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老龄化过程中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 ,改革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 ,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重构养老基金筹集模式 ,变部分积累制为完全基金制 ,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实现个人帐户“实帐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并要加强法制建设 ,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回答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对个人养老存在挤入还是替代效应是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文章基于新三支柱橄榄型可持续发展养老制度调查数据,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分析家庭结构、养老保险参与对居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影响以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研究结果表明:(1)仅有一个子女和需要赡养老人数量较多的居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更强;(2)希望提高养老保险缴费个人比例并不能显著提高个人养老储蓄意愿,但父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显著提高个人养老储蓄意愿;(3)家庭结构、养老保险参与对个人养老储蓄意愿影响存在性别、年龄、收入、户口等异质性。整体来说,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会激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而社会养老由于替代了家庭养老部分功能同样对个人养老存在挤入效应。因此应在提高居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完善的同时,注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个人养老等养老模式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各地区农民基础养老金现行给付标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完善农民基础养老金制度过程中需要将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相结合,建立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模型。文中依据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养老保险替代率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建立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宏观适度标准.依据恩格尔系数和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建立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微观适度标准.对各地区基础养老金及基础养老金与土地养老、子女养老、社会救助养老联合给付的适度性进行了检验。提出各地区分层次、分阶段向适度区间调整、财政适度补贴、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现状50年代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是采用随收即付,即以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养老金,不保留储备金,因此,就不存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退休费由过去各单位自己支付逐步转变为由具体执行国家退休制度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构负责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管理及营运,养老保险开始采用部分积累制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保险完全积累的方式,这样逐年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不断增大,截止1998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历年滚存结余667亿元。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根本措施之一。要探索一条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既能解决农民的老年保障问题,又能使农民和集体都承受得起的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新路子。养老金筹集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三方合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较高的工资替代率 ,城镇职工养老总额与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逐渐上升 ,因此 ,必须对我国的养老制度进行重构 :提高职工本人缴费数额 ,从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中“割一块”注入已退休职工和跨体制职工的养老金个人帐户。而改制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确保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 ;二是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三是要加强法制建设 ,确保养老金制度的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为了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模式向统账结合模式的顺利转换,还是为了对人口老龄化和国有企业养老金重负作出积极回应,为制度转换成本寻找积极有效的支付途径已迫在眉睫。虽然理论上讲,系统内增收节支和系统外投入都存在消化转制成本的可能,但系统内增收节支的一些具体做法并不能成为支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主要途径。财政补贴和国有资产分割因为是外部投入,所以基本没有系统内转移支付的负面因素。但财政补贴需要强大的财政赢余支持,所以在我国不可行。分割国有资产的做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能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如果操作合理,可能带来双重效应:因有效消化转制成本而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转换,和因配合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不失为一种值得选择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由王树新主编的《中国养老保障研究》一书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养老保障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该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系统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形势 ,在社会、家庭急剧变革的形势下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探讨了养老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该书重点讨论了如下问题 :养老保障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养老保障中政府、社会、单位、家庭、个人所承担的角色 ;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与规避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养老保险机构的调整 ;城乡养老保障的未来之路 ;老年医疗保障 ;住房养老保险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  相似文献   

9.
施岚 《人口与经济》2012,(3):77-83,90
我国自建立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初就提出要对养老金进行正常调整,但在近20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未建立起统一、稳定、科学的调整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金调整机制与养老负担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现收现付制度的运行机理和经济增长原理分别推导出两种不同养老金调整机制下维持养老负担不变的临界条件,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为基础对临界条件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结论,即在保持养老负担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对于经济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具有不同要求。文章为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中国连续8次大幅度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此举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关注。文章从可持续的视角,研究这样的养老金调整对基金平衡的影响,评估这项政策的效应。文章在分析养老金调整对基金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建立精算模型,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模拟养老金调整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影响。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作者认为现行的养老金标准调整带有较强的随意性,且增长过快,长此以往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据此,文章提出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需要把握的3条原则和建立健全养老金标准调整机制的3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养老保险平衡难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难题  人口老龄化将使我国面临许多老年社会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已由现收现付模式改为部分积累模式。部分积累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长期平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指在目标期间内在职职工养老金缴费收入与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支出的数额的相等。研究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必须保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养老金发放数额能够保证退休职工基本养老生活的需要;二是在职职工的缴费负担必须在企业、职工可承受的范围之…  相似文献   

