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晓伟 《中州学刊》2006,(2):241-244
绘画与电影之间所存在的深刻关联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已成为共识。中西方古典绘画在美学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一直专注于写实传统,这种传统成为西方古典绘画与电影的契合点,因此可以说电影与西方古典绘画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写意的传统,这种传统造成了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本体的抵牾。但中国电影创作者在不断的挖掘和探索中,采用镜语转换、空间转换、意境表现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在中国电影中的转换,创造出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电影视觉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视域下中国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之路。以中西比较的视角,结合个案考察,在对"中西融合""传统演进"两条路径展开详细探究的基础上对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论证。在"中西融合"这条路径的论述中主要以融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的林风眠等为例;在"传统演进"的论述中则主要考察了提高传统画地位的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画家的实践及其绘画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3.
宋晓峰 《人文杂志》2012,(4):184-186
中国当代画坛容纳了中国传统绘画、西方写实绘画、西方现当代绘画,还有在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受西方绘画或观点影响的新的中国画形式,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虽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画家,但却很少能够代表当代精神的绘画风格,致使画坛出现很多疑虑,本文从当代画坛的中西交融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图分类号:J2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1999)05-0078-02纵观中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以其形象构成的角度看,无外乎三种形态:一为具象,二为抽象,三为意象。比较中西方美术形象发展历程,从主流上看,西方美术走过了写实...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2):137-141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他引进西方写实画法,以反对近世文人之末技的"文人画"为起点,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画。几十年来,颂扬者称赞他的画是"现实主义"的典范,批评者指斥他破坏了中国画传统。其实,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只表现在画法层面,绘画的写实风格与"现实主义"并不能等同。他写实风格的绘画与传统文人画的不求形似亦面目迥别,但他的作品主题以托物寓兴的象征表现手法为主,仍是与传统文人画精神契合的。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神形论”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才 《阴山学刊》2002,15(5):42-44
以重神轻形为核心的神形论成为画坛主流意识后,严重阻碍了对造型的深入研究和精微表达,使传统绘画的造型能力从未进入高层次.与同期西方写实绘画相比,造型能力明显处于劣势.传统画作中,绝少批判现实主义力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写实能力的严重欠缺.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绘画以模仿写实为主流,而西方现代派绘画花样翻新,光怪陆离,总的趋势是突破了客观模写自然的传统的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局面  相似文献   

8.
行走的诗意     
王士军 《北方论丛》2018,(2):153-153,153
才美工巧的宫建华是知名的人物画家,尤为擅长工笔重彩.她的人物画将传统笔墨情韵与西方的写实造型有机的结合.既坚持人物画传统,又融入西方的绘画语言.在寻绎绘画的多元性同时,恢复画面与思想的原初经验,绘画成为思想探寻的见证,她以诗性的眼光和女性温情的叙事,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落实到了教学训练过程与画面的具体造型表现方式上,并迸一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实现他所希望的融合中西绘画长处的主观理想目标.蒋兆和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他改变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教学理论,力图革除以苏俄素描代替中国画造型带来的弊端,通过对传统的"六法论"和"传神论"的再认识,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提出了以"骨法用笔"为原则,以白描为基础,吸收西画素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西方绘画改革的现状及中国画向传统的回归,使我们应对这种改良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注重"写意";西方绘画强调"写实",这种局限的艺术观点应当进行全面的思考."写实"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中西方对于写实的理解又有何异同?本文将通过中西方艺术的起源与哲学思辨来讨论中西方的绘画写实观念,从摹仿(西)到通灵(中),从逻辑之形(西)到心中之像(中)来阐述当代西方文化东渐造成的艺术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理论界在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美学和艺术领域,关于中西对比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从文学、绘画、音乐等具体门类到综合性的艺术观或美学观,从创作实践到理论体系等多种不同的角度,都出现了宏观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然而,许多文章尚停留在一般地指出异同现象上,而没有去挖掘这些异同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即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诸如西方文学重摹仿,中国文学重抒情;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绘画重写意;西方美学传统强调再现,中国美学传统突出表现等对比命题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但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就不是那么了然了。泰纳的“种族加地理”的模式已显得陈旧。有些文章虽试图从新的高度来解答问题,但不是失之片面(如用中国书法的  相似文献   

