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同志给了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及其杂文的战斗意义和艺术价值,瞿秋白同志在中国第一个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折。然而,最早开始对鲁迅作品作了正确评价并阐明应当如何研究鲁迅的,则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早在1921年,茅盾同志在《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中就说:“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12卷8期)1922年当《阿Q正传》刚刚发表四章,茅盾同志便立即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13卷2期《通讯栏》)1923年,他又写了《读<呐喊>》,对《呐喊》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了全面的评价,最后写道:“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呢?”(《文学周报》91期)表示了对鲁迅崇高的故意。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前后,鲁迅受“新月派”文人陈源之流的恶意歪曲,茅盾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伟大的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噩耗传来,举世致哀。全国各地报刊纷纷发表哀悼文章,深情缅怀鲁迅先生光辉战斗的一生。阿累的《一面》,就是当时许多悼念文章中杰出的一篇。它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五日出版的《中流》半月刊一卷五期上。 《一面》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一九三二年秋某日作者在内山书店遇见鲁迅并接受鲁迅赠书的动人情景。热情地赞颂了“伟大的人民公仆”鲁迅先生站在前进行列的最前面,同情、帮助劳苦大众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质和关怀、激励劳苦大众起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评金圣叹批改《水浒》的问题——兼与张国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鲁迅就对金圣叹作过较为精当的评述(见《鲁迅全集》4卷《谈金圣叹》、《“论语一年”》)。解放后,学术界的同志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对金圣叹批改《水浒》的功过问题,展开过讨论。在持褒扬观点的一派中,张国光同志在1964年4月号《新建设》上发表的《金圣叹是封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5.
我在1985年《哲学研究》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以后,陆续看到了一些批评文章,但均无暇作答。刘福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我那篇文章的“失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六点诘难,并表明了他自己的观点。由于他提出的都是一些原则性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我感到有一辩之必要。下面我就按照他所提出的六个问题的顺序,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龙州青年刘浪,是大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题为《囚心》的新诗。全诗六段五十四行。一九二八年出狱后将这首署名“浪人”的诗寄给鲁迅。不久,全诗发表在当时由鲁迅主编的《语丝》杂志第四卷第四十九期上(1928年12月17日出版),并给作者寄了约五、六元稿费和一本《语丝》杂志。《囚心》一诗无情地暴露了在那“铸造冷酷人生的艺宫”、“扼窒生命巨流的荆丛”里,  相似文献   

7.
<正> 成仿吾同志的《纪念鲁迅》一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五十五期,不久又发表在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五日《鲁迅风》第三期上。但是,这篇文章究竟写于何年何月?发表的年月是否就是写作年月?此稿何时由延安到上海的?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感到已经发表的一些研究文章中所谈看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研究鲁迅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最早见诸文字的评论,大约是吴虞读了《狂人日记》后写的《吃人与礼教》(1919年11月《新青年》六卷六号)。他说:“我觉得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他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正确认识与评论鲁迅作品的第一人。不过,吴虞的评论,主要不是从文学的角度着眼,是借鲁迅的《狂人日记》来批兴封建礼教的。真正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评论鲁迅作品的是从沈雁冰开始。1921年,沈雁冰在《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八号上,以“郎损”的笔名发表了《评四五六月的创作》的评论文章。他不仅充分肯定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接着指出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并明确指出:“鲁迅的一生就完全贯穿了这种精神”。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是符合鲁迅的思想实际的,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然而《人文杂志》1981年第四期发表的《象鲁  相似文献   

10.
一黄宗英的文章《我亲聆罗稷南和毛泽东的对话》在《南方周末》(2002年12月6日)等报刊发表以后,许多人奔走相告。一篇短文的发表成了一件震动社会的大事,按说是奇怪的。近50年前的旧事了,我的伯父罗稷南在1957年7月7日问了一个假设的问题:“如果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毛主席做了一个假设的回答:“如果鲁迅还活着,他不是不说话就是关在牢里了。”一个假设引起这样大的震动是值得思考的。其实,罗稷南提出的假设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问过一次的怪问题,是许多中国人在不同时候都曾经问过的老问题。鲁迅去世已经68年了,中国每到了一个重要时刻都…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五四”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六首新诗。关于这些诗,作者自己后来有过说明:“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集外集·序言》)这与《呐喊》的创作动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鲁迅写这几首新诗。为的是“呐喊”几声,  相似文献   

