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不少与辫子有关的情节与意象,这些情节与意象从1911年毛泽东理发延续到1920年辜鸿铭离开北大,贯通于《建党伟业》所叙历史。《建党伟业》中的“辫子”意象既是满清兴亡的标志,也是新旧体制与文化更替之象征。《建党伟业》中的“辫子”意象在材料取舍、线索拟建、人物塑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作者们运用特定的影像技术,让“辫子”意象与其它类似的意象一起来实现既定的叙事目标。对这样的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电影中的人物、事件与电影创作的原初意旨,也提醒观众对待传统与历史应有相对宽松与辩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表现主义油画感。鲁迅作品中的油画线条充满力量之感,它和强烈的笔触、绚烂的色彩共同构成了“漩涡”意象。鲁迅作品中的色彩具有鲜明冷暖对立特征,两大色系相互争夺,几成鼎立,与鲁迅“反抗绝望”的精神哲学确有相通之脉。鲁迅创造了生命与死亡两大意象群落(生命意象与凡.高相比,死亡意象与蒙克相比),还创造了类似罗丹雕刻中的“行者”意象,这一意象是对生命意象的升华,对死亡意象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对日语否定表达中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否定形式,从“内/外”、“界限”、“中心/边缘”等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探讨空间认知与否定表达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意象图式能够很好地阐释存在于抽象世界的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5.
俄国意象派是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四大流派之一 ,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突出特点是承续了西欧意象派 ,并加以发展 ,形成了其诗歌“形象第一”的特点 :只重意象而否定内容 ;强调意象的独特性 ;诗写得更长 ,意象的跳跃更大 ,反映生活的面更广。  相似文献   

6.
"意象"辨析     
“意象”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涵义丰富的重要概念。但也正因为其涵义丰富,人们对它的使用和理解极为混乱,以致“意象”的涵义变得更复杂、模糊、或宽泛、笼统。所以,有必要对这一概念梳理、廓清。“意象”有作为心理学、创作论、作品论等几种范畴的涵义,“意象”可作为与典型、意境相并列的一种形象,即哲理性的象征形象。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8.
钱锺书先生(包括敏泽先生 )有关“意象”的某些观点似存疑点。首先,《文心雕龙·神思》里的“意象”两字,并非是“意”的偶词,其内在蕴涵包含了“意”(主体情意)和“象”(客观物象)。其次,“意象”作为一个组词,并非是由刘勰第一次提出来的,它实际上首次出现在王充《论衡·乱龙》中。另外,明前后七子与唐人诗学理论中所用的“意象”,两者的美学蕴涵相同,都是指审美情感性意象。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是鲁迅关注时代和社会现实的艺术结晶,是强烈的时代情感、深刻的哲理思想和真实的自然物象的高度统一体。鲁迅杂文中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和抗争色彩,这种特色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生活根源。鲁迅杂文的自然意象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教育,形成了丰厚而独特的审美意蕴。因此,这种自然意象是一种带有现代“原型”意义的意象类型,具有深远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房间”是品特戏剧中一个主导性的审美意象。在他最早的几部戏剧中,“房间”主要以空间结构的形态出现,七十年代起,品特的“房间”意象里已经注入了时间因素。品特“房间”意象具有一些现代的、甚至是后现代的文化特征:要求将戏剧从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结构模式中解放出来,打破戏剧艺术中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界限。“房间”已经成为品特戏剧创作一种基本视阈。“房间”意象其实就是作家刻意绘制的关于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状况的一种存在图像,形象地表达了作家对于现代人存在问题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中国文学传统的美学范畴。本文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从动态意象中离析出动作意象,即由表示人的行为动作的词与其涉及对象联合构成的动态意象。有些动作意象由于长期沿用而形成传统意象,如“折柳”、“寄梅”等。动作意象大多表达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目的、动机和心理活动等寓意。  相似文献   

13.
鲁迅很喜爱牛,他常常以牛自喻自称.作为鲁迅笔下重要的一种动物意象,牛最能显现鲁迅精神中"和气的金面",更多地凝聚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与狼、猫头鹰、蛇等意象体现出的鲁迅之"战斗的愤怒相",共同构成了鲁迅精神人格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鲁迅人格精神的全面和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对“意象”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指出了“意象”是中国人体悟自然与人及其相互关系的必然选择与智慧;“意象”理论的发展经过了《易》象同体→言以成象、象以尽意→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意之所承、象之图载→忘言得相、忘象得意→奢靡形似、华丽新奇→理气合一和超以象外的发展过程。并对书法意象理论从哲学与美学、书法意象史层面的研究进行了再思考;从书论层面揭示了书法意象的主要规律为书法形、势与态之象来于自然,皆从自然会悟意化而得,且经过了意形到意理再到意神的发展过程;书法意象的表现贵于澄神静虑、适意任情、意在笔先且字字意别;书法之法得于法象而取意;汉字之六书奠定了书法意象的文字基础;书法意象具有人书合一的寄情性;六书体的产生皆来源于意象;书法意象贵在神、心、气、手相合不二等主要结论。进而探讨了书法意象体系的宏观建构,并指出了书法意象理论研究应包括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鲁迅阅读渐渐远离文本本身。回归文本本身、还原鲁迅自我,是正确解读鲁迅文本的现代意义的惟一方法。从鲁迅作品中选取“黑夜”、“人名符号”、“知识分子”和“乡村”四个意象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正在于借助西方人文主义形式演绎中国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6.
“蛇”意象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动物意象。“蛇”意象在岭南诗歌中多次出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蛇”意象的审视角度与态度都不同。通过对外籍诗人与岭南本土诗人两大群体诗作中“蛇”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差异点,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辫子”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保守性特征的典型概括的结果,是鲁迅情感和思想借以表达的对象物,它使鲁迅作品讽刺和幽默的色彩更加鲜明,也体现了鲁迅创作中取材与加工的个性特征,研究“辫子”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可以加深对鲁迅作品美学及思想意义的体验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之一,“意象”产生的基础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构关系,其中主客体之间相同的力的模式使“意象”的同构关系具有了绝对性,主体情感的差异性又使“意象”的同构关系具有了相对性。“意象”的同构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明代李攀龙诗追求格高调古,配合这一诗风,他善于选择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空间辽阔感的古雅意象造境;同时,其诗歌中还常出现微末不名的“风尘”意象。通过对李诗意象群类的比较,以及对李诗使用“风尘”意象不同义项的分析,我们认为,李诗的“风尘”意象是具有时代文化底蕴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自来研究意象的学者,大都只注意到“个别意象”,而忽略了“整体意象”;即使有的注意及此,也仅提出“意象群”或“总意象”、“分意象”的说法,而无法梳理出“意象系统”来。文章有鉴于此,即以“个别意象”与“整体意象”为基础,试图借着由“层次逻辑”而形成之“章法结构”,将自“个别意象”逐层提升至“整体意象”的“意象系统”作一呈现,使深埋于意象与意象间的内在逻辑或“纽带”,得以开挖、显露出来,进而用“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作考察,以见“章法结构”与“意象系统”不可分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