇闪耀创新之光,其间诸多关于出奇制胜的观点和论述,今天读来仍不无启发. 创新的理念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篇》).透过《兵法》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概括,可以看出"奇"字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而且作为一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孙子对于"制胜"的境界,也有着高于常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22,(3):102-105
明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廷杖.清人所修《明史·刑法志》云:"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这几样创造,实际上并无法律规定可以遵循,可是明朝人"踵而行之,竟于末造",甚至到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了...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三病     
正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一句,愈琢磨愈感到其理之深刻。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胜心就是争强好胜之心。表面上看,人们一般会将其定义为一种进步,但进步就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有了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随之而来就有"手机病"等,过犹不及。所以胜心既可能给人类带来富足,又是人类贫穷的根  相似文献   

11.
1950年9月26日,蒋介石针对美国官员及学 者炮制"台湾地位未定论"发表演讲指出:"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在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出于控制台湾、遏 制新中国的战略需要,进行了一系列要把台湾从 中国分离出去的政治、军事活动。基于民族主义立 场和维护国民党政权的需要,蒋介石坚持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关于战争力量的运用之道,蕴含了"求异"思维。"正合奇胜"既辩证统一,又相辅相成,对领导干部谋事为人提供了有益启示。想想会怎样?在认知上"求异",从"是非"两极辨清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     
孙子日: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酸投卵者.虚实是也。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指导策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讲孙子的柔胜策,必然要提到他的“四治”之计,即“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孙子把军事斗争的策略运用分为四个层次:“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  相似文献   

16.
马红梅 《科学咨询》2004,(12):30-31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乐之"是求知的最佳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要为天下奇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风云一生,书剑双修。所谓"剑"者,不单指军事,还包括对书本的运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实践的力量。读书既然是为了磨剑、亮剑,以"创奇事",当然就不能漫无边际地阅读,那样反倒会稀释思想和实践之"剑"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作为军事学领域大智慧的作品,其创造性思维贯穿兵学思想体系的始终。"兵家之胜,不可先传"、"战胜不复,应形于无穷"、"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以正合,以奇胜"、"施无法之赏,悬无正之令",这些惊世骇俗的观点为后世留下了独特而丰富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想,对于身处变革时代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参考借鉴,并借以推动领导工作创新的伟大工程。一、"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创新是以弹性的思维活用固有的理论《孙子兵法》的创新理念,首先表现为强调在悟性思维的基础上对自身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众所周知,孙子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兵学理论体系,并以此享誉中外。然而,孙子对他所创建的优秀理论却保持着非常理性的态度,并不将其视为"放之四海而皆  相似文献   

19.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制举取士.姜公辅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后以进士身份参加制举考试,因对策文章卓异,夺得第一名,成为状元,被授予左拾遗之职.同年又召为翰林学士,仕历之顺速在唐代翰林学士中极为少见.因其才高且具器识,每逢觐见则奏禀详明、多获采纳,深得德宗赏识.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泾原兵变",德宗无奈仓皇出逃,就在干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姜公辅以社稷为重,马前进谏,事见《旧唐书》卷一三八《列传第八十八·姜公辅》载:朱泚尝为泾原帅,得士心.昨以朱滔叛,坐夺兵权,泚尝忧愤不得志.不如使人捕之,使陪銮驾,忽群凶立之,必遗国患.臣顷会陈奏,陛下苟不能坦怀待之,则杀之,养兽自贻其患,悔且无益.遗憾的是德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最终决策者,并未重视姜公辅的建议,其实姜公辅一再坚持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和自己的看法,事见《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七十七·姜公辅》载: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日:"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公辅日:"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  相似文献   

20.
屈原在<离骚>中抒发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司马光也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机关干部,要健康成长,担当重任,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