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治理的权力基础:一个跨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3):91-100
网络组织是当前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网络治理并非信任基础上的自主治理,而是受组织间权力关系的规制,权力是决定网络组织运行的重要关系并影响了网络组织运行绩效.本文通过一个跨案例研究,分析了网络治理的权力基础,提出组织间权力来源于企业资源、结构位势和制度压力.三种权力基础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中企业资源和网络中心性显著地表现为个体层面的权力,而网络密度和制度压力则体现为网络层面的权力,个体层面权力与网络层面权力的相互作用导致网络组织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现有权力清单制度存在着目标定位上法治与治理之间关系紧张、实施路径上的手段与目标不匹配以及核心范畴内权力与责任分离等问题,导致以"治理"为价值目标的改革功能极大弱化。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现代行政法合法性与最佳性二维结构中提出三阶段依次推进的权力清单制度全新逻辑结构:首先,确立完善产  相似文献   

3.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免疫系统和控制机制,是组织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并促进其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只有被组织视为能够帮助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产生的机构,内部审计才真正具有了应  相似文献   

4.
正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打破行政管理的层级,使网格化管理从科层制向扁平化、柔性化和网络化转变,为社区参与治理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对政府而言,应该从社会基础结构与社会关系变革的高度来理解和发挥社会化媒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并需要进行制度层面的顶层  相似文献   

5.
单位核心圈层对话语权的使用与控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组织的权力运行,并通过话语权博弈进一步强化自身权力,在此过程中会嵌入人情关系、个体利益、权力私用等因素,引发诸如单位组织成员利益诉求表达不畅、政治生态环境异化、单位组织领导班子权威虚化弱化等一系列道德风险。对此,应建立健全单位成员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协商民主根除"圈子文化";创新单位组织内部治理,维护单位组织领导班子权威,以规制单位核心圈层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施行内部控制的动因,结合"秦岭违建别墅案"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分别梳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既有研究在讨论当代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时,普遍忽略了行政体系内部运作逻辑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聚焦不同层级政府治理机制间的互动及其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发现,当上下级行政部门以"层层发包"模式运行时,基层政府更多地会在权衡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与潜在治理风险后设计相应制度安排,并形成鼓励发展或风险控制型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实际组织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9.
王洁 《管理科学文摘》2011,(36):129-130
我国行业协会,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往往强调现行体制对自身发展的约束,却忽视了组织内部建设。随着行业协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我们关注行业协会自身的治理问题。行业协会应该通过规范理事会制度,健全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和协会的民主制度,以及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和内部制度建设,从而健全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这样才能有效推进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健康发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免疫系统”和控制机制,是组织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并促进其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只有被组织视为能够帮助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产生的机构,内部审计才真正具有了应有的价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11.
组织治理机制即是通过协调组织内部资源,建立起一套体系严密、组织健全、高效运转、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适应力和解决力的管理制度。在推进组织治理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准则:以提升单位组织力为战略重点,以提升制度协调性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管理科学化为价值尺度,以提升成员自发性为内在要求,以提升组织自治力为根本目标。在实践中,则要坚持多方发力、久久为功。要推进制度建设工作,构建于法周延的制度体系;鼓励个体参与管理,建设多元协作的治理秩序;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推动信息权力的普惠均等;建立多元协商机制,搭建利益冲突的化解平台。  相似文献   

12.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的内部制度研究起步较晚,国外企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比国内更加深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研究也比国内更加透彻,国外企业在实际运用方面更是优于国内企业。我国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要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以希望能够解决当前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控制弱化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如何解决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化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趋势。农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基层政府为"维稳"而"变通",致使农村基层治理缺乏可预期的法律结果;基层司法公信力偏弱使法律在农村的适用缺乏应有的权威,难以产生正义共鸣;村级组织权力运行不规范和宗族势力的"人多势众"影响弱化了村级治理权威。制约农村治理法治化的因素包括农村资源缺乏整合、村民参与自治偏少、农民用法热情不高等。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要融合基层政府的权力资源与村域内部的精英资源;通过创新民主机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治理;以提高村干部法律意识为切入点,培育法治土壤。  相似文献   

14.
"常规赛"与"运动战"两种治理模式相互依存、交织运作,并且在一定条件基础和环境要求下可以彼此转换。对于组织而言,动态环境中治理模式的选择是使"常规赛"巧妙搭上"运动战"的便车,实现治理结构、治理思路、治理方式升级,从而进入更高层级的常规秩序状态,借力"运动战"中的灵活性、先进性和信息化训练,全面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养,使其总结归纳、构筑升级为更能迎合时代趋势的创新型治理模式。"常规赛"嵌入"运动战"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科层治理模式、相对统一的利益目标、成熟的监督考察机制、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与制度规范。这就需要实现任务升级下的关注度拔高,目标趋同下的广泛动员,经验传承下的机制赋能,以及成熟路径下的风险弱化。  相似文献   

15.
制度环境对组织结构及效率的影响,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最近几年有关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制度环境中最关键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法律环境和政府干预—对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美  罗亮 《管理评论》2005,17(4):21-26
中国网络型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从宏观上为产业营造了市场竞争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提高运营效率的外部动力。与这种产业组织改革的制度性变迁相呼应.企业组织的内部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本文讨论了中国网络型公用事业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的三个主要问题:所有权的多元化如何改善对投资者的激励:市场化改革如何从外部和内部增进管理层的激励:如何通过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牵制制度和科层制度以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激励。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对公司治理结构有多种定义:一是指一组联系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使用者(工人)相互权利和利益关系的制度框架;二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三者之间构成一定的制衡关系;三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而企业治理结构是一套治理企业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构。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组织结构,是联系和规范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是一个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和一些企业破产带来的影响,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更是引人瞩目。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叶洪 《决策探索》2014,(2):82-83
乡土中国历来有“县为国之基,民为邦之本”之说。基于此而生发开来的县治权力监督机制在历朝历代的变迁中,呈现出多元主体交叉,内部体系严明的特点。具体而言,权力监督机制分为上、中、下三个层面的监督体系,上层是御史监察系统,以监察朝廷官员为主,地方官员为辅;中层是地方监察系统,以监察地方官员为主,中央派出机构为辅;下层是郡(州)太守及其属吏实施的层级监管。三层监察系统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呈单线垂直状,多管齐下,权力传递迅速,边界严明,既互相掣肘又互为补充。其灵活性表现为“以卑察尊,以小制大”,因监督效能而生;其规范性表现为将教育、预防、惩治等廉政机制制度化,力图让各级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又可分为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方面.实施图书馆行业管理制度,实行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合理设置建设主体,是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