12.
<正> 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历史地形成了与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正是由于这不同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哲学传统,造成了中西艺术观、美学观的重大差别,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绘画艺术中。 重写意的艺术与重写实的艺术。中国艺术向来讲究抒情言志,强调“表现”原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能表现人的内在气质、物的内在意韵为极致。正如明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广州成为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广州十三行在引进西方绘画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对岭南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炎黄儿女们心血的结晶.无论在绘画方法,绘画理论以及由此形成的丰富的精神内含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是以鲜明的特征来体现着东方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操,并借此传播给西方社会,籍以架起一道文化通途勾通着彼此之间的精神家园.《清明上河图》就是代表着传统中国绘画的优秀的作品之一.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回归和反思,对《清》图由浅入深地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与分析,从中获益颇多,其中在一些研究领域中还有突出的发现和认识,这可以说是一件令人可喜的事.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需继承,对于其糟粕应以迸弃.但精华和糟粕何以区别?我认为对传统来—番彻底地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来把握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清》图成画于北宁徽宗时期,作者张择端系宋代宫迁廷风俗画家.图中所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宁都城汴梁—带的城池和人物风情等景象.画卷场面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刻画细致入微,运用了纯粹写实的表现手法等特色,是唐宋以来古典写实绘画风格的典范作品.其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实际,阐述了以任伯年为代表的写真写实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的中国画的道路,论述了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美学是再现论的美学,还是表现论的美学,这个问题在前几年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热潮中,得到了很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西方传统美学和艺术偏重于再现、摹仿、写实,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然而叶朗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里,却针对此种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引用了大量的典籍,来证明中国传统美学是非常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和再现的。在这里,我们不想详细地评价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的是与非,我们只是想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与再现的认识,必须基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民族特质的把握,如果没有这种把握,而单纯地用西方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来看待中国传统美学,把它与西方古典美学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之间的差别,人们已经谈论了不少,但这至今仍是一个颇为诱人且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绘画是视觉性的,中国绘画则从心灵性的。当然,任何绘画都是视觉艺术,任何绘画都离不开心灵的渗透与参与。因而,是严格的美学意义上讲,应该说中西绘画既是视觉性又是心灵性的,都是视觉和心灵这两种主体力量互相沟通、共同合作的产物。即便如此,我们仍感到,若着眼于中西绘画的历史走向、整体风貌及审美趣尚、造型特征……这些宏观方面的差异,还是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西方绘画突出发展了绘画艺术的视觉性素质,中国绘画则突出发展了绘画艺术的心灵性素质。  相似文献   

18.
曾玉美 《天府新论》2007,(Z1):243-244
写实油画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已逐渐成熟,蓬勃发展,倍受人们的关注。2005年诞生了中国写实画派,写实油画家们的成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中坚力量,中国写实油画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宁 《东南学术》2005,(1):98-108
七个世纪西方不同文本塑造中国形象,相互参照、彼此引证,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传统,其中有连续与承继,也有变异与断裂,探讨这一形象传统的生成演变过程及其不同的意义侧面,提出1250年作为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的起点、1750年作为重要转折点,分析中国形象的思维方式、话语体制、权力结构,及其乌托邦或意识形态意义,最终描绘出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的基本前提、主要问题与学科领域,为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提供一份地图.  相似文献   

20.
林风眠是中国画革新的一代宗师。他穷其一生探索与实践通过借鉴现代艺术的理念和风格革新中国画,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现代革新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戏曲人物是林风眠中后期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戏曲人物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形象,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多元化的现代造型观念和立体主义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中国戏曲画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