12.
《绛洞花主》是陈梦韶先生在二十年代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剧本。“绛洞花主”是贾宝玉的别号。一九二六年秋,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第二年一月十四日为《绛洞花主》剧本作《小引》。鲁迅《小引》的手迹,由梦韶先生珍藏着。一九五四年,梦韶先生著《鲁迅在厦门》(作家出版社出版),将鲁迅《小引》影印在该书前。一九五七年,《鲁迅全集》注释本又将《小引》收入第七卷《集外集拾遗》。注释本说:“本篇当时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最近,复旦大学、上海师大、  相似文献   

13.
一早期的六首新诗鲁迅先生早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六首新诗,有人说是受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写出来的,这自然不失为一种新见;但我总觉得,倘能对此提出更多的真凭实据,充分说明理由,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惊动了整个人类世界,象先生这样伟大的心灵,岂能不受振撼?先生在《随感录·五十九》中,称之为“二十世纪的曙光”,要大家“抬起头”来迎接它,可见其时先生的心情,是何等的兴奋、激动呵!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先生那时似乎  相似文献   

14.
《向鲁迅致敬》,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斯诺纪念鲁迅的又一篇文章,它写于鲁迅逝世后的第二年,载一九三七年六月八日出版的《民主》(Democracy)第一卷第三期。由于这篇文章发表在英文刊物上,所以很少为人所知。《民主》半月刊,是斯诺夫妇和梁士纯、塞勒尔、约翰·里宁等中外朋友在北平合作创办的,可惜它只出版了六期,即被日本侵略者扼杀了。不过,它象“闪电般”震惊了中国。因为它以真实的文字和画面,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和远东地区的侵略,暴露  相似文献   

15.
一、一种背反:中国新文化形态的异质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这一运动亦被称为新文化运动,它在一种广阔的背景下推动了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雄风对于当时的鲁迅的影响是巨大的。鲁迅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几首诗,并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19年又发表了《孔乙己》和《药》。继鲁迅之后,叶绍钧、冰心、凌叔华、落。华生等,相继发表了白话文小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成功地作了文学造像。然而,不要说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运动,就是声势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早期的重要作品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是以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卓越成就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家的地位,并以此为世界所知名。但是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自提倡文学革命后的《狂人日记》始,早在1911年冬,他就曾写过后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文言体小说《怀旧》。《怀旧》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以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鲁迅在《叶紫作<丰收>序》里说:“《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也就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介亭杂文二集》)这末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当《阿Q正传》开始陆续发表,有些人由于栗栗危惧,向它扔石头的时候,茅盾首先发现《阿Q正传》的伟大,认为阿Q是个世界典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并加以严正保卫说,《阿Q正传》“实是一部杰作。”(一九二二年二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二号《通信》)并说:阿Q的诞生,虽“不免有许多人因为刻划‘阿Q相’过甚而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浙江的鲁迅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不仅有一批浙籍作家与鲁迅创作同步,及时地关注和评论鲁迅的作品,而且论述也大多准确,为鲁迅研究开了良好的风气。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于1921年5月《新青年》第9卷第1号上发表不到三个月,桐乡的沈雁冰即在当年8月10出版的《小说月报》上以朗损的笔名发表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中,正确地指出“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特别指  相似文献   

19.
白话文是胡适首先倡导的,用白话写作新诗也是他首先开创的吗? 从前,胡适自己是这样说的,人们也信而不疑。因为胡氏早在一九一六年留美期间,他就开始用白话写作新诗。不久,他的一首小诗《蝴蝶》就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了,时间是一九一七年二月,这些都是事实。郭沫若发表新诗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他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并由他亲自审定的十五卷本《沫若文  相似文献   

20.
发表在《青海湖》(1985年第8期)上的《论鲁迅创作生涯》(邢孔荣作,以下简称邢文)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因为他一反鲁迅研究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看法,对鲁迅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将鲁迅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准备时期(1906—1918)、创造时期(1918—1925)、衰退时期(1925—1936)。认为鲁迅在准备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失败的”,创造期中只有四、五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1925年鲁迅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