12.
焦娜 《人口与经济》2016,(4):91-102
应用CHARLS 2011/2013全国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我国现行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模糊断点回归结果显示,养老金提高了老年群体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有效挤入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消费,而且与基本医疗保险存在互补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养老金对家户医疗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改变了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个人医疗支出占家户总消费的比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参保群体的家庭医疗开支压力。因此,政府在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的同时,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模式的互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账户和医保基金支付的潜在压力,促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三大支柱比例的合理化,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形成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孔铮 《西北人口》2009,30(4):23-26,32
本文对发达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养老金,一般由国家财政支付,第二个层次为补充性养老金,由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构成,第三个层次为国家养老储备金,由财政转移支付或国有资产构成。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养老金计划中。国家、企业和个人有明确的责任划分。研究发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理顺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制的内在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趋势,而人口的“双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社会不但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而且还要提供高龄老人必要的老年服务;不但要着力保障“三无”、“五保”等特殊老人.而且还要关注占老年人口大多数的普通老人。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建设看,基本养老金制度建设比较全面、系统,从制度设计层面覆盖了各种人群,而养老服务保障建设还显不足,尤其是面向广大普通老人的相关服务保障缺失。当前要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转型。要以养老金制度为主向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制度并重的方向发展。服务保障对象应以特殊人群为主向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并重的方向发展,应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主办、民间参与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而社区服务保障具有经济性、便捷性及可及性等诸多优点.是广大普通老人获得养老服务保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际上掀起了养老保障改革的热潮,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国家调整对公共养老体系的投入,由单一养老保障制度向结构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各国养老保障改革的目标基本一致:一是使国家养老金制度在财务上具有可持续性;二是使得对公众养老金的支付更加公平、公正和有效率;三是多渠道确保退休后收入,减少职工对政府支付养老金的依赖。借鉴国际养老保障的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建立怎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才能适应我国国情?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一、研究方法首先,我们所要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不是由国家出资,而是以农民自我筹集积累资金为主要形式。这样,农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将直接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实施推广,这是由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们首要的考查因素是一个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涵盖所有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既然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养老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发达省份,与其它地区相比,江苏省的养老保险发展更为优越.但从未来的发展看江苏省养老保险面临的情势却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江苏省2001年到2007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着重对比分析了徐州、南通扣常州三市的基金收支状况,揭示了基金地区不平衡的现实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并从养老金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基金收支不平衡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  王怡 《人口学刊》2004,(3):40-44
如何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是依托社会保障体系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最基本的养老金筹资方式,现收现付制与个人帐户制的特征与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但并不能简单地由此分出两者谁优谁劣,不是由现收现付制完全转为个人帐户制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未来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方式的上佳选择是建立多支柱、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前提下,现收现付制与个人帐户制相互协调,共同存在较之相互替代更有助于缓解不可避免的养老金支付困难。  相似文献   

19.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铁英  刘芳 《西北人口》2010,31(2):10-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出现了巨大缺口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导致基金支付能力持续下降。本文应用社会保障精算方法与技术,以社会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为导向。引入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新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经济参数。构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测算模型,其中以2006年新政策实施年为时间界限。分别构建“老人”、2006年前退休的“中人”(“老中人”)、2006年后退休的“中人”(“新中人”)、“新人”四类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洲算模型。从而推导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预测精算模型。以期对养老保险基金失衡风险和支竹能力危机进行及时预测。并为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再分配手段,是政府最重要的社会政策之一。西方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养老保险在社会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960-1990年,包括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世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其政府总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8.l%上升到43.8%,造成这种增长的最大开支项目是养老金、医疗保健、失业救济和家庭福利,其中养老金是最大宗的预算项目,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量中,有1/4用于支付养老金,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形成了庞大的受养人口。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是在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