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西安半坡某些陶器刻划符号和莒县陵阳河陶器刻划符号看作初始阶段的汉字的话,那么,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产生以后,以其平面文字(与拼音的线性文字相比)的优越性,突现了汉语简短明确的特点,忠实地履行其记录汉语的职能,为我们中华民族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邻邦保存了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使之成  相似文献   

3.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些年来,在陕西半坡、临潼姜寨,青海民和马厂沿、乐都柳湾,以及上海崧泽、马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些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于这批资料的看法,最初有人认为:“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汉字起源的最初形态。如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于省吾先生也说:“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仰韶文化距今得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国开始有文字的时期也就有了六千年之久,这  相似文献   

4.
汉字如果从西安半坡出土的“刻划符号”算起,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汉字的数量和笔画姿态、组织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本文想就汉字字数的发展和形体的简化谈一点看法. 一、汉字字数上的发展关于汉字的字数,从某些字书、韵书收录的情况看,数字是累增的.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硬笔书法首先是书法,其次才是硬笔工具。在当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样面临着继承、发展的重大课题,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历史使命也要求其不断地完善自身。硬笔书法的意义在于既传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又提供新的东西,是书法艺术在当代的新发展。文章就硬笔书法的学习及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依照通行的说法,汉字及其前身文字画起源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至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六千年来,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与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其分界大约在秦汉之际。其中古文字阶段,产生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今文字阶段,产生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相似文献   

7.
书法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匡亚明校长是当时南京大学的校长,他倡导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善于创新,我一直受他的影响。后来还编了一本《当代硬笔书法》杂志,是赵朴初题的,我做的主编。那时虽年轻,但还是推动了硬笔书法的发展,像刘炳森老师当时就是硬笔书法的支持者。我与刘老师也是因为硬笔书法熟悉的,当时是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展,我是副秘书长。那几年,硬笔书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对于书法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是爱好,没有爱好做什么都不行,有了爱好才会对书法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8.
“个”形刻划符号广泛见于各地出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遗物上,但关于其涵义的释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出发,并把颇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作为切入点,认为:“个”形刻划符号是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新石器时代建筑物的象形或会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个”形刻划符号所代表的建筑物,还是当时某些重要人物所具有的较高社会地位的表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表意文字,已基本上被人们所肯定,,这主要是因为汉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和语音不直接发生关系。其实表意文字并不是不表音,只不过不能用简单的符号精确地表音,而是用众多的表意符号逐一表现汉语中各词的声音,所以大凡持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观点的人都没有忽视汉字的表音因素。有人曾提出汉字是“意音”文字、“形声制”文字等说法,我们姑且撇开这些说法的正确与否不论,单从这些说法中,至少可以看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赫然独存的表意文字。它起源于原始记事,而以图画记事为其生成基础。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汉字的能指(文字符号)与所指(词)之间既有诱导关系,又有任意关系,“既包括非常宽泛的诱导,又包括渗透到第二位的非诱导的诱导”,是一种具有混杂性的符号系统。现行汉字与古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古汉字是—个混杂的符号系统,现行汉字仍然是一个混杂的符号系统,汉字发展至今符号的基本类型没有改变.但是这并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构型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结构,和世界上许多线性排列的文字有习得模式上的差异,留学生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构建此结构难度极大,本文先对汉字结构进行分析,以末级部件为基础生成合体汉字的方式类推教学。针对"独体字+符号"和"符号+符号"的汉字构架提出了广泛系联和音节转化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  相似文献   

13.
依据《蚌埠双墩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介绍了双墩遗址出土的有关太阳、山川、河流、动植物、狩猎、捕鱼、饲养家畜、养蚕、种植、房屋等内容的刻划符号。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探索了双墩人进行渔猎、饲养、农业生产和营建房屋等活动的真实状况,揭示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双墩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双墩刻划符号的透视,发现反映采集、饲养和农业经济内容的刻划符号远远少于反映渔猎经济内容的刻划符号,得出双墩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以渔猎经济为主,以采集、饲养和农业经济为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同于写字。它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形式;抒发书家的性情,创造出美的艺术品来供别人欣赏;而写字就是书写出工整、规范的汉字来,用于交流思想。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首先就独特在它必须借助汉字的形式,不能舍弃之.书法作为与汉字有着必然联系的艺术,当然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改进,汉字构架以及时代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向前发展.而这种发展同样应从哲学的高度加以界定.首先,从书写工具看,经历了一个由硬笔(早期人类使用坚硬的东西作为书写工具,属广义硬笔范畴)到软笔(主要指毛笔)再到…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70年代初期,在属于仰韶文化遗址的半坡、姜寨等地发现了一些刻划符号,引起了文、史界的关注。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发表了他的看法:“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划,但为数不多,刻...  相似文献   

16.
良渚文化的刻划符号及文字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并研究了良渚文化的主要刻划符号及文字,认为良精文化已发现的主要是图形符号,其句成行排列的符号是文字。分析了学术界将夏话文化的一些图形符号从作文字,用解读甲骨文的方法释读的倾向,而良治文字符号应是与甲骨文无关的古越人的土著文字符号。  相似文献   

17.
由记事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并与语言音节相对应,这就是汉字的起源。在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称得上文字的符号是甲骨文。甲骨文与记事图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已成为了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后来演变成金文、大篆,金文和大篆的形体结构松散而不稳定,且地区差异大,尚未定形。汉字第一次成为规范定型的符号是秦代的小篆。汉字形体结构的最终定型是兴起于汉代的隶书。隶书以后,汉字形体结构再无多大变化,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8.
汉字象形符号与对外汉语中的虚词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汉字象形的特点,在时外汉语的实词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 何结合汉字象形的特点,从象形符号和一般符号出发,更好地开展汉语虚词的教学,尚属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汉字与世界上其它国家或民族的文字一样,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而传统汉字学却一向缺乏对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汉字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和研究。本文拟从符号学、结构学角度通过对汉字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的分析研究,论述汉字系统的混杂性,从而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汉字。一、文字早在它的孕育时期,就从其母体—原始记事中承袭了混杂性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统计表明,《通用规范汉字表》8 105字中有非语素字1 605个,不成词语素字771个,可成词语素字5 729个。汉字具有记录汉语单音节词、记录汉语合成词中单音节语素、记录汉语多音节单纯词中的音节等三项功能。如果着眼于“用一个汉字记写什么”,则汉字的性质可以表述为:汉字是记录汉语单音节词、合成词中单音节语素、多音节单纯词中音节的书面符号系统。如果不局限于一个汉字记什么,则汉字的性质也可以表述为:汉字是单字记录汉语单音节词、多字组合记录汉语多音节词的